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版:无人机的桂林“机”遇[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农业无人机“走俏”县乡
科技发展催生田间“飞手”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5年03月27日    来源:桂林晚报

编者按
  当小小的旋翼越来越频繁地掠过低空,无人机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特别报道“无人机的桂林‘机’遇”,以多元视角关注这一方兴未艾的技术在农业、应急救援、文旅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同时,我们也将聚焦无人机教育培训和规范管理等方面。小小的无人机将如何托举起生产生活的新天地?未来已来,唯变不变。
  随着春耕春管的陆续开展,农田上空无人机的身影多了起来,比起以往请人工施肥、除草、打药,省钱省力省时间的农业无人机成了种植大户的首选工具。如今,县城也开起了农业无人机专卖店,购买和学习农业无人机的人数也在逐步增加,无人机操作手这一新兴职业在田间地头炙手可热。农用无人机正帮助农民“飞”入一个新的时代,为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农业无人机销售网络延伸至县城
3万至5万元机型最受欢迎

  “现在有春耕优惠活动,订购这款无人机能省8000元,优惠活动持续到3月31日。”在平乐冠兴大疆农业店里,店长蒙莉向进店咨询的顾客介绍大疆T100农业无人机。她告诉记者,近期以来,几乎每天都有顾客来咨询农业无人机的相关问题。
  蒙莉还记得刚开业的时候,生意特别冷清,她不得不隔三差五就去各个乡镇推销,开着车载着无人机到种植大户的田间地头,现场演示并介绍无人机的便捷性。她说:“三年前,还没有那么多人了解无人机,使用的人也不多,可能一个乡镇只有几台,这两年使用无人机施肥、打药的人明显多了起来,无人机专卖店也多了起来。”
  一位有着四年农用无人机使用经验的操作手告诉记者,以前买农业无人机要去桂林买,无论是操作技术问题还是售后服务,都得跑到桂林市区的农业无人机销售点解决。如今,在很多县城都设立了农业无人机销售点,就像“4S”店一样,让农民能更直观地了解农业无人机的性能和作业方式。有的农机店还设有农业无人机提货点,为农民提供了极大便利。
  荔浦冠隆农业无人机店工作人员禤桂航告诉记者,农业无人机已经从最初的果树病虫害防治功能,发展到如今的播种、施肥、吊运等多功能作业,技术迭代非常快,“我们店去年的销售量相较于2021年翻了一番”。
  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我市常见的无人机品牌有大疆和极飞。大疆目前售卖的主要型号有大疆T100、大疆T70和大疆T70P等,其中T70的价格在4.4万至4.8万元,也是最受市场欢迎的机型。在灵川县极飞农业无人机店里,售卖的极飞P150pro也是当下的热门款式,售价在3.9万至4.4万元。

70亩果园打药一个下午可完成 
“80后”“90后”农民爱上无人机

  农业无人机销售网络能够迅速延伸至县城,得益于其安全可靠、高效灵活、成本低廉的显著优势。
  3月9日,记者在平乐冠兴大疆农业店看到,十余名学员正在参加农业无人机培训班,讲师正在讲解无人机的操作技巧以及安全规范,学员们将在学习完基础理论后,进行实践操作。据蒙莉介绍,这些学员都是“80后”“90后”,有的是在店里买了无人机,来参加免费赠送的配套培训;有的则尚未购买,但提前报了培训班学习。
  “90后”的姚欣荣就是这次培训班的一员。他承包了80亩地来种芋头和砂糖桔,经常请朋友或者专业的无人机操作手来帮他做植保。他告诉记者:“现在请工人很难,尤其是打药,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年纪稍大的又干不了,有时候农忙抢时间,出高工价都请不到人。”而无人机不仅解决了请工难的问题,还能帮他抢植保时间,如保花保果的时候,能在下雨前及时完成打药工作,人工效率则低很多。
  像姚欣荣这样的“90后”农民还有很多,他们对农业无人机助力生产种植赞不绝口,认为无人机既缓解了工人难请的困境,又为植保节省了时间。此外,无人机还省钱省力,受到了广大农民的追捧。
  平乐县源头镇一家农场的农业无人机操作手岑健和搭档都是“80后”,他们俩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去年在公司的帮助下学习了农业无人机操作技术。在使用无人机打理果园的一年里,他们深切感受到了无人机给种植带来的巨大变化。
  3月4日下午,岑健和搭档正在进行果园清园工作。无人机降落后,他熟练地更换电池,搭档则负责灌满水箱。准备工作完成后,他拿起遥控器操作无人机,按照规划的航线进行作业。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片果园约70亩,他和搭档两人一个下午就能完成打药工作。而如果请工人,四个工人需要三天才能完成。而且,无人机的药剂浓度更高,加水稀释比例小,药剂量也相应减少。根据他的经验,药剂量可以节省20%,而且无人机喷洒更均匀,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

越来越多“90后”农民 
成为无人机操作手

  随着农业无人机的逐渐推广,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的无人机飞手职业开始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今年33岁的翟赞龙,从2021年就开始从事农业无人机植保工作。他的朋友圈里都是使用无人机植保的动态,每条动态的定位几乎都是在平乐县的村镇。他告诉记者,这些定位就是他曾服务过的地点,这些年来,他一直在为周边地区提供无人机植保服务。
  2020年,他购买了一台农业无人机用于自家果园。朋友得知后,找他帮忙喷洒农药。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有无人机,找他帮忙的人也越来越多。从2021年开始,他便全职从事农业无人机植保工作,主要以果园和芋头田的杀虫、施肥和杀菌为主。
  他告诉记者,每年10月是他最忙的时候,一个月能有一万多的收入。“很多人都说我的工作轻松,坐在树荫下就把钱挣了,但比起请人工,农户们还是更愿意请无人机。”他也和记者算了一笔账,无人机的收费一般是按水量算,平均一亩在20到25元之间,70亩的果园不到1800元,而人工至少要2100元。而且无人机作业时间要比人工少很多,一般找他的农户都比较赶时间。
  像翟赞龙一样,越来越多的“90后”农民加入无人机“大军”,成为农民“飞手”。
  记者在平乐源头镇部分农资店了解到,这些农资店都有固定合作的无人机操作手。如果农户有无人机喷洒需求,他们就会推荐专业的无人机操作手去帮忙。
  源头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常有农户在店里购买了农资,询问他们能不能帮忙喷洒。近年来,他们对接了一些无人机操作手,当农户有需求时,就推荐联系方式。他告诉记者,他们对接的无人机操作手,除了全职人员外,还有一部分是当地种植户。这些种植户本来是买来自用,但由于无人机市场需求量大,他们便变身为兼职无人机操作手,以增加收入。
  在记者的走访中,很多人相信,随着农业无人机的功能不断迭代升级和规模化种植的推广,其在农业领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记者石艳红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