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版:读桂·风物[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界首铁埠塘“奇观”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8月09日    来源:桂林晚报

  ■杨迪忠 文/摄
  兴安县界首镇五一村委铁埠塘村,位于湘桂古道一条重要的南北要道上,清代时先辈曾经用石块修砌,荡荡平平,行旅很方便。1934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时,中央第二纵队等就从全州县安和翻山越岭经过这里去界首渡江。据嘉庆年间《全州志》记载,铁埠塘原名铁木塘,属于建乡33都所辖8村之一,距离全州县城80里。据村里道光十六年立的《重修路桥碑记》,已经使用“铁埠塘”村名。
  铁埠塘村以蒋姓为主,还有黄、唐、胡、秦、陈等姓氏,目前居住人口1000余人。这是一个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村落,但是古民居保存很少了,砖瓦木架构建的老房子只有10来座,有的已经废弃,破烂不堪,杂草丛生。而其古代的铜钱双喜砖窗、雕花木板等,依然显现出古色古韵和大国工匠的智慧。
  这个并不很起眼的铁埠塘村,其实很有故事,它蕴藏着兴安县的两大奇观,吸引着人们去探访与欣赏。

  古樟奇观——夫妻怀碑
  在村里大路边的土丘上,高耸着两棵古樟树,一大一小,树蔸相距几米,枝繁叶茂,而树枝如人手相牵,恰似亲密的一对老夫妻。大的一棵古樟悬挂着兴安县人民政府2018年6月制作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牌”,显示这是一棵树龄205年的3级保护樟树。
  古樟树身已经空心,可容纳1米多高的小孩进去站立。而最奇特的是,这古樟怀抱一块古石碑,石碑左上角和右下角以及周边一些部分已经被树身包裹数厘米,如镶嵌一般,不可分离。细看这古樟所怀抱之碑,乃光绪五年己卯岁(1879年)季冬月所立的《重修岭背桥碑》,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难辨,但是右边竖刻的“募化善缘芳名”等还比较清晰,碑刻有蒋、杨等数十人各捐钱1800文、1600文多少不等的善举。这古碑距今已经144年了。
  在“古树怀碑”附近的小河上有一座桥,如今村民称为“碾米桥”,现在是2大2小共4孔的水泥平板桥。这古桥因为处在村庄后龙山之背面小河上,故叫“岭背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村民在桥边修建了一座较大的碾米厂,利用水能带动机器碾米,习惯叫做“碾米桥”。如今,碾米厂已经不在,而桥名沿袭至今。
  在兴安县灵渠四贤祠里,有“古树吞碑”一景,堪称天下奇观;在界首镇铁埠塘村,又发现“夫妻怀碑”古树一景,亦称为天下奇观,值得一书。
  “夫妻怀碑”的发现,立即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极大兴趣,从而让我们走进了铁埠塘村;我们也相信,随着现代媒体对它的不断聚焦与传播,这一奇观将迅速成为红军长征文化公园兴安县路段上的一个热门打卡点。

  寺庙奇观——桂林罕见的白马庙
  铁埠塘村有一座气势高大恢宏的白马庙,实属兴安县唯一、桂林市罕见的白马庙。笔者经过查阅兴安县的古今县志,都不见有白马庙的记载。在全州县的古代县志里,也没有查到铁埠塘白马庙的记录。
  经上网搜寻,得知全国各地自古而今建有一些白马庙,祭祀的神灵也各不相同。白马庙在元末明初时期,又增设了白马塑像。
  但是,大桂林范围内,如今难见白马庙踪迹。笔者在知网搜到全州县全州镇董家底村的一座五通白马庙,而且是2015年7月重建的,庙宇为一进阔三间的仿古建筑,不高大,还保存有雍正、乾隆、嘉庆年间重修庙宇的3块小碑。这庙里供奉的神灵有财神、寿神、关帝、阿弥陀佛等,是保平安之庙。
  铁埠塘村的白马庙占地宽大,有三四百平方米,四周青砖砌筑的屋墙现存,里面的木架构建已经拆除不见,长满了高大的树木和杂草。据村民介绍,白马庙在20世纪90年代还保存完好,每年的祭祀活动都十分隆重和热闹,全州与兴安两县方圆数十里都有百姓来参与庙会活动,看地方戏曲演出。此庙被荒废也就是近30年的事情。
  从庙的遗址看,白马庙有大门和后门,有4条侧门,都是八字形砖拱门;前后为二层,有戏楼,都开设砖砌圆拱门,比较高大。这白马庙的辉煌历史,可以从它的高墙大院和布局显现出来!庙的左边是一片田园风光,而右边靠近村庄,后侧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鱼塘,如今荷花茂盛,树木成荫,幽静而清香。
  白马庙不知创建于何代何时,因为代远年湮,当时已经破旧不堪,而且狭窄。据考镶嵌于庙墙里的“大清雍正十一年癸丑岁仲冬月下浣吉旦立”之《千古流芳》碑文记载:“但观山木阴翳,水流不止。”“吾村人安物旱,岂非神气之盛乎?”
  庙处风水宝地,于是,在雍正八年六月六日,村民当着神像的面,共同商议重建庙宇。村民把重建白马庙视为分内之事,积极捐银捐地,择选吉日施工,终于“新立庙宇,雕装神像”,虽然没有城市庙宇的焕彩辉煌,但是“每年之祭祀亦思神有所依,而生人之利赖正无穷耳”。碑载会首和捐银两者共计30人,涉及黄姓8人、王姓7人、蒋姓5人、陈姓3人、唐姓3人、胡姓1人、吴姓1人、萧姓1人、曾姓1人。其中捐出田地的有会首黄广林叔侄和蒋殿飏、胡居振4人。从此,白马庙神祗得以妥安,香火旺盛,并保一方平安,施民以福泽。
  庙墙里还镶嵌着一通“大清乾隆十一年季春月上浣日谷旦立”的《建主关天子碑记》,记载着会首王仁济、陈先德等38人的捐银情况,以蒋姓为主,计有16人,另有王姓10人、黄姓7人,陈、胡、唐、吴、罗姓各1人。从此碑可见,白马庙里应该还供奉着关帝神像。铁埠塘从乾隆年间开始,蒋氏家族已经繁衍成为村里的大姓,占居了多数人口的地位。
  铁埠塘白马庙历史悠久,其雍正年间重修就距今达290年,其创建当在300年以上;它存续时间长,祭祀活动一直沿袭至20世纪90年代;其庙宇高大宽敞,气势恢宏,又保存着2通字迹清晰的古碑,其文物价值与文化价值并存。因此,白马庙遗址有一定的保护和研究价值。从桂林现存古代白马庙的稀有性和其巨大规模来看,铁埠塘白马庙无疑也是一个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