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城徽的守护者
桂林日报
2023年09月15日

社区民警向居民开展生态环保宣传。

派出所民辅警将缴获的非法捕捞的鱼类放生。

派出所民警与社区联动开展漓江边环境整治志愿活动。

所长冯文斌(右)在象山景区向景区保安交代防火工作。
“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这是第一位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漓江时对桂林人民的嘱托。
殷殷嘱托,萦绕山水。“藏蓝”守护,久久为功。
漓江畔,一个个派出所作为最基层、最平凡的漓江生态守护者,也是桂林公安践行保护绿水青山使命的最好缩影。为展现桂林公安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全力为桂林打造“最具安全感世界级旅游城市”贡献力量的新举措新成效,努力实现“桂林社会治安与桂林山水齐名,桂林公安形象与桂林山水同美”目标,近期,桂林日报与桂林市公安局联合开展“生态环保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从漓江之源的猫儿山出发,到三江交汇的漓江尾,讲述“警察蓝”无怨无悔默默坚守、甘当守护桂林山水“二郎神”的一个个生动故事。
□本报记者陈静 文/摄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桂林的每一处景致都是一幅典型的中国水墨画。而漓江市区段的象鼻山,因其山形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临流饮水的大象,被市政府定为桂林市的城徽标志,是我市的5A景区之一。
2018年11月,由于公安改革需要,阳桥派出所与安新派出所开始试点合署办公。阳桥派出所辖区面积1.28平方公里,管辖范围东起滨江路杉湖出水口,南至南门桥,西至西门桥,北至阳桥、春天桥、榕湖南路及杉湖。安新派出所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管辖范围东起漓江边,南至漓江与宁远河交汇处,西至宁远河,北至文昌桥。阳桥安新派出所现有民警22人、辅警12人,辖区内的象鼻山、日月双塔等是桂林市核心景点,是游客观光游览、旅拍打卡的胜地,更是桂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见证。
警务前置 用心守护桂林“城徽”
初秋的漓江不时有习习凉风吹过,象鼻山和岸边郁郁葱葱的树木一起倒影在碧波中。象山景区里,游客们正在游览,不时用手机、相机记录下美景。
“拍照时要注意,小心手机掉水里。”巡逻至象山景区观景平台的民警周杨不时提醒游客。
“这段时间虽然会有雨,可山上的森林防火问题也要注意,特别要提防游客和市民在山上抽烟引发火灾。”在景区的另一边,阳桥安新派出所所长冯文斌与景区保安正在进行例行的森林防火检查。
冯文斌介绍,他每天都会在手机端查看智能网格化系统,看看负责的区域有无情况需要处理。“过去我们习惯带着本子去巡河巡林,方法落后,效率又低,遇到问题靠打电话,处理反馈不及时。现在可以通过智能应用在线直接上报问题,效率大大提高,效果也更好了。”
象鼻山作为桂林的城徽,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览,随着象山景区的免费开放,游客人数更是激增。阳桥安新派出所实施“主动警务”,集中对山边、水边的网红打卡地展开排查,将排查出的风险隐患逐一建档造册、督促整改,让游客游得放心、玩得安心。
“我们守护的是桂林的城徽,责任重大,不能有半点疏忽。”冯文斌告诉记者。从警26年,冯文斌的警察生涯有一半是在基层派出所度过。阳桥安新派出所辖区面积大,人员复杂,有限的警力既要管好景区,又要做好其他警务工作,冯文斌和所里的同事下了不少功夫。
为了做好景区自然生态景观保护和景区治安工作,派出所与景区联动,充分发挥警保联控队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动保安队伍由“单一化”向“治安员”“调解员”“宣传员”“信息员”等职能延伸。同时该所将辖区的景区、保安公司、保安队员以及有关的人、地、物等信息要素全部纳入数据管理,绘制了“警保景格点位图”,形成了“可视指挥、精准防控、联勤联动”的景区巡防体系。派出所与保安队员巡防同勤、问题同治、矛盾同调,通过“点、线、面”相结合,扁平化指挥快速反应,实现了对景区及周边的全方位防控。景区的警保联控体系建成以来,景区内的警情发生数量呈持续下降态势,游客的安全感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
同时,该所在每年的春季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繁衍季、“爱鸟周”及秋季候鸟迁徙季节,做好保护野生动物宣传工作;冬、春季火灾隐患大的季节,与景区联合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共同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不断充电 办好每一起生态案件
“虽然刚开始办案时感到有点害怕,但最终成功将案件办理好,让人特别有成就感。”“90后”民警韦宇豪对他参与侦办的第一起生态类案件印象深刻。那是一起非法收购、运输、出售野生动物案件。抓捕现场,200多条大大小小的蛇纠缠在一起,无论是气味还是场面都让他头皮发麻。商贩为了逃避处罚,将涉案的眼镜王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谎称为普通的舟山眼镜蛇(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谁知被提前做了功课的韦宇豪他们一眼识破。“这个案子的破获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对生态警务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韦宇豪说,之前生态类案件都由森林公安处理,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成立以后,他们也会参与生态类案件的处理。生态类案件需要进行实地证据的搜集取证。但这类案件大多发生在偏远山区,没有监控,没有目击证人,取证特别困难,他们只能多方走访了解情况。
冯文斌表示,生态类案件对派出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细心,更专业。他提起所里办过的一起非法捕捞案件——他们在巡逻中发现一个中年男子每天都会带着10多斤杂鱼在漓江边贩卖。他们询问得知,该男子的鱼是在雁山区某地收购的。“这些鱼大小不一,品种不同,应该不是养殖的,估计背后有猫腻。”所里顺藤摸瓜抓获了专门在雁山区漓江流域从事非法捕捞的男子并缴获了一批地笼,当场缴获鱼类10多公斤。这起案件的破获得益于巡逻民警的细心。
类似的案件阳桥安新派出所还破获了多起,他们不懈的努力只为保护桂林的绿水青山。
多维巡防 筑牢生态保护防线
“这段时间江边干净多了。”9月13日上午,阳桥安新派出所民辅警与象山文新社区的志愿者一起在江边开展环境卫生清洁志愿活动。社区书记刘敏告诉记者,有时是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有时是进行环境卫生清洁……这样的志愿活动几乎每周都会开展。
“请大家文明垂钓”“严禁非法捕捞,保护渔业资源”……辖区主要路口、人员密集场所都可以看到各种内容的生态宣传警示条幅。“打击是兜底,必不可少;宣传是引导,我们经常开展这类活动。只有让群众从心底认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效果。”民警全薇介绍说。前不久,有居民家里飞进了一只猫头鹰,所里的民警一下子接到好几个电话,最后是居民亲自把猫头鹰赶紧送到了所里请民警妥善处置。在全薇看来,这说明居民们的生态环保意识有很大的提高。
每天24小时,派出所的巡逻警力会骑电动车开展巡逻;每周,派出所警力和志愿者队伍都会沿着漓江及周边小区巡逻。
“别小看夜巡,有时会有意外的收获。”作为所里夜巡的主力,辅警劳宏辉和陆思源每天上深夜12点到凌晨4点的夜班。夜晚的环境寂静,可他们在江边常常发现别样的热闹,鸥鹭、野鸭、青蛙用“歌声”伴随着他们夜巡。劳宏辉还说,他们加强巡逻后,白天的非法捕捞行为几乎绝迹了,禁渔期一些非法捕捞水产品的嫌疑人就选择在夜间作案,民警夜巡发现后便立即抓捕,夜巡战果不小。
“要加强群众的环保意识,我们任重道远。”冯文斌说,派出所通过张贴通知公告和标语、线上+线下宣传等方式,联合渔政等部门向辖区群众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同时,以网格员、护河员、社区志愿者为主体,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宣传教育工作,增加群众的法律法规知识,共同维护漓江的生态屏障。
“如今,巡逻发现异常的情况越来越少。即便如此,每一天都不可懈怠,每一个角落都不能放过,必须确保隐患排查到位,守好这片绿水青山。”冯文斌说。
深夜12点,派出所办公室的灯光依然明亮。不远处,江面静悄悄,在月光的爱抚下荡漾着粼粼波光。
记者手记:
桂林城徽象鼻山作为桂林山水的亮丽名片,是漓江边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线。保护好它,无疑是一项重大的责任。靠前一步、主动作为,阳桥安新派出所的民辅警用他们的辛勤付出、认真负责兑现着对桂林城徽的忠诚守护,致力于做到“小警所、大作为”。
山有人管、树有人护、水有人治,绿水青山带给群众切实幸福感的背后,是象山公安用“生态警务”为生态保护保驾护航。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数智赋能”的澎湃动力、现代警务的精准高效,多维立体智慧化的生态警务新模式正在托起“大生态”的理念,“天蓝、水清、人和”的壮美画卷正在漓江畔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