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前,我在北京天安门前参加国庆庆典”
桂林日报
2024年10月03日

▲提起72年前在北京参加国庆庆典的情景,90岁的崔战斌仍历历在目。
开栏语
1949年到2024年,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国庆记忆,或许是一场令人热血沸腾的观礼、或许是一段悠扬婉转的旋律、或许是一次令人期待的升旗仪式……今天,让我们走近那些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爷爷奶奶,跟随他们的记忆,听他们讲述他们当年国庆的故事。
听爷爷奶奶讲国庆的故事
□本报记者 陈静 文/摄
□讲述人:崔战斌 90岁
“那一年我只有18岁,能在北京参加国庆庆典,高兴,自豪,可不得了了!”虽然已经过去72年,说起当时的感受,90岁的崔战斌还是连连感叹。
1952年,崔战斌从广西容县考入了北京航空学院。当年国庆节前一天,他们接到学校通知,可以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在天安门广场的国庆庆典。这个爆炸性的消息让整个学校的学生们沸腾了,大家纷纷找出自己最好的衣服,准备好学校的飞机模型,带好干粮准备出发。崔战斌特意选了自己新买的绿色上衣。
“那注定是个不眠的夜晚,大家兴奋地聊着说着,一下就到了出发的时间。”崔战斌说,因为学校距离天安门有2个小时步行路程,学校将出发时间定在凌晨3点多。
据崔战斌回忆,上午6点不到,大家到达天安门广场的指定地点。在院校联欢区中央围了块好位置。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前面是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巨幅画像。这时天安门广场已是人山人海,显得有些拥挤。伴随着整个庆典的开始,整个广场上顿时欢腾起来,歌声、舞曲声响成一片,人们唱着跳着,尽情欢乐。
“我们见到了毛主席,大家的心情特别激动。”崔战斌说,大家将飞机模型高高举起,赢得了很多群众的围观。大家饿了就啃自己带的馒头,久久不愿离去。不知不觉,夜幕已经降临,广场上华灯初放,探照灯的光束扫过天空。伴随着音乐声,联欢会开始了,有民族舞蹈、扭秧歌等,大家聚在一起又唱又跳。
直到凌晨,广场的人群才逐渐散去。崔战斌跟同学们一起从天安门步行回学校。一路有说有笑,也不觉得累,到宿舍已经是早晨四点多钟了。
随后在北京读大学的5年时间里,每年国庆,崔战斌都会跟同学一起去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庆典。看着北京建设得越来越好,天安门广场越来越大,附近设施越来越多……对于年轻的崔战斌而言一切都是那么感慨。“当你亲眼看到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和飘扬的五星红旗时,内心会涌起无比的自豪感和激动情绪。”
72年过去了,岁月在崔战斌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可是回忆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他依旧感慨万千。自己从十多岁的小伙子,变成了头发斑白的老人,让他骄傲的是,这几十年里,我们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我十分有幸成为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现在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了,以后也会越来越好。”崔战斌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