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微信运动
桂林日报
2023年05月04日
□董川北
父亲种了一辈子的地,老来被迫进城,一下子清闲了下来。我长期在外工作,一直担心他在城里的生活会不习惯。因为父亲不像其他老年人那样,喜欢钓鱼、下棋,或者喝茶、听戏,更不像母亲喜欢打打麻将,跳跳广场舞。父亲除了喜欢看看历史书,就只有散步这项爱好了。
所谓的散步,就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四处溜达。以至于进城不到一年时间,我们那座小城的每条街道,他就摸索得烂熟于心了。小区里邻居问:“哪里有打印部?哪里有私人诊所?哪里有新开的火锅店?……”父亲定能立刻说出在哪几条街道上有,有时甚至会详细到店铺名称、大小、门牌号,一股脑儿提供给别人做选择。邻居们无不啧啧称赞,送父亲外号“活地图”。这时,父亲就呵呵一笑,说一句:“每天上万步,瞎溜达的结果。”
有一次我在家,父亲拿出手机,说最近很卡顿,听人说是手机里有垃圾,能不能帮忙弄一弄。替父亲清理微信时,我灵机一动,要是替父亲把“微信运动”打开,我在外地也就能看到父亲每天的步数了。知道了他的运动量,也就了解了他的身体状况。
于是,我每晚临睡前,便不自觉地养成了查看父亲微信步数的习惯。为了不让父亲察觉,我从未给他点过红心。父亲的运动量果然非常惊人,大多时候都在一万步以上,有时甚至高达两三万步。这让每天两三千步的我自叹弗如。不过同时,我内心又无比欣慰,步数说明已经65岁的父亲身体非常健康,我身在外地,也可以少些挂念。
有一次,我给父亲打电话,闲聊时无意中问了句:“这两天您怎么没出去溜达?微信步数显示才几百呢!”父亲一愣,回道:“你那么忙,还关心我每天走的步数?家里这几天下大雨呢,我能去哪里溜达嘛!”挂了电话,我查询到,家乡最近几天果然是暴雨天气。
五一小长假,我回了趟家。与母亲在阳台上闲聊时,看到楼下溜达回来的父亲,我说:“怎么爸走路,隐约好像有点瘸?”“受过伤嘛……”母亲随口接话,瞬间又显得后悔不迭。母亲看我瞪大了眼睛,知道瞒不住,只好如实告知:上个月,父亲的右脚被重物轧了一下,肿起来像馒头,一个多星期都不能走路。
“我每天都看了爸的微信运动啊?”我疑惑地追问。
“你有张良计,他有过墙梯!”母亲笑着解释说,“你爸知道你每天都在关注着他的微信步数。如果步数突然变成零了,你在外边还能安心工作吗?所以那一个多星期里,你爸每天强迫我带上他的手机,让我出去买菜、交水电费、倒垃圾,甚至让我一个人去逛街。反正不到一万步,就不准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