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市审计局: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当好忠诚“经济卫士”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7月27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周文俊 通讯员韦琳
  近年来,桂林市审计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实行“临时党支部+审计组”党建工作机制,将党建工作延伸覆盖审计全线,积极打造“铁算盘把关·铁卫士守正”党建品牌,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促审计、以审计强党建”的特色之路,推动了机关党建与审计业务“融合抓、双提升”。
  据统计,2022年,该局完成审计项目40个,促进整改落实有关问题资金14.56亿元,推动了全市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建立审 创新实施新机制
  长期战斗在被审计单位,经常奔波在不同县(市、区)之间,审计项目范围广,重大项目“交叉审”,工作地点不集中,审计人员较分散……
  一直以来,审计部门由于各种现实原因,在落实党员教育管理上存在不小的难度。进入新时代,如何加强党建工作、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对审计部门提出了全新要求。
  “针对现实问题,我们坚持‘审计工作开展到哪,临时党支部就建到哪,战斗堡垒作用就发挥到哪;党员走到哪,党旗就插到哪,责任就扛到哪’的工作思路,以党建立审,创新推出‘临时党支部+审计组’工作机制。”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飚介绍说。
  该局制定审计组成立临时党支部的有关规定,明确设立条件和审批程序。在涉及多个科室人员共同参与的重大审计项目中,参审人员5人以上、其中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外出审计时间在一个月以上的审计组,在进点前必须成立临时党支部。除支部书记外,必须设纪检委员和廉政监督员,实行书记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审计过程中,积极建立审计廉政监督工作机制。审计组进点前由市审计局开展廉政谈话;进点后,及时向被审计单位公示审计“四严禁”“八不准”纪律等廉政规定,严格约束审计期间的食宿、娱乐、出行等行为,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审计结束后,由廉政检查组对审计项目开展廉政回访,重点检查审计组临时党支部建设、支部工作制度执行和廉政责任制规定落实情况。
  全体人员到达审计点后,临时党支部积极打造党建阵地,组织悬挂党旗,张贴临时党支部成员名单和管理办法,召开支委会,明确审计现场的党建责任。并因地制宜开展参观驻点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等主题党日活动,增强一线审计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奋进担当作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建促审 规范审计下真功
  临时党支部成立后,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呢?
  “我们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建立党建理论学习制度,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王飚表示,临时党支部按时开展“三会一课”,把党的领导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党小组每周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审计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堵点。
  与此同时,坚持把审计中心任务作为临时党支部的主要任务,建立审计现场学习制度。通过每周例行的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督促参审干部及时掌握最新工作动态,并定期召开审计组业务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充分发挥项目进度“计时器”和审计质量“控制阀”功能。
  此外,积极建立定期汇报交流制度。所有参审人员每天相互沟通,汇报当天工作情况,互相了解工作进度,保证工作节奏合拍,确保重要审计线索及时报告。

  党建强审 先锋作用起成效
  将近3万字的审计报告,16名审计人员其中11名是党员,从上午9点一直到晚上10点连续13个小时的审核讨论……
  在某个重大专项审计中,市审计局派出精干审计党员干部团队,在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下,全体人员主动加班加点,反复讨论激辩,反复核实论证,最终将一个涉及业务体系和资金量十分庞大的审计项目完成,让相关涉嫌违法违纪人员被移送处理,让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有效保障,发挥了党建引领审计工作的强大作用。
  在“临时党支部+审计组”党建工作机制中,实行组长负责制和审计疑点党员包干制。审计工作中的每一个疑点,都由一名党员包干,每晚一碰头、每周一小结,做到不放过一个疑点、不疏忽一个环节,事实不清不放过,原因不明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正是凭着这种对党性原则的坚守、对细节的较真、对责任的担当,让广大审计党员干部职工在一次次的审计任务中,始终坚定信心、勇毅前行、攻坚克难,一次次圆满完成工作任务,践行了“审为国家、计益人民”工作职责,努力当好党和国家的忠诚“经济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