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桂林艺术节特别报道

03版:清廉桂林

04版:专版

05版:社会生活

06版:专版

07版:时事

08版:桂林故事

返回 2024年10月29日

草坪回族乡:同心奋进四十载 逐梦前行谱新篇

桂林日报      2024年10月29日     

  草坪回族乡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隆重举行。 王战飞 摄

  草坪回族乡街区一角。(雁山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大田村柿子丰收。田依农 摄

  文艺演出现场。 (雁山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邓凯
  百里漓江美如画,风光旖旎是草坪。
  1984年,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草坪回族乡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开启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征程。草坪回族乡是广西拥有A级景区最多的民族乡,总面积34平方公里,辖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5575人,其中回族人口占38%。该乡处于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域,历史悠久,风景宜人,生态优良,民风淳朴,自然及人文景观保存完整,旅游资源禀赋得天独厚,被誉为“青罗带上的一颗明珠”。
  多年来,雁山区草坪回族乡坚持党建引领,凝心铸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草坪回族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四十载风雨砥砺,四十载春华秋实。草坪回族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主线,在守护秀美草坪、共建和美回乡的具体实践中,描绘出回乡各族儿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载歌载舞襄盛会
  奏响“回乡”幸福歌

  10月28日,雁山区草坪回族乡天气晴朗,不时微风吹过,好不惬意。草坪回族乡四十周年庆祝活动现场绿草如茵,四周开满一片鲜花,仿佛郊游的好去处。
  主会场设在江畔房车营地,以漓江山水为背景。山青、草绿、花艳再佐以阵阵锣鼓声,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跟着盛装打扮的各族同胞缓缓走进会场,宛如置身一个“诗与远方”的梦幻场景。
  “今天真的非常激动。在我们小时候,草坪很落后,但这些年迎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哪个不说我们住在景区里,村里人都建了房子买了车子。关键是对生活充满了向往,我认为这是人的精神体现。”草坪回族乡潜经村委副支书白串明说。
  活动开始前,记者在会场看到,草坪的特色农产品摆成了一条“小吃街”,不仅全面展示了该乡的特产,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大快朵颐”。
  游客庞文蓉从媒体上看到了草坪回族乡四十周年庆祝活动,一大早就从桂林市区赶到草坪“凑热闹”。“今天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吃到了很多小吃,太有感觉了。我打算等一下民族歌舞开始以后,就和家人开视频,告诉他们我这一趟来值了。”
  上午10时30分,草坪回族乡成立四十周年庆祝活动正式开始。自治区民宗委祝贺团、桂林市代表团、雁山区代表团到场庆贺。
  欢声笑语,说不完的幸福,载歌载舞,欢庆喜悦的佳节。随着音乐声响起,舞台上身着盛装的村民和演员用一支支舞蹈、一首首歌曲,将喜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文艺演出分《好客草坪》《秀美草坪》《奋进草坪》三个篇章。舞台上,优美的舞姿与灵动的音乐完美融合,展现了草坪回族乡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声中,人们手牵手、心连心,共同表达着对民族团结和美好生活的祝愿。
  “近年来,雁山区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坚定支持草坪回族乡锚定‘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康养休闲小镇’目标,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经济和民族团结事业发展,奋力打造民族融合特色样板,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今草坪这颗‘漓江明珠’越发熠熠生辉。”雁山区委书记李强说,雁山区委、区政府对草坪回族乡40年来发展的丰硕成果表示热烈祝贺,对全乡各族干部群众40年来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精神表示充分肯定。

  城乡融合发展 演绎山乡巨变
  金秋时节,位于漓江东岸的雁山区草坪回族乡潜经村依旧绿意盎然,一栋栋白墙青瓦房干净整洁,民居门前回族少女剪纸装饰的灯笼、精心绘制的各民族青少年载歌载舞的墙画,展现出村落的民族风情。
  “我们用好项目资金,修缮古民居34栋,可用于业态发展的古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以区平台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与12家业主合作,流转古民居25间,由业主投资装修运营,推动书画写生艺术、摄影创作、非遗研学、特色民宿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古村落发展。”草坪回族乡党委书记张虹说,目前已装修开放的有潜经文化中心、全国大学生摄影创作基地、中国艺术摄影学会艺术摄影创作基地、民盟中央美术学院桂林分院写生创作基地、漓江画派写生创作基地、广西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写生创作基地、泊舟印象、桂花小院……正在加紧推进潜经璞舍特色民宿建设。这些项目的运营,有效促进了潜经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沿着村道走,一路上能遇到不少小惊喜。抬头可以看到油纸伞或者竹编帽,一些老房的墙壁上则挂上了一墙红灯笼或者大小不一的瓷器盘子。
  潜经村不断探索“艺术+旅游”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今年该村摄影展、书画展、非遗研学、参观学习等活动已经举办了200多场。现在,每周六上午潜经文化中心还开设有书画公益培训活动,专业老师面向各族群众授课,大人小孩都可以参与,既丰富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让到来的游客感受到潜经浓浓的艺术气息。
  潜经村是草坪回族乡回族群众的主要聚集地,总人口2059人,其中回族人口占60%,该村位于漓江之畔,是世界喀斯特地貌保护区,漓江5A级景区核心区。但是,过去的潜经村也曾是“十三五”的贫困村,经过几年的努力,不仅于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而且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如今,草坪回族乡开展潜经村试点项目,以整治村庄人居环境为契机,着力修缮传统建筑、铺设传统巷道、整治地下给排水管网和通信管线等基础设施。预计今年完成整体特色村寨改造,包括管网、电网、景观绿化及其他基础设施。
  潜经村的变化,是草坪回族乡村落变化的缩影。
  近年来,该乡抓住桂林市城镇化建设第一批示范乡镇等有利契机,坚持“举发展旗、打民族牌、走特色路”,大力改善水、电、路、教育、卫生、环保以及人居环境,同全乡各族群众共同奔向小康,昂首踏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
  值得一提的是,草坪回族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2012年至今累计投入4.5亿元,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3.5公里慢行绿道、8.8公里碧草二级旅游公路、3.3公里兰口至大田连接线、2.1公里迎宾路、1800米潜经村绕村道路、渡船头和草坪村各1000米柏油路等交通设施,全乡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路。新建4500米排污管网、10座污水处理池、15个500千瓦变压站、1个垃圾中转站,1个自来水厂、1个污水处理厂、12个网络基站,6700米供水管网完成更新,目前村村有自来水,网络信号全覆盖。同时,还对白氏宗祠、民族广场、文化长廊等进行了维修升级,推进改厨改厕1856户、绿化1200平方米、硬化6800平方米,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在草坪回族乡的主街道,记者注意到,一排繁华的商铺、饭店门前就有一条清洌的水沟,与大多数街道水沟排水功能不同,这条水沟里养着各式各样的鱼虾,供游客挑选。一路走来,别有一番“风味”。
  草坪回族乡还有一个著名景点——冠岩景区。和以往拥挤、狭窄的售票大厅相比,现在一个正在建设的小广场和崭新的服务中心已具雏形。
  “草坪回族乡旅游服务中心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3882.93平方米,建成后将设有商场、酒店、服务大厅,并配套建设绿化、观光滑道、室外给排水、电气、消防、无障碍设施、室外休闲广场等,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草坪旅游服务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提高旅游观光服务水平,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桂林市雁山区旅游服务体系,建立业态丰富化、体验多元化、服务智慧化的旅游市场。”草坪回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黄昭晖说。
  金秋十月,微风送爽。草坪回族乡上上下下开足马力抢建设,这一片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景象正是该乡向上向好发展的生动诠释。

  农文旅融合发展
  赋能乡村“大振兴”

  十月,正是旅游最舒适的季节。每天早上8点,漓江开始忙碌起来,大大小小的游船、竹排在江中穿梭。
  在漓江的整个游程中,草坪算得上是观景高潮的“序幕”。
  雁山区192平方公里土地有66.7%处于漓江风景名胜区内,而草坪回族乡更是有10公里漓江秀水蜿蜒全境,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沿途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是很多游客理想的目的地。在这里,望夫山、九牛看三洲及冠岩等漓江精华景点不约而集,放眼可见田园,也让“漓江明珠”美誉不胫而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随着游船轻摆有了完美具象。
  近年来,雁山区主动融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大局,着力打造草坪康养休闲小镇,竹筏产业随之迎来大转型大增长,目前,150条漓江竹筏全部完成“油改电”,得到游客朋友广泛好评,乘载人数也稳步增长。
  “国庆期间客流量大,每天得开竹筏五六趟,工作量是平时的两三倍。”10月7日,“70后”筏工白志斌谈起国庆假期的忙碌,语气中藏着欢喜。
  如今,在桂林草坪东岸漓江小镇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的管理下,筏工们统一竹筏样式,统一筏工着装,并要求筏工持证上岗。经过数年发展,竹筏游逐渐成为潜经村的一张旅游名片。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村民的收入也日益丰富多元。
  此外,草坪回族乡正迎来晖廷云居、青岚等一批高品质酒店民宿落户,公交直通市区,大田公路被誉为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最美赛道”,滨江竹海绿道成为徒步、骑行爱好者的必游打卡地。
  “现在我们在家开民宿,吃的是旅游饭,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位于漓江东岸的“漓江缘”民宿老板赵继峰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游客,在谈起草坪回族乡旅游发展时很感慨,“我们这里以前老一辈人形容乡里是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一条水路通外村。在党的政策光辉照耀下,这些年草坪发生了大变化,我们也过上了好日子。”
  一边是江,一边是岸。游草坪,还有一条“陆路”。
  从碧岩阁起,畔漓江而下,古树竹林, 曲径通幽;或宗祠老村点点,或驿站驿舫处处;或老街修旧如旧,或酒肆客栈老瓶装入了新酒;行走其间,似觉古风古色古香古韵扑面而来,不知不觉中回到了好多年以前……置身于迷人的田园美景中,感受大自然的宽阔和包容,真是惬意极了!
  草坪漓江东岸绿道慢行系统总长度31.2公里,其间设置9个驿站,环卫设施齐全,并优化了码头、渡口与公路的无缝衔接。且以漓江绿道观光带、碧草公路为主线,重点打造了集农耕文化展示、果蔬采摘体验、享受田园风光于一体的六大主题体验区,即碧岩竹海休闲区、农家果蔬采摘区、花卉银杏观赏区、农业生活体验区、万柿大桔示范区、回乡小镇度假区。其中大田柿子、潜经竹笋和明村无核黄皮果都是草坪回族乡非常受欢迎的特色农产品。2017年该乡荣获广西四星级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现在正是柿子上市的时节。记者看到,不少村民自己挑着脆柿在街边售卖,脆柿摆在篮子里,黄澄澄的格外诱人。“我们在街上卖,一方面是价格比批发稍微高点,另一方面也是想向游客展示我们的好果子。”村民老李告诉记者,许多游客还是头一次见到柿子像苹果一样吃“硬”,而不是和大多数柿子一样吃“软”。
  记者了解到,草坪回族乡拓展延伸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以来,农文旅融合更加紧密,特色农产品远销香港,且多是“回头客”,游客也由原来一天四五百人增加到两千多人,国庆节等旺季每日可达5000人,实现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的有力转变。
  耕耘迎来收获,草坪回族乡顺利入选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乡,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之路,正朝着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的目标阔步前进。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四十载时光正是一部奋斗史。草坪回族乡各族群众在奔向中国式现代化幸福路的征程中,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项工作主线,共同团结奋斗,共建共享和美幸福新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