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综合新闻

05版:资 讯

06版:县区新闻

07版:资 讯

08版:桂林人

返回 2023年06月05日

看千年灵渠如何续写“世界传奇”

桂林日报      2023年06月05日     
  (上接第一版)如今,灵渠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使得灵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这也意味着,“双遗产”申报工作再进一程,灵渠距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又进一步。事实上,近年来灵渠已两次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前,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仍在积极推进。

以“水”兴旅
续写“绿色发展”大文章

  如何做好水文章,让这条千年古渠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这是桂林一直在积极探索的课题。
  在过去2000多年的历史当中,航运是灵渠一大重要功能。1939年,桂黄公路和湘桂铁路相继开通,灵渠航运按下了“停止键”。如今,在经过一系列修缮和整治工程之后,其航运在中断数十年之后重新“复活”。复航后的灵渠,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体验到昔日“浮舟过岭,小桥飞霞,青山环抱,清流绕村”的美景。这意味着,灵渠从“静态保护”走向了“活态保存”。
  近年来,兴安县以灵渠申遗为重点,实施灵渠保护修缮、旅游复航、文化展示等九大工程,并以2022年1月起施行《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为契机,全面推进灵渠保护提升系列工作。
  2022年3月,覆盖灵渠南、北渠部分河段,累计长约6.5千米的灵渠清淤工程如期竣工。此次清淤是《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实施后的一个重要举措,对灵渠上游乃至灵渠水系的“水环境”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淤工程仅是当地做好灵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在灵渠生态环境保护中,兴安县严格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等要求,坚持“管住岸上、盯好水里”,大力推进灵渠环境综合整治;定期对灵渠水体水质进行监测,全面推进遗产区绿化和防止水土流失,严控遗产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项目建设,并不定期开展违法建筑、挖采等综合治理及专家提出的其他整治工程,实现了灵渠渠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

以“游”促产
迎接发展“大机遇”

  “开闸活动充满了仪式感和古朴感,使人大开眼界。”广州游客刘先生第二次来到灵渠景区参观游览,他将在灵渠体验开闸起航的经历分享到朋友圈,获得满满点赞和好评。今年4月29日,兴安县灵渠南陡“天下第一陡”时隔千年再度开闸起航。据不完全统计,当天有3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灵渠参观。
  为了“活态”重现灵渠昔日风采,当地先后实施了保护、修缮、文化展示等九大工程和灵渠补水、灵渠公园等改造提升工程,还在灵渠沿线打造“寻秦访古”历史旅游业态。摇一只小船,随波荡漾灵渠南渠,两岸风景优美、水清如镜、古树参天,文物古迹众多,尤其水街的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市井风情都鲜活地再现了千年历史文化,成为桂林著名旅游胜地。
  毗邻灵渠的严关镇是广西历史文化名镇。2021年,严关镇还结合灵渠保护利用,推出灵渠人家·陆关水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向游客展示别样的“灵渠美”。同时,当地文旅部门结合灵渠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发了“大秦帝国穿越游”“灵渠米粉美食游”“灵渠人家民宿游”“十里湘漓水上游”等休闲度假产品。
  兴安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围绕灵渠探索“旅游+水利”和“旅游+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对漓江上游流域沿岸72个村屯进行了改造和提升,打造了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灵渠南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灵渠北渠幸福花田乡村休闲旅游区等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今天的灵渠早已远远超出了其原本的历史作用和价值,一个融汇自然风光、水利功能以及历史、人文等丰富元素的新文化符号将以全新的姿态步入人们的视野。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灵渠,正整装待发,紧随桂林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名城的脚步,积极融入全域旅游发展,焕发千年古渠新时代的魅力。如今,随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及2026年世界运河大会工作的不断推进,灵渠正在所有人的期待和努力中迎来涅槃重生,演绎千年运河的“世界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