红旗漫卷丹霞山 砥砺奋进开新篇
桂林日报
2024年11月17日
□本报记者 刘健
资源县地处广西东北部越城岭山脉腹地老山界脚下,红军长征队伍通过资源县境内历时8天,行程120多公里。从此,红星闪耀资源,在这里留下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红色故事,成为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
近年来,资源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同胞砥砺奋进,坚毅前行,开创了属于新一代的崭新局面。
资源大地上呈现一条长征文化“红色飘带”
红军曾于1930年12月、1934年9月、1934年12月三次经过资源。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西入越城岭西延山区,分别经过中峰镇、资源镇、车田苗族乡、两水苗族乡和河口瑶族乡,翻越了长征以来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与资源各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谊。
资源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项目位于中峰镇境内,主要包括血战湘江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建设项目和资源段中峰镇红军长征旧址保护展示项目两个子项目。资源县高质量完成总投资681.3万元的血战湘江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建设项目;投入241.5万元完成粟传谅故居、红军井、土地庙、红军岩等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粟传谅铁匠铺的修缮工作;新建长2.5公里的红军长征休闲体验步道以及3个观景亭;投入粤桂协作资金350万元修筑连心桥,不仅极大程度解决群众出行问题,同时将资江两岸的红色景点串点成线。
资源县在保护长征文物、旧址的同时,将沿线的重要遗址遗存、民族文化、自然生态等资源串联起来,在资源大地上呈现一条长征文化“红色飘带”。
1996年,资源县被划定为广西革命老区县,享受少数民族自治县待遇。2019年10月,资源县中国工农红军中革军委临时会议旧址油榨坪公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在资源处处可见的“长征印记”,以不同形式讲述着可歌可泣、震古烁今的长征故事,激励后来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拥抱“红色游”热潮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随着资源县红色文化研学项目等红色文化项目建成,该县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挖掘红色资源,推动当地红色旅游业发展。资源通过车田湾乡村环境治理,串联抱财丘、龙溪、半边街等村屯及座机坪、大沙洲、堰坪里等三个沙洲休闲绿地形成旅游通道。沿途打造了一批“四有”特色民宿群落,丰富旅游业态,带动周边农家乐、采摘园、家庭农场等产业发展,形成农文旅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塘洞村是当年红军翻越老山界后较早到达的村庄。
近年来,塘洞村依托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建成了占地面积近1100平方米的3栋高品质特色民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提供群众就业岗位20余个,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增产增收。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自全面投入使用以来,“老山界农家乐”年收入达21万元,其他农家乐年收入达8万元,平均每户增收4000元;租金带动6个村集体经济增收。
此外,塘洞村已建有李洞廉政文化广场、红军文化舞台和红色文化展示厅等设施,成为资源县廉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以“加强党性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现场教育基地,是桂林市廉政文化十大品牌之一。
近年来,资源县持续推进高品质文化内核建设、景区开发建设及提质升级,加快文旅夜经济核心区建设,促进全域农文旅休闲康养度假产业的发展;坚持“红+绿+农+文+旅+古+研学+民俗+体育竞技+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做好“红色+”文章,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走出了昂扬姿态
立足本地红色资源,资源县通过“红色文化+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实践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途径,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广西资源中峰模式。
此次“重走长征路”队伍走进了抱财丘粤桂协作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该村不仅有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还有底蕴厚重、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抱财丘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朝着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文旅相互协调的方向前进。为此,抱财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推进村庄美化工程等,大步迈向美丽乡村,逐渐打开了乡村旅游市场。
抱财丘的变化只是资源县新农村生机勃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县通过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资源县素有“一水四田九十五分山”之称,独特的自然环境及生态气候,孕育了1800多种中草药植物,生态种养的红提、西红柿、辣椒、高山黄牛等土特产无不散发着大自然的芬芳和香甜。
近年来,资源县委、县政府充分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发展比较优势,采取科学化和差异化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实施和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依托资源县水质优良、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等自然优势,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规划打造“一核三轴”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南向轴的红提、猕猴桃、黑猪等产业,北向轴的黄精、厚朴、豆腐乳等产业,西向轴的辣椒、西红柿、毛白菜、冬瓜、大叶高山茶、百香果等特色产业,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