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红色热土展现发展新貌 英雄情怀续写振兴华章
桂林日报
2024年11月13日
□本报记者 何月
处于湘桂走廊的兴安县,不仅是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之地,更是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传承之所。90年前,兴安县是湘江战役的主战场之一,红军将士在这里用生命和热血写就了一篇震撼天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在新时代的征途上,兴安县围绕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利用工作,精心打造“灵渠金、湘江红、山水绿”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兴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传承与发展,守护兴安“红色记忆”
“兴安境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呈现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全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兴安县持续开展了一系列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工作。”兴安县党史研究专家罗基富介绍说。据统计,兴安县红色文化资源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未定级25处、馆藏革命文物29件。
2019年起,兴安县对全县新建、改造提升、集中安葬、散葬、文保等五类红军纪念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建设,投资8000多万元改造提升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和纪念馆,修缮建成光华铺红军烈士陵园、界首渡口等纪念设施项目16个。
2021年,兴安县投入3000万元用于革命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工作,完成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界首镇红色古镇暨历史文化名镇项目、湘江战役步行体验道路建设项目(部分)建设任务。2022年,兴安县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储备库的项目有5个,总投资9530万元,正在有序推进中。
“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是弘扬革命传统和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整合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对于我们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大意义。”兴安县委书记贲黄文在以往的采访中强调。
近年来,兴安县将湘江战役纪念设施作为传播红色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以及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主要阵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红色研学。
兴安县委、县政府积极打造长征红色文化精品,先后出品情景教学舞台话剧《湘江1934》、湘江战役系列连环画《红军中央纵队过兴安》、报告文学《沿着红军过湘江的足迹》等系列以红军过兴安为背景的红色文艺作品。
兴安县委党校以“党校课堂+教育基地”形式开发了界首渡口生死抢渡、全州脚山铺阻击战、灌阳新圩阻击战等相关内容的培训课程。该县创建了界首镇中心小学、华江瑶族乡中心小学、县三小等3所“红军小学”,每年组织5万多名中小学生、幼儿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接受红色教育。
2020年12月5日,第四届“红军长征论坛”筹备工作交流会暨长征沿线红色旅游城市联盟第三届年会在兴安县举行,长征沿线14省42个县(市、区)共襄盛会,大大提高了兴安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今,在“突围之旅”“转折之旅”两个红色旅游品牌引领下,兴安成为红色研学体验的“大讲堂”。未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安段)将串起红军堂、光华铺、标语楼、老山界等红色遗迹,“红色”覆盖区域面积400多平方公里。
据了解,2024年1—9月,兴安县接待红色旅游游客476.92万人次,同比增长10.47%,红色旅游消费44.05亿元,同比增长11.62%。
古韵今风,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00多年前,秦始皇挥师南下,在兴安开凿灵渠,不仅打通了中原与岭南的交通屏障,更奏响了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宏伟序曲;90年前,兴安成为湘江战役主战场之一,见证了中央红军在这里发生的事关生死存亡的关键转折;如今,兴安县正阔步迈入新时代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征程,谱写着属于自己的新时代华章。
在兴安县漠川乡榜上村委江西营村,产业的繁荣让村民们笑逐颜开。温克葡萄作为漠川乡的支柱产业,全乡种植面积达10000亩,年产值高达2亿元,为农民人均收入贡献1.2万元,占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的76%。
湘漓镇花桥村紧依兴安县城,2017年兴安县投资1000万元,规划210亩,启动君杰生态园项目,打造乡村振兴的典范。该项目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为方向,通过种植精品水果、特色蔬菜和打造田园花卉景观,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构建涉农产业发展平台,实现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的深度融合。
兴安县不仅在复合型农业上寻求突破,更在乡村振兴与文化历史旅游、红色研学相结合方面积极作为。兴安县围绕特色产业体系、生态环保体系、乡村风貌体系等八大支撑体系,打造灵渠秦风、陡江古韵、金满田园三大田园综合体。陡江古韵田园综合体项目投资约800万元,沿灵渠北渠新建休闲骑行步道,融合生态、文化、特色农业,打造湘漓十景,展现“慢游湘漓、风情北渠”旅游及人文情境。综合体总规划面积约13平方公里,覆盖3个村委23个自然村,以八大支撑体系为建设重点,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现代化水平,实现农民增收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目标。
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兴安县农村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还有效传承了民俗文化,使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兴安县通过这些项目,正逐步实现乡村振兴的总规划,塑造生态魅力兴安的新品牌,为桂林的乡村振兴贡献生动的实践案例。
灵渠“金”、湘江“红”、山水“绿”,兴安县紧紧围绕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重要一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发展战略,将灵渠古代文化、猫儿山生态文化、桂北乡愁文化和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融合起来,形成整体联动、特色各异、点多面广的旅游样式,使旅游业融入农耕、教育、观光、体验之中,拉升旅游产业链条,使乡村振兴的路子更为广阔。
如今,兴安县已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2019、2020年连续两年荣登“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兴安文化旅游极。
随着兴安县在红色文化传承、生态农业发展和全域旅游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效,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兴安县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