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联合 以旅带农 农文旅结合 共同富裕
龙胜乡村CEO探索可复制的农村发展新模式
桂林日报
2024年03月28日

▲潘玉祥、潘德辉、廖志腾(从左往右)三人合影。

▲乡村CEO为游客讲解“我在广西有个园”项目。

◤马海村音乐节现场。
□本报记者何月 刘菁
通讯员韦吉阳 罗婷 文/摄
2021年,龙胜的三位年轻人各自有着烦恼。
民宿老板廖志腾思考如何能为乡村引来更多客人,退伍军人潘玉祥在做生意和重回部队中纠结,村干部潘德辉望着村里一棵棵百年古茶树,苦思该如何打响茶叶招牌。
2024年,他们不再彷徨。在龙胜县委组织部和广西龙胜与社会力量协作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建设示范项目工作专班综合办公室(以下简称:共富办)联合选派下,他们参加了以培养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人才为目的的“中国农大—腾讯为村乡村CEO计划”(以下简称:乡村CEO)。
学成归来的三人,以新的身份带着新的梦想,服务百姓,振兴乡村,重新出发。
乡村CEO的核心实质是发展
浩浩荡荡的中国现代化进行到当下,城乡差距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要全面实现现代化,就需要实现乡村现代化,乡村CEO是以作为连接乡村和外界的桥梁出现,成为带领乡村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实践者。
“我们选取村干部、返乡创业青年、合作社骨干等人作为乡村CEO的培训对象,是因为我们需要有能够发挥乡村资源优势、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人才补充到乡村治理中。”中国农业大学教师、CEO项目带班班主任宋海燕告诉记者。
廖志腾、潘玉祥、潘德辉三人是理想的乡村CEO人选,而他们也不负所望,以优异成绩结业,分别就任龙胜龙脊村、平岭村、中六村的乡村CEO。
“我的村子以古茶树闻名,以前苦于交通不便、人才匮乏,整村没什么发展。看着隔壁大寨村、平安村搞旅游搞得风生水起,我就很着急,希望我们村也快点发展起来。”潘德辉说。
潘德辉的焦虑,本质是龙胜乡村发展的不平衡。乡村CEO既肩负缩短城乡差距的使命,又有追赶村镇间发展差异的内需。
乡村CEO相较于基层干部,更聚焦于农村集体经济领域,并专门从事乡村经营活动,能将市场经验与乡村经营有效融合;相比于村民,他们拥有更加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能够整合资源,打通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终端的通道,为乡村产业专业化运作提供重要支撑。
“在粤桂协作背景下,乡村CEO能得到龙胜县委、县政府以及中国农业大学、腾讯公司乃至更多社会力量的帮助,这给了我们很多底气去尝试发展家乡。”潘德辉说。目前,龙胜共拥有13位乡村CEO,他们扎根在各个乡村,着力推进村寨的现代化进程。
把握龙胜已有的农文旅发展优势,盘活乡村资源,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在差异化的利益分配模式中,培育以村民为主的新的利益联结机制,全面催生龙胜各乡村发展热情,是龙胜乡村CEO们最终的工作目标。
乡村CEO的共富模式是联合
经过2023年的摸索实践,在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的“问卷”上,廖志腾三人给出的答案是:六村联盟。
“六村联盟”的6个村寨分别是龙胜的马海村、龙脊村、金江村、中六村、平岭村、平野村。马海是“为村共富乡村—美好乡见”示范村,金江、龙脊是“为村共富乡村—粤桂数字农文旅”示范村,而平岭、中六、平野则是以农业发展见长。把握旅游村寨客流量优势,推介农业村寨特色农产品,高效进行流量变现,是CEO们分析龙胜乡村特点而制定的发展方案。
“我们希望做到以旅带农,农文旅融合发展。”潘玉祥说。今年1月23日,由龙胜乡村CEO联合创立的广西桂林龙腾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龙胜乡村CEO产业孵化基地,分别与以上6村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了“融合农文旅,推进共同富裕”的全面合作协议。
目前,廖志腾所在的龙脊村已经依托本村传统文化品牌“三鲤耘田”打造了一系列的文创产品及研学课程。定位打造农业“辅助位”的平岭村与中六村,潘玉祥和潘德辉也马不停蹄地进行产村融合,他们紧抓农业,积极发展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在潘玉祥回来当村里CEO之前,我家种植了5亩砂糖桔,年收入在3万—4万元。他回来后,我跟着他的规划,种植了沃柑、罗汉果等,去年年收入超7万元,收入增多了。”平岭村村民潘福义盛赞道。
“我们最终希望实现‘一村一品’,而这‘一村一品’并非死板地要求这个村就种这个果,而是分析村寨农业特点,进行种植上的统筹规划。”潘玉祥讲解道,例如沃柑是龙胜的优势农产品,除平岭村外,六漫村也具备良好的沃柑种植条件。“因此我们考虑今年把沃柑种植分到适宜种植的村庄,带动他们的经济发展。”
从“一个点”连成“一条线”再到“一个面”,最后形成“一张网”,紧密带动更多村集体经济组织,最大化地加强联农带农效果。龙胜的乡村CEO们希望探索出一种可复制的农村发展模式:村村联合,以旅带农,农文旅结合,最终实现乡村共富。
乡村CEO的前进动力是成绩
乡村CEO是孤独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如此评价道。乡土社会同样是复杂的社会,怎么把进入乡村的产业经营好,并没有一个万能的解决办法。村庄的转型发展对CEO们的要求很高,不少人无法坚持。
潘玉祥对此深有感触,由于项目的公益性,他们为龙胜乡村所做的一切没有工资可拿,但这并没有让他们的工作获得乡亲们的更多理解。“之前去一个村子和村民商量建立合作社,每天过去和他们交流、讲计划,为他们跑手续,老乡们还不领情,差点就不想干了。”
村民的不理解、工作能力的高要求、现实的“无利可图”,让乡村CEO的行列,加入者少许,退出者甚多,坚持前行的CEO们是“为爱发电”的孤勇者。
“我不想我的家乡继续落后下去,如果我放弃这次(乡村CEO)的机会,我的家乡肯定再次落后于其他地方,苦点累点没关系,我要村子发展起来。”谈及坚持的动力,潘玉祥动情道。
龙胜的乡村CEO们俱是80后90后,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也是一个团结、赤诚的团队。“看到村寨在自己的经营下越变越好,越来越有希望,这份巨大的成就感绝对是金钱换不来的。”
借助腾讯数字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乡村CEO获得了围绕乡村农文旅场景打造的“数字化村庄运营四件套”。通过公众号、视频号,CEO们可面向城市消费者引流运营,通过小程序提供民宿、餐饮、农特产品购买等一系列吃、住、玩、游的线上服务,再以企业微信维护客群关系。
而在腾讯提供技术支持的“云认养”功能中,三人向数字化运营乡村又更进一步。去年秋季,“我在广西龙胜有个园”云认养计划发布,6村8品被搬上“云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线上客户参与农作物认养。上线仅两天,罗汉果、大米、茶叶等产品的认购就超过1.51万份,订单总金额超过126万元。一款小程序,打通农产品与城市消费者之间的市场渠道,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变现能力。
龙胜各级政府同样积极给予乡村CEO支持。“我们很理解乡村CEO工作上的难处,因此他们有什么需求,我们都尽量协调争取满足。”龙胜共富办戴岷江说,几乎每周他们都要联合各方机构召开推进会,助力CEO们的工作。
“2024年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有很多。”潘玉祥表示。新的一年,他们计划推动龙胜百香果产业标准化,打造龙胜百香果“圳品”品牌。同时,利用东西部合作优势,延伸龙脊辣椒产业链,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做好传承保护龙脊壮族吊脚楼传统文化,推进龙脊吊脚楼文化的非遗申请……
春日的龙胜也是忙碌的龙胜,各族儿女用辛勤的劳动在生机勃勃的田野播撒收获的种子。就任龙胜CEO的这批年轻人同样是播种之人,他们用智慧、科技与勤奋去浇灌,静待乡村共富的梦想开花结果。
■记者手记
在做龙胜乡村CEO选题过程中,我翻阅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的书籍《贫困的终结》,书中写道2017年他在云南河边村做扶贫实验,和团队一手打造了特色旅游产业,但团队一走,产业交给谁经营?以至于村民纷纷请求他留下。
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把目光瞄准农村,把资金投入农村,把产业送到农村,从而让农村发生巨变,这是具有战略性、历史性的民生工程。但正如李小云教授的所做所惑,折射出一个简单的道理:发展的核心,在于人才。
培育本土化的经营人才,实现产业在本地的落地生根,甚至打造品牌,创造无限价值,无疑成了农村变革或突围的重中之重。
乡村CEO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或模式。
他们对本地知根知底,有奋斗的内生动力,有强大的人脉关系,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但“新事物”的出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成功。反观龙胜乡村CEO从培育,到成长,到实践,再到亮出一道相对漂亮的成绩单,也是经历过村民的不理解、资金的短缺、项目推进的磕磕绊绊等系列困难。幸好,国内名校、名企和当地政府的助攻,加上自身的奋斗,至少让梦想的成功,有了质的突破。
国家要振兴,乡村必振兴。尽管国家往乡村派驻了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工作队员等“干将”,为乡村的发展付出了不可估量的心血,成就满满,但龙胜乡村CEO探索“联盟发展”的模式,成了有益的“补充”,成了一种新的方向,增强了内生力量。
乡村振兴,是高难度试卷,是世纪工程,考量着各方的智慧。相信,小溪汇聚终成河,滴水久矣终破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国家的宏观布局和指挥下,依靠各方力量的汇聚,将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富裕的目标。 (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