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里的七星区:
连接古今 书写向新而生的故事
桂林日报
作者:周文琼
新闻 时间:2023年07月27日 来源:桂林日报
图①:塔山清影
图②:花桥风光
图③:桂海碑林石刻
(本版图片均由七星区委宣传部提供)
□本报记者周文琼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漓江水环绕的桂林七星区在漫长时光中,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七星岩用万年时间演绎流水与光阴的故事,揭开了人们探索桂林岩洞旅途的神秘面纱。历经千年,桂海碑林这部刻在石头上的史书文献,讲述城市的古老记忆。全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墓群靖江王陵出土的梅瓶,让世人从历史、艺术、美学的视角,看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掠影。在历史和未来的交界处,文明穿墙而过,书写着向新而生的奋斗故事,这里有城市里年轻人最喜欢的新潮文化……七星区,桂林城东的一颗明星,人们透过文脉,跨越岁月长河,聆听千年前文明的声音,看见涵盖万千的东方智慧,用不断丰富的传统文化,讲述当下和未来。
七星岩:揭开探索桂林岩洞之美的面纱
北纬25°被称为地球生态黄金分割点,适宜的气候环境和独特的地质汇集了自然与人类文明的精华,在这条纬线上有中国南方的喀斯特地貌,这是规模最大、观赏性最高的岩溶地貌景观带,其中桂林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美景。
“洞中有山,山中有洞”,这就是喀斯特地貌,桂林的石峰“无峰没有洞”,几乎每一个石峰都有溶洞,桂林岩溶洞穴多达3000个,七星岩是桂林最早开发游览的岩洞。这犹如揭开了溶洞演绎流水与光阴的故事的面纱。从此,来到桂林的人们开启探索神秘岩洞的旅途。
七星岩位于桂林市区面积最大的公园七星公园内,在漫长的岁月里,雨水沿岩石缝隙不断渗透,溶解石灰岩,并不断在洞内结晶形成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等蔚为奇观的自然景观。七星岩雄奇深邃,如童话世界般瑰丽多姿,被誉为“神仙洞府”。早在1300年前,即从隋唐时代起,七星岩就已经成为旅游胜地,留下的题刻多达一百二十多件。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于明崇祯年间两次来这里考察,多位国际政要来此参观,老一辈革命家叶剑英也曾写下“海洋冲刷山川洞,石乳冰凝玉塑山”。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这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在诗中描绘的漓江流经七星区内的风光。漓水之滨,东岸胜景。七星区乘船自北而南,可观赏东西两岸辰山、虞山、铁封山、鹦鹉山、叠彩山、伏波山、象山、穿山、塔山、南溪山、斗鸡山、净瓶山等诸山景色。
“满溪流水半溪花”是古时人们对小东江美景的描述,过去这里是城东著名的风景游览水道,令人流连忘返的游览胜地。龙隐岩内现遗留有宋代绍圣三年(1096)摩崖石刻,记载了当时梁才甫携家人乘舟从伏波山还珠洞出发,在二江口处沿小东江登龙隐岩,再下漓江,溯宁远河过矮山,游寿宁寺的游程。
如今,七星区打造了“穿越古今”导览精华水陆游。围绕小东江流域旅游带和环漓江大美乡村旅游带,推进文化产业、夜经济、文化体验为特色的三个旅游片区建设,定制4条特色旅游线路,让人们享受品山、见水、看展、听音、游购的文化体验之旅,穿越古今再次爱上七星。
刻在石头上的史书文献述说城市古老记忆
市民周先生住在七星公园附近,周末的早上他总喜欢带着孩子到桂海碑林走走,用他的话来说,不仅能和孩子畅谈古今,也能时刻警醒自己,在繁杂的日常生活中不忘初心。
摩崖是出现在文献记载中最早的石刻形式,现在能见到的确信为历史上第一件摩崖石刻,刻于东汉,它记载了秦汉时代在褒谷中修筑栈道的历史。到了唐代以后,摩崖石刻更多出现在风景优美的名山大川,除了记载历史的内容继续存在外,吟咏山水名胜的诗词歌赋和记载游踪的题名题记,成为主要的内容和形式。桂林摩崖石刻就是属于这一类型的石刻。桂海碑林博物馆位于月牙山南麓,由龙隐岩和龙隐洞两处的220余件摩崖石刻和新建碑阁中数十件石刻组成,还收藏了市内外拓本上千件。在石刻中能读到桂林一千多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唐乾宁元年三月,河间(今河北河间市)人张濬到广西任绣州(今桂平市)司户参军,在龙隐洞前小东江畔小住了一段时间。当时,正值春季,两岸盛开的杜鹃花令人赏心悦目,张濬于是走笔作杜鹃花诗一首,用以告别静江府节度使周元静,并兼寄呈广州仆射刘患龟。不久后,前岭南东道节度使检校右仆射刘崇龟,次前韵和诗一首,寄呈桂帅周元静。刘崇龟的诗寄到桂林时张濬已离开了此地。周元静则将这两首诗刻到了龙隐洞西壁之上。
《杜鹃花唱和诗》是龙隐岩、龙隐洞220件石刻中年代最早的石刻。历经了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沧桑后,如今,碑面早已斑驳陆离,字迹不可辨认。幸好地方史志有所记载。张濬的“杜鹃花诗”名为咏唱杜鹃花,让人感受到小东江两岸的杜鹃花盛开时此处山光水色的无限神韵。一方面,却是张濬戎马生涯、宦海沉浮的精神写照。杜鹃花诗正是他处于宦海低潮、被贬官时所作,因而诗中大有从此归隐山林,独酌高吟,告别宦海之意。因此,刘崇龟在和诗中,以“桂树林前倍得春”和“莫恋花时好风景,磻溪不是钓渔人”的诗句来安慰他,劝他不要沉醉于山水之中,并以典故“姜子牙怀才遇文王”的故事来点拨他希望他珍惜自己,相信自己还会再有出头之日。果然,张濬后来又被起用。
《杜鹃花唱和诗》石刻问世期间,正处于唐末社会动乱之时。主持刻碑的周元静,在刻碑后第二年,就被他的部将刘士政伙同安州防御使家晨、兵马监押陈可率兵三千袭击桂州时杀害了。如今,龙隐洞中这斑斑驳驳的《杜鹃花诗》石刻,成了这场动乱历史的千年见证。
桂海碑林的题刻内容从政治生活、军事征战到开渠筑城、宗教传说,一块块碑刻截取了各个时代的横断面,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孙沔《题名碑》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皇祐四年(1052),广西壮族贵族侬智高母子起兵反宋,自立为王。朝廷派兵镇压,孙沔随枢密副使狄青统率三军前来广西。第二年正月的元宵之夜,宋军出奇兵,越过天险昆仑关(在今南宁市东北部),大败侬智高于归仁铺(今宾阳县内)。二月,狄青班师回朝,在桂林修整庆功期间,于龙隐洞口摩刻《平蛮三将题名》纪功碑,孙沔作为功臣之一而碑上留名。皇祐五年(1053),孙沔携友人游龙隐岩时,在螵蛳洞口留下了这件题名。寥寥几字,却反映了北宋时期朝廷与广西少数民族贵族的深刻矛盾,有重要的证史作用。
《元祐党籍碑》记录了发生在北宋时期的一次震惊朝野的党派斗争,在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如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秦观等,都被株连其中,成了这场斗争的牺牲品。八百多年后的清末,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在桂林讲学时,专程寻访此碑,感慨之余在碑旁刻石明志。
民国24年(1935)胡适到桂林到龙隐岩、龙隐洞,观看《平蛮三将题名碑》《元祐党籍碑》,他评说,在桂林游山观碑犹如“考古之旅”。
《梅公瘴说》石刻位于龙隐洞,是古今难觅的官诚碑。原是四川人梅挚所作的《梅公瘴说》,宋绍熙元年(1190)在桂林为官的朱晞颜读后有感,将其复刻在此。梅挚曾于北宋景祐年间出知昭州(今平乐县),听到了岭南“瘴气”伤民之说,联想到官场一些丑恶腐败,归纳了“五瘴”:急征暴敛的租赋之瘴、良恶不白的刑狱之瘴、昏晨醉宴的饮食之瘴、侵牟民利的货财之瘴、盛拣姬妾的帷薄之瘴。他认为这五瘴是“民怨神怒”之源。1963年,郭沫若到此读了此碑诗赞“梅公说警人心”。
桂林的摩崖石刻文化,摩崖数量之多在长江以南首屈一指,而集大成者当推桂海碑林。1963年龙隐岩、龙隐洞石刻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建立了桂海碑林。现今,桂海碑林博物馆升级打造为历史文创中心,建设智慧文创博物馆、历史美学体验馆、文创潮玩馆,定期开展周末碑林实景文创集市,拓展线上“数字化沉浸式游览”项目,人们在线上线下同步感受历史文韵之美,石头上的史书文献持久释放文化张力。
坚定文化自信在保护中传承、创新
“承百代之流,而汇乎当今之变”,对历史遗产和传统的继承,包含着改造、转化、发展、创新。每一次对历史的叩问,都是下一次探索的开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坚定文化自信,七星区一直在探索在努力。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城市文化空间全新探索搭建旅游场景新蝶变。
2012年,七星区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半塘路,改造建设一条清廉文化街,以莲喻廉,取名“古莲文化街”。古莲文化街以莲为核心创意,将莲花高洁清纯、刚直不阿的精神品格引申为官员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以壁画、浮雕、铜像、古建、石刻文字叙述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示了唐宋以来桂林的古代贤臣廉吏的廉政事迹。既有“父子进士”、“四代翰林”、“五代知县”等取材于桂林灵川县江头洲村“百年清官村”的廉政故事,也有桂林历史上的4位宰相等19位官员的为政风范。
2016年,位于辅星路的桂林板路文化街建成开街。这条桂林板路文化街选取24个精彩板路,内容分为山水、人文、美食和语言四大类,涵盖“十全十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历史性、地域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进行全新的诠释和展现。让人们了解桂林特有的山水风光、历史人文、美味佳肴、地方方言和有趣故事,重塑文化记忆,才能让城市更有活力和魅力。
现今,龙隐路夜景仿古路灯伫立在街道两旁,特色石刻小品和雕塑、景石融合桂林山水诗词和摩崖石刻文化,与桂海碑林和七星公园相呼应。“书·苔”公益微书馆大小不过三四个平方米,却陈列了数百本各类图书。浓厚的历史人文景观和石刻文化,成就了真正意义上的览山、看水、品文、读书的真谛。
来自远古的历史,穿越时空,给予了七星区人民迈向未来的力量。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走在时尚潮流文化的前端也更有底气。
2021年“青绿无边——桂海公共艺术节”在桂林桂海晴岚开幕,20位国内当代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之中,展出作品、在地创作作品,用他们的方式为人们重新设置观看山水的角度与目光。
2022桂林艺术节打造一场山水与艺术邂逅的盛会。在七星岩,以色列音乐人Liron Man(中文名李荣满)带来手碟演奏《远山淡影》,空灵的碟音回荡在钟乳石林立的岩洞中,形成特有的和鸣声,为人们带来独特的艺术体验。
2023年广西首届草莓音乐节落地桂林,舞台也在桂海晴岚的山水间。这是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极具影响力的大型音乐演出活动。山水与音乐相遇,一场“年轻人的盛会”,重塑桂林山水在年轻群体中的印象,展示了桂林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更是一个时尚、活力、年轻的多元化城市。社交平台上,乐迷晒出了现场照片和视频,满屏都是点赞桂林仙境一般的环境。音乐会期间,“桂林草莓音乐节”话题冲上抖音热搜榜前三。通过百度搜索“桂林草莓音乐节”搜索结果达到75.4万个,活动线上曝光量超过5亿次,相关信息几乎覆盖全网。
漓江水从桂林最古老的石拱桥花桥静静流淌向远方,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同江水一般,日日夜夜滋养着这方水土上的人们。传统文化在一个个文化项目中不断鲜活起来,承载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带着一份责任、一种情怀、一份担当,将历史与未来串联在一起。
■专家访谈
进一步激发山水、人文、
城市旅游的七星魅力
□陈天明(七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七星区聚焦桂林打造“一城一都一地一中心”,充分发挥文旅优势,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取得了让百姓认可的实效。文艺文化百花齐放,文化宣传持续发力,文化设施日趋完善,非遗传承成效明显,让城市的美誉度和群众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七星区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文化资源丰富,为此,我们注重突出文化赋能,叫响七星文化品牌,做好“潮流艺术”文化设置,形成集文化消费、非遗展示、娱乐文艺、体育休闲、电竞赛事的文旅集聚区。
2023年,七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紧紧围绕《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圈一带三区”建设目标,努力做好文体旅的“一带两区”工作。“一带”即在七星旅游核心区范围内,打造七星沿漓江东岸夜间文旅消费带;“两区”即依托桂海晴岚,着力打造集休闲文旅、文化演艺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演艺区;依托桂林华侨漓韵侨乡田园综合体,打造体育休闲、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体育运动休闲区。
七星区将持续在文化旅游资源创新融合、精品旅游线路深度打造、城市文化形象综合提升等方面不断突破,为文化产业集聚区、乡村旅游产业区、城市精华游览区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激发山水、人文、城市旅游的七星魅力,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贡献七星磅礴的文化力量。(记者周文琼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