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山水焕新颜 生态修复启新程
——漓江山水工程(阳朔段)生态修复显成效
桂林日报
2024年10月14日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莫珍玲 唐一平 徐仁秀
在时光的画卷中,漓江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自然之美。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漓江阳朔段考察时强调,桂林是一座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名城。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呵护好。
近年来,桂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实施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下简称漓江山水工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部分项目已竣工,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突显。如今,“绿水青山入画来”,漓江山水工程生态修复成效显著,为世人展现出一幅绝美的生态画卷。
漓江水清岸绿
漓江流域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的组成部分,具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也是中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旅游名片”。阳朔县以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阳朔旅游高质量发展先导区为统揽,统筹推进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奋力书写科学保护漓江的“阳朔答卷”。
据阳朔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艳莲介绍,阳朔县实施的漓江山水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水生态保护修复、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农田生态保护修复等5个子项目,涵盖了山、水、林、田等自然生态要素,通过生态修复,漓江两岸的生态系统将会更加稳定,生态物种也会更加丰富。
漓江风景名胜区漓江岸线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阳朔段)位于阳朔水生态保护修复与石漠化治理单元,属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板块,涉及杨堤乡、兴坪镇、阳朔镇、福利镇、普益乡等5个乡镇35个村。
阳朔县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基建部部长陈家宝说:“漓江岸线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阳朔段于2022年5月份开始启动,项目的范围北起杨堤乡的浪洲村,南至福利镇的滩头榨村,全部修复长度大概是31.2公里,总投资大概是3.2亿元。”
目前,项目一期已进入验收阶段,包括杨堤浪洲村岸线修复工程、福利镇林家洲和古座塘村岸线修复工程、阳朔镇东岭渔业队岸线修复工程和阳朔县凤鸣溪截污改造工程。项目二期正在科学有序推进当中。
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总工谢辉介绍说:“这段我们采用格宾石笼网加植物纤维毯进行岸线修复。然后过程中采用格宾石笼网格装卵石回填,加覆盖粘土,植物纤维毯覆盖,主要起的一个作用就是对这个岸线的挡土墙和乔木的一些防护,促使它快速成长,然后整体对生态挡土墙起一个稳定保护的作用。”
漓江点绿成金
金秋时节,漓江山水风光旖旎、景色宜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在杨堤乡浪洲码头,只见漓江碧水萦回、奇峰夹岸,蓝天白云倒映江面,一步一景一画卷,美不胜收。
“这一段就比较典型,这段我们竹子的底部因为常年受到雨水和洪水的影响,这个根部的防护能力较弱。那么久而久之,我们的竹子在经过洪水冲刷以后就会倒伏。我们通过这个自然叠石,还有这个格宾网组合的方式加固竹的根部,保护好我们杨堤这个凤尾竹这一段漓江沿岸的自然风光,让我们的凤尾竹很好地延续下去。”陈家宝介绍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也是阳朔县漓江山水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和践行的理念。在开展漓江岸线生态保护修复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项目以“景观自然、材料自然、工艺自然”为原则,着力修复受损的边坡和岸线,提升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丰富岸线植被的多样性,推进多维度全局增绿,保护和维系漓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对于河道驳岸过于垂直硬质或岸坡河道裸露的问题,项目采取自然生态式驳岸、草坪缓坡式驳岸、垂直式驳岸三种方式,进行驳岸生态改造,提高灌草植被覆盖度,打造出山水相融、蓝绿交织的优美生态格局。
如今的漓江,江水清澈见底,鱼儿欢快游弋,两岸美景如诗如画。游客们纷至沓来,陶醉在这美丽的自然风光之中。漓江山水工程生态修复不仅保护了自然遗产,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漓江生态利民
眼下,在阳朔县高田镇高田村农田生态功能提升项目平阳村地块,金灿灿的稻田上散发着宜人的稻香,部分村民开始进行收割,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