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江有“女”初长成,养在闺中人未识
“桂林第一家”马蹄笋期待消费者的青睐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7月27日 来源:桂林日报
易建庚正在采挖马蹄笋。
“削头去尾”的马蹄笋,等待销售。
□本报记者秦丽云 实习生周榆童 文/摄
时下,本地清脆鲜甜的马蹄笋上市了,正好填补了夏秋季节鲜竹笋供应的空白。然而,对于本地消费者还不太熟悉的马蹄笋,桂林“第一家”种植马蹄笋的溶江镇一甲村种植户却犯了难:如何让批量抢“鲜”上市的马蹄笋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打开市场?
7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溶江镇一甲村的马蹄笋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基地内,竹林苍翠。每一蔸竹的根部,三三两两的嫩竹笋破土而出,甚是喜人。
据了解,马蹄笋是中国南方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因其笋形似马蹄,故称马蹄笋。马蹄笋的主要种植区域是浙江、福建、台湾、两广地区。不过,在桂林种植马蹄笋,一甲村是“第一家”。
采访当日,马蹄笋产业发展示范基地的负责人易建庚和3个村民正在忙碌,给刚采挖的马蹄笋“削头去尾”,然后打包和储存。2021年,易建庚和几个村民探索发展新型种植产业。经过几番实地考察,他们选择从百色购进马蹄笋苗,在全市率先种下了20亩马蹄笋。2022年夏季,马蹄笋迎来了第一次采挖期。今年,马蹄笋迎来了丰产期。
易建庚介绍,6月底,基地的马蹄笋开始采挖。截至目前,基地的马蹄笋每天的采挖量稳定在50公斤左右。预计到8月下旬,马蹄笋将进入一年的丰产期,日采挖量将增至一两百公斤,并持续到10月。
据了解,马蹄笋因其口味清爽、营养丰富,古时被列入皇宫贡品,还是一种可以当水果吃的竹笋。口感如此独特的夏笋,市场行情如何?易建庚说,目前基地销售的马蹄笋,零售价稳定在30元/公斤,主要供应桂林市区和溶江镇本地的部分餐馆。不过,这样的销售方式,很快就要面临一个难题:随着每日的采挖量增加,而销售市场没有打开,更多的马蹄笋如何批量销售?
基地的另一个负责人俸正新说,按照去年试种的情况,马蹄笋亩产至少2000公斤,按照30元/公斤的价格,亩产值至少有6万元,扣除近万元的管护成本,亩产纯收入至少有5万元。这么算下来,种植马蹄笋,确实收入可观。但是,去年是基地马蹄笋的第一次采挖,总产量并不多。且当年以赠送给众多商户和部分消费者品尝为主,不愁销路。而今年,因本地消费者对马蹄笋的了解并不多,销路迟迟没有打开。而马蹄笋主打一个新鲜,如何大批量抢“鲜”上市,让他们犯了难。
连日来,易建庚和两个合伙的村民一边与本土的商家联系推广,一边也在探索走电商渠道。为了延长储存时间,他们也在学习新的保鲜技术。
溶江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易建庚等村民在桂林市率先尝试种植马蹄笋,勇气可嘉,也给其他村民树立了榜样。为了拓展马蹄笋的销售市场,当地政府计划组织马蹄笋种植户参加2023年桂林“漓江购物节”县域促销活动,兴安县“灵渠古韵美·兴安葡萄甜”葡萄电商系列活动之“萄醉兴安”葡萄电商市集,并邀请网红主播进行直播带货。同时,政府还计划协调马蹄笋入驻广西农信利农商城,把优质马蹄笋推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