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区:
璀璨文化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桂林日报
2023年08月10日

图①:状元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图②:陈宏谋故居
(本版图片均由临桂区委宣传部提供)
□本报记者 周文琼
大岩遗址位于临桂区临桂镇二塘行政村小太平自然村东南下岩门山北麓,一条小溪自北向南流入洞内成为地下暗河,原始人就居住在暗河入口处左侧岩洞内,时间跨度长达万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是一片凝结人文精华的土地,这里有广西的第一位状元赵观文,有“三元及第”的陈继昌,这里曾是广西出名人最多的县,这里是被称为“世界的陈宏谋”的故乡……
这是临桂,万年沉淀下自强不息、乐观通达、开放包容的人文沃土;一座被璀璨文化照亮的生机澎湃、动能不竭的宜居之城。
状元文化浸润万家
距桂林市区20公里远的临桂四塘田心村的状元桥,春季时节是火爆的网红打卡点。二百多年来石桥静卧在田地间,风景犹如一幅水墨画,远处山峦起伏,眼前水田无风如镜面般平静,风一来吹皱春水,层层叠叠又洁净素雅,行走于此,仿佛走进了画里……史料记载,当年田心村靖江王后裔朱若东女儿朱依英嫁与附近横山村陈宏谋的孙子陈兰森,两家联姻为此建造了此桥。清朝嘉庆二十五年陈继昌科举考试连中“三元”,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中,连中三元的状元仅十三人,因陈继昌回舅家常常要经过这座桥,因此人们便将这桥命名为“状元桥”,鼓励后人努力学习。
横山村则被称为广西科举第一村。这里是清代大学士陈宏谋和陈继昌的故里。从陈宏谋至陈继昌的五代人,经历了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四朝,他们在位时勤政为民,清正廉洁,被后人誉为四朝循史。横山村陈氏祠堂仍然有对联记录着昔日辉煌。上联:“四朝循史高祖一品当朝相继四巡抚十六州府四十三县令”。下联:“五代连科玄孙三元及第共揽三翰林中八进士三十二举人”。
在封建社会,“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是许多苦读学子的座右铭。对于一个地域来说,有人考中状元也是地方文化发达的象征。桂林自古就是“状元之乡”。桂林是广西历史上中状元、进士最多的城市。
史料表明:明清两代广西中进士711人,桂林占了242人;广西历史上共有举人9697人,桂林达4958人,占了半数以上;广西历史上共有状元10人,其中7人出自桂林临桂。
唐乾宁二年(895年)赵观文赴京会试而状元及第,首魁天下,成为广西的第一位状元。
以诗闻名的状元裴说,是唐末著名诗人,《全唐诗》收其诗作51首传世。
陈继昌因“三元及第”而名闻天下,整个清代二百多年连中解元、会元、状元的只有两人,他是其中一人,另一是宜山人冯京。清代学者阮元任两广总督时,为连中“三元”的陈继昌在桂林靖江王城南面正阳门设立了一块“三元及第”坊。
“文学大家”龙启瑞,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岭西五大家”之一。他一生写就了几十部极有价值的治学专著和文学诗词专著,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民以食为天”是人们常常挂在嘴上的话。光绪十五年(1889年),41岁的张建勋进京参加科考,会试中选之后,接着在殿试中以一篇《民以食为天》的策论,一举夺魁。张建勋是著名的书法家,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张建勋被清政府派往日本访问,考察学务。他在日本考察访问期间,与日本友人互研书法,互赠书画作品,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孰与蟾宫独步先?传胪折桂报连连。三科接取双元榜,一县艳称八进贤。悲国运,恨狼烟!春风词笔著华篇。无多宦迹留青史,却有骚坛韵事宣。这首《鹧鸪天》,是对广西最后一个状元刘福姚的评赞。从光绪十五年到十八年这三年时间,清廷举行了三科大考,临桂却出了两个状元,张建勋和刘福姚。同时,在这三科之中,临桂还出了八个进士,故有“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之称。一时艳绝天下,才压群英。
状元刘福姚“一身傲骨”。虽是年轻英锐,但却生不逢时,高中以后,正值国运衰微,清室将倾;加上外敌入侵,特别是庚子八国联军之役,锋芒直指北京。刘福姚留在北京,写出了一批具有强烈思想性的反侵略词篇。他尊重忠心为国为民的人,不屑与朝中那些蝇营狗苟钻营弄权的王公大臣为伍。他常对同僚和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为官可以无禄,不可无骨!”
东西巷的状元廊向世人集中呈现了桂林历代八大状元的雕塑和故事;“三元及第”坊还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时光流逝,状元文化述说着临桂深厚的人文底蕴,也吸引着世人到此来探究,古时的南蛮之地,何以人才辈出,成为“状元之乡”。
名人遗迹开启一扇历史的窗
临桂历史悠久,出土文物证实,距今万年前,这里已有先民居住。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始安县起,至今已两千多年。三国到清末,始安(临桂)县城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在地,故有“桂郡首邑”之称,为历代当政者所重视。临桂山川钟毓,人杰地灵,自古迄今才俊辈出。
唐代著名诗人曹唐,140余首诗收入《全唐诗》。
明代吕调阳,为人清廉勤谨,地位尊崇,为皇帝讲学引经据传,切中时弊。协助张居正执掌大权,支持和帮助张居正推行变法。
清代名臣陈宏谋,任外官内宰40余年,政绩卓著声震朝野。而他被称为“世界的陈宏谋”在于他还是一个思想家,他的社会教育思想,经济思想……这些思想跨越时空和地域,展现出久远的生命力。
近代著名词人王鹏运,词学造诣极深,康有为说他“填词为光绪朝第一”,他和况周颐被推为“临桂词派”,与朱祖谋、郑文焯同被誉为清末词学四大家。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国防部部长白崇禧人称“李白”。二人是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地方军事势力——桂系的核心人物。在他们的故居、历史遗迹中,人们感受李宗仁先生起落不一、扑朔迷离的历史生涯,他回归祖国的征程,“青春戎马,晚节黄花”的传奇人生。人们也从建筑中感受多姿多彩的桂北民俗文化。
中共早期党员、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的黄锦辉;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中共桂林县地方组织创始人李征凤;身经百战、威震敌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天佑上将;广西第一位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李任仁。田汉曾以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身份深情地说,“广西闻名的是李、白,可武李、白绝对不如文李、白,即是李任仁先生和白鹏飞先生。桂林文化者的困难,他很能担当与支持。”
历史名人资源是一个城市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是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符号。他们的生平事迹,他们对历史的贡献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让当代人们窥见历史的一面。
临桂还留下了许多遗迹,当人们踏入那片土地,仿佛一下子穿越了时空隧道,进入了历史的大门。
为了支援中国人民抗日,1942年6月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俗称“飞虎队”)第76战斗机中队首次进驻秧塘机场,担负华南空防、歼击和轰炸侵华日军的军事目标。6月12日,桂林上空“飞虎队”飞机与日机空战,击落日机8架。1943年3月25日,日机12架编队侵入两江上空,企图轰炸秧塘机场。“飞虎队”12架P-20鲨鱼式战斗机起飞拦截,击伤日机4架,日机潜逃。10月15日,9架日机侵犯五通地区。“飞虎队”6架歼击机起飞沿桂青公路(今321国道)低空飞行,到桐山村时马上爬高拦截日机,双方在五通上空展开空战,“飞虎队”击落击伤日机各1架,其他日机慌忙逃跑。1943年12月23日,“飞虎队”王牌主力23战斗机大队、308轰炸机大队及中美混合联队相继从昆明移防临桂,并在鸡公山设立前沿指挥所,从此“飞虎队”的一切指令和战报都由秧塘飞机场发出……
在这段中美并肩作战的历史中,许多“飞虎队”队员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其间有九百多名飞虎队飞行员被中国人民救护。
2015年3月28日,位于临桂新区的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开园。10月,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在澳大利亚成功购买了一架当年美国“飞虎队”主力机型C-47运输机,赠予遗址公园。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通过参观纪念馆和陈列的C-47飞机,中美两国人民联合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2023年上半年,飞虎队公园参观人数5.26万人次,李宗仁故居参观人数3.38万人次。留存的诸多历史遗迹和精神财富,构成临桂的气质和灵魂,沉淀出这片自强不息、乐观通达、开放包容的人文沃土。
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群众
临桂位于桂林的西部,境内有桂柳运河。桂柳运河,又名相思埭、南陡河,开凿于唐长寿元年(692年),是广西古代的两大运河之一。运河源于临桂区会仙镇狮子岩,东流至桂林市雁山镇社门岭与良丰河连接,注入漓江;西流经四塘大湾达苏桥,注入洛清江下汇柳江。全长约30公里。《临桂县志》上就有“北有灵渠,南有陡河”之说,而《广西通史》曾这样记载:“(桂柳运河)沟通漓江(桂江)柳江之航运,为桂林通往柳州的水路捷径。开凿前,桂林至柳州的水路运输,系由漓江经梧州,溯西江上桂平,北上黔江,又经象州入柳州,航程千余里。运河开通后,从桂林至柳州全航程仅三百里,故称桂柳运河。”
从唐长寿元年开筑相思埭,历宋、元、明至清初的一千多年时间里,这条运河是西南重镇桂林联系少数民族地区的纽带,客观上也成了朝廷调兵遣将镇压土著“反叛”、控制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要道。据载,这条运河在战时主要运送军需物资,平时也运送其他物资。为保护渠道,朝廷派官员严守,民众不得使用。由于运河主要为解决军务军需而专用,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不兴旺,以致史志不载,人不相传。
清雍正时期,朝廷广征苗胞大修运河,相思水为军民广泛使用,运河转入兴盛时期。运河寓贾通商,便利舟楫,渠内流水因时蓄泄,灌溉近渠之田。
民国初年,相思埭已成民用运河,每年官方过船仅一两次,而商船则日夜往来不绝,景况十分繁荣。至民国后期,随着机动车辆的出现和发展,桂柳运河逐渐衰落。现今,运河上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会仙湿地公园,被誉为“漓江之肾”,是漓江流域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态湿地。
河水静静流淌,日夜不息,述说临桂的过去、未来……
再造“一个新桂林”!2007年,桂林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临桂新区规划建设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五年见成效,十年基本建成”,桂林市委确定了临桂新区建设目标,临桂新区建设扬帆起航。
2008年5月4日,中共桂林市临桂新区工作委员会、桂林市临桂新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临桂新区建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蓝图已变为现实,临桂作为城市新中心的各项功能正在发挥作用。临桂是桂林世界旅游城核心区,按照“山、水、城、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迎来了新生机。
2022年全区首批获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项目——桂林新区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开工。27个子项目涉及防洪排涝、水系连通、截污治污、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将通过疏浚、拓宽相思江流域河道,修复分洪蓄水堰坝,水系连通,提高辖区水域防洪排涝能力,同时,通过建设城市截污、治污管网工程,全面提升雨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极大改善桃花江、相思江、会仙湿地水质和新区的生态环境。
2023年上半年,临桂区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世界级古运河户外营地旅游项目完成投资510万元、横山村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投资4840万元、古桂柳运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投资510万元……文化遗产保护切实成为临桂发展之光,惠及千家万户。
坚定文化自信,临桂还在注入不竭动能,在发展的路上乘风破浪……
■嘉宾访谈
以基础设施改造为突破口
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核心区
□黄开胜(临桂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
临桂作为世界旅游城市核心区,立足资源禀赋,大胆创新,将体育赛事与城市品牌打造及特色资源推介相结合,以文化旅游活动为载体,突出对临桂特色资源的推介和宣传,助推临桂经济、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上半年,一系列惠及群众的文化旅游活动叫好又叫座。
2月5日在山水公园,2023年“玉兔临春闹元宵”大型焰火秀,现场观看人数达8万人,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近20万人,成为桂林百姓最受欢迎的过年文化大餐之一。端午节“2023广西·桂林(临桂)东盟城市龙舟邀请赛”2天赛事现场观赛人数达5万人次,7个网络直播平台观赛人数近200万人次……
临桂上半年接待游客190.59万人次,同比增长8.44%,旅游总消费17.88亿元,同比增长6.5%。
在下半年,临桂区还将举办2023年第一届桂林桂花文化旅游节。该节包括第二届南方苗木交易会、世界旅游小姐广西赛区总决赛、第三届全国自驾车俱乐部大会、2023桂林·临桂“桂花仙子”总决赛等四大主题板块。通过聚集人气,有效带动临桂文旅产业发展。
临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接下来,临桂将以项目来推动基础设施的改造,深度融合文旅产业发展。
桂林新区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27个子项目涉及防洪排涝、水系连通、截污治污、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化旅游。这是惠民的一项大工程,依托该项目,临桂区的基础设施将得到极大改善。
目前临桂区正在深入推进清廉景区建设工作,制定了三年建设规划。将打造好枫和里、桂林博物馆、桂林新区环城水系等5个清廉景区示范点和试点,连点成线,打造四塘横山村(陈宏谋宗祠)—桂林博物馆—枫和里文化城、会仙湿地景区—四塘横山村(陈宏谋宗祠)—新区环城水系、枫和里文化城—新区环城水系—红溪景区等3条清廉旅游线路。同时打造状元文化、抗战文化、自然风光三条旅游精品线路;临桂还将持续深入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加强文物的保护;开展好品牌文化体育活动,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继续发挥好旅游龙头拉动作用,全力助推世界级旅游城核心区建设。(记者周文琼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