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重走长征路

04版:时事

返回 2024年11月09日

一路行走一路歌 长征精神代代传

——“纪念红军长征出发九十周年·重走长征路”全州段活动见闻

桂林日报      2024年11月09日     

  ▲“重走长征路”全州段出发。 记者何平江 摄

  ▲沿着湘桂古道前行。 记者何平江 摄

  ▲沿途经过农民的果园。 记者何平江 摄

  ▲路上简单用餐。 记者何平江 摄

  ▲在古岭头红军烈士墓群了解红军长征过桂北的历史。 记者何平江 摄

  ▲在曾经的长征路上,全灌高速公路正在加速建设。 记者何平江 摄

  ◥“重走长征路”全州段启动仪式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举行。 记者 何平江 摄
  □记者阳聃甫
  11月8日上午10时30分,在全州县才湾镇,800余名党员干部、积极分子和市民齐聚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参加“纪念红军长征出发九十周年·重走长征路”全州段活动启动仪式。
  在纪念园内巨大红星的照映下,“重走长征路”团队成员庄严肃立,眼神中充满了对那段悲壮历史的敬畏和对革命先烈的深情缅怀。
  启动仪式现场,全州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昊,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张小明,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凃灵燕,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副总编辑王光星作为代表,为参加活动的队伍授旗。
  随着一面面红旗被交付到小队领队手中,红军广场顿时变成红色的海洋。红旗的每一次舞动,都是对红军烈士的深深敬意,都是对继承发扬长征精神的坚定承诺。
  “重走长征路全州段活动正式开始!”随着领队一声令下,出发的号角旋即吹响。高举旗帜的“重走长征路”队伍以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为起点,开始了为期四天的“重走长征路”全州段活动。
  长征路是英雄走出来的革命之路,重走长征路就是在向英雄们学习、致敬。
  全州段路线首站两河镇位于全州县南部,是“两省三县”交会之地,是湘桂古道从湖南南部进入广西的重要关口,是红军三次经过的地方,也是全州县第一个党支部——全灌特党支部诞生之地。红军长征途经此地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红色印记”。长征中军委一、二纵队,红一、红三、红五、红八、红九军团均从境内经过,于1934年11月27—30日在两河境内砖瓦岭、烧天岭等地与国民党部队发生激战,留下多处战斗遗址,隔壁山、古岭头、鬼仔岩、耳木洞等多处挖掘出了红军烈士的遗骸。
  在两河镇的鲁水村,大家一边行走在红军街上,一边聆听着工作人员的解说。在听到这段古道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红军烈士的鲜血,每一个山头每一棵树下都依附着红军烈士的英魂时,市民黄女士深情地说:“长征精神是红军战士用他们的身躯、英魂、精神共同铸就的伟大精神。”
  队伍行进的第二站是两河镇隔壁山村,它是昔日湘桂古道与全灌大道交会处,属咽喉要道、军事战略要害之地。当年中央红军抢渡湘江时,为保护此咽喉要道不被切断,就在新圩与隔壁山设立了阻击阵地,与国民党军队发生了惨烈的遭遇战。
  在以隔壁山、聂家、古岭头等村为核心的古岭头区域,红三、红五、红八军团与国民党军队发生了两次重大而惨烈的战斗,即砖瓦岭战斗和烧天岭战斗,古岭头区域成为新圩阻击战的最后阵地,两次战斗为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争取了宝贵时间,尤其是红三军团红六师十八团坚守在最后一道防线,与敌人殊死拼杀,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而壮烈牺牲,2000余名红军英烈长眠于这片土地。
  在隔壁山村红军烈士墓前,全体成员停下脚步,向革命先烈鞠躬默哀。听着工作人员的解说,看着墓碑上镌刻的文字,每个人心中都增添了一份崇敬。
  队伍继续前行,下一站是两河镇的古岭头区域。队伍刚到路口,一口古井赫然出现,它就是村民们口中的“红军井”。据介绍,这口井是当时红军的重要饮水处,围绕它发生了多次争夺战,不少红军战士牺牲在井边。
  听完“红军井”的故事,队伍继续前进。午后的阳光照射在队员们身上,不少人汗透衣衫。但不论是走在崎岖的山间小道,还是踏上村寨间的柏油马路,队员们的步伐始终坚定沉稳,紧紧跟随着排头的旗手。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长征精神。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行进途中,不知是谁开了个头,一下子获得了全体成员的呼应,《我和我的祖国》顿时响彻整个队伍首尾。“歌声响起的时候,我感觉我的鼻头都酸了,感动得眼泪也流了出来。”市民秦女士说,这一路下来,她听着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心中感慨万千,并将满腔的热情与感动融进歌声里。
  “同志们,终点就在前面了!”随着排头兵的一阵高呼,原本稍显疲惫的队伍瞬间来了劲,大家互相鼓励,终于抵达了石塘镇政府的文化广场。走在前列的旗手们挥舞着手中的红旗,为后面的同志们加油鼓劲;在广场上的队员们拿出水和食物,分发给其他同伴。
  夕阳西下,光线已柔和了许多。队员们的影子也在广场上拉成了长条,大家或合影留念,或谈笑休整,分享着参加活动的心得。
  正如长征精神代代传承,“重走长征路”的红旗如同一支支“接力棒”,明天将交给新的队伍继续指引着人们前行。

全州:赓续红色血脉 推进乡村振兴
  □记者秦丽云 蒋璇
  90年前,在桂北一带发生的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关系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而又极其悲壮的一笔。
  2021年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第一站就来到位于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90年来,全州人民一直铭记并发扬伟大长征精神,坚持把红色故事讲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不忘初心、继往开来,齐心协力、奋勇拼搏。自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以来,该县84万儿女赓续红色血脉,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为高质量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铭记革命历史 保护红色遗迹
  红色,是全州的底色。
  1934年底,那场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决定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湘江战役的主战场之一,就在全州。湘江战役中,红军在全州县活动的地域最广泛、发生的战斗最激烈、留下的战斗遗址最丰富,现有脚山铺阻击战旧址、三大渡口(凤凰嘴、大坪、屏山)、湘桂古道等革命遗迹遗存,红色资源数量居桂林市17县(市、区)第一位。
  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在清水关斜水村,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至今仍口口相传;在石塘镇石脚盆村,天坑红军殉难处默默诉说着悲壮的故事;在咸水镇鲁塘村,祖孙三代守护红军墓的故事感人肺腑……
  两河镇地处湘桂走廊的咽喉,是湘桂古大道从湖南南部进入广西的重要关口,是红军三次经过的地方,2000余名红军将士牺牲于此。
  近年来,两河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红色文化挖掘和红色遗迹遗址的保护利用,全力开展红军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安葬等工作,投入资金3900余万元,对聂家、古岭头、板塘、上刘4处红军烈士墓葬点及长征古道、古井、古战场、红色民居等遗址遗存进行保护和修缮,古岭头突围战遗址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该镇还建设了红色文化展览馆、红色文化教学基地、红色驿站,打造了“湘桂古道重走长征路”精品红色旅游路线,全国各地群众、各大团体纷纷前来“打卡”学习,每年接待全国各地游客5万余人次。
  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中,大坪渡口是中央红军最先抢渡湘江的渡口。在凤凰嘴渡口过江的红军遭到陆地敌人的“半渡而击”和敌军飞机的“低空轰炸”,损失特别惨重。
  如今,由全州县承建的大坪、凤凰嘴、屏山三大渡口遗址群保护展示工程,被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项目。
  目前,全州县承建的相关项目基本完工,其中全长113.37公里的血战湘江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建设项目全段贯通,游客集散中心主题建筑全面完工,25公里沿江骑行绿道建成通车,三大渡口遗址群保护展示工程建成投用。
  红色精神永留存 乡村振兴面貌新
  90年过去,湘江战役的硝烟早已消散,而留存在全州这片土地上的伟大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这里的人民奋力拼搏,推动乡村振兴,让这片土地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金秋时节,全州的广袤田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全州县龙水镇“禾美稻香”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内,1600余亩富硒晚稻苗壮根粗,长势喜人。在已经收获的稻田里,活蹦乱跳的禾花鱼,鲜嫩肥美……
  从7月至10月,30万亩金槐进入采摘季,漫山铺金,千里飘香,成为全州百姓最为喜爱的秋日胜景之一。金灿灿的槐米,带来11亿元的年产值,成为助农增收的“金米”。
  连日来,在蕉江瑶族乡界顶村,众多果农正在享受错峰红提丰收的喜悦;在枧塘镇芳塘村,村民正忙着采挖香芋红薯;而在安和镇,不少农户正在赶种卷芯芥菜,大片“不闲”的“冬闲田”将为新的丰收埋下充满期待的伏笔……
  在全州县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内,一张张荣誉证书无声却有力地证明着全州乡村振兴步履之铿锵。
  2021年,全州县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广西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工作先进县。
  2022年,全州县被认定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毛竹山村成功入选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交流基地。
  2023年,全州乡村振兴的荣誉墙上再添新“章”。全州县获评国家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水稻推进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百强县。
  2023年,全州县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1.9亿元,是全市唯一超百亿元的县(市、区),占全市一产增加值总量的15%以上;全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落实田长制,完成土地综合整治925.35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0.91万亩,粮食产量38.79万吨,实现“十三连”增。这一年,全县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新增创建自治区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4个,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一年,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全州禾花鱼公用品牌发布会暨明星产品推介会在北京召开;金槐茶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获香港优质认证……
  今年以来,全州县巩固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继续加速推进。该县严守粮食安全底线,上半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5.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在2024年全区粮食生产重点县工作座谈会上,全州县作经验发言,备受赞誉。此外,该县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大会战加快推进,成功申报的10个项目现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1亿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显著,在自治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中连续四年取得“好”的等次,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连续两年评为A等。今年以来,该县统筹安排衔接资金1.78亿元,实施农村民生工程项目294个……
  全州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昊说,该县全体干部群众将以本次“重走长征路”活动为契机,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从“革命理想高于天”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中汲取力量,勇于担当实干;从“军民团结如一人”中汲取力量,坚持人民至上;以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奋力谱写全州新篇章、创造新辉煌!

全州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文圆圆:
推动全州红色旅游多元化融合化高质量发展

  全州县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的主战场之一,红军的足迹遍及全县18个乡镇,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全县现有红色遗址遗存168处。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全州经验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2年底,全州县成为广西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十个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2024年1—9月,全县共接待游客691.79万人次,其中红色景区接待354.13万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51.36%。
  全州县在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的同时,积极融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推出“红色旅游+研学”“红色旅游+体育”“红色旅游+演艺”“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等多种模式,打造“红色地标”40多处,推动全州县红色旅游多元化、融合化、高质量发展。如:“红色旅游+研学”开发了包含访谈教学、沙盘教学、行动教学等红色教育精品课程9套;打造了《学思践悟·从革命理想高于天到国之大者》《从湘江战役中汲取新时代奋进力量》等优秀党课;规划“行走的党课”红色精品现场教学路线16条。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建设,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拓宽红色旅游发展业态,奋力谱写全州县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新篇章。   (记者蒋璇 整理)
全州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唐艺婕:
体验艰辛领悟精神 坚定信念逐梦前行

  老话说: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红军长征的苦和累,或许只有重新走过长征路才能体会到。
  我第一次重走长征路,对这段历史有了新的认识,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追寻与探问。一路上,看到那一条条鼓舞人心的红军标语,听到一个个村民讲述父辈流传下来的红军故事,禁不住心潮起伏,仿佛回到90年前。
  现在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时代,却还经常抱怨生活和工作,受不得一点儿苦和委屈。想想红军当年在吃不饱穿不暖,前有雪山草地、后有追兵的情况,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红军指战员表现出对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我们当永远学习和传承。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今天“重走长征路”,正是为了从历史中追寻我们为什么出发的初心。我们一次次回望长征,就是要重新凝聚起“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和勇气,去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记者蒋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