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版:文娱关注[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一首《罗刹海市》引发各种版本陆续问世

律师提醒:
警惕“二创”法律风险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7月31日    来源:桂林晚报

  ←刀郎   视觉中国/供图
  ↑《罗刹海市》收录在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中
  近日,刀郎发布新专辑《山歌寥哉》,当中一首《罗刹海市》尤其出圈。歌词化用《聊斋志异》里的讽刺小说名篇《罗刹海市》,不同的人从这首歌中读出了不同的意味。各路网友种种解读,把《罗刹海市》推上2023年下半年第一首全民热歌的位置,还进行多种形式的改编和演绎,豫剧、黄梅戏、京剧、秦腔……各种版本的《罗刹海市》陆续问世。
  《山歌寥哉》是一张聊斋主题的概念专辑,歌词化用古典小说,音乐融入雷鬼、摇滚、传统曲调等尝试,也被不少人称赞“高级”。人们对刀郎的态度从“真土”变成了“真香”。但在欣赏刀郎的同时,又该如何避免过度神化和“捧杀”?应注意那些法律风险?
  网友翻出旧账 为刀郎鸣不平
  《罗刹海市》充满讽刺意味的歌词引发网友的解读热潮,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种,指向刀郎与那英、汪峰、杨坤、高晓松等名人的陈年“恩怨”。
  2004年,刀郎凭借《2002年的第一场雪》《冲动的惩罚》等歌曲一炮而红,主流乐坛却始终认为他的音乐不入流。2010年,担任当年音乐风云榜评委主席的那英曾反对刀郎入围“最具影响力十大歌手”评选,因为她认为刀郎的音乐“不具备审美观点”。汪峰评价刀郎的人气是“虚假繁荣”,杨坤则认为刀郎“没有音乐”。
  而在这段恩怨背后,是当年网络歌手与主流乐坛之间的普遍矛盾:千禧年初,刀郎、杨臣刚、郑源、凤凰传奇等一批网络歌手对主流乐坛形成巨大冲击;他们的歌曲销量极佳,却被主流舆论贬斥为“粗制滥造、格调低俗”。
  但近20年之后,现在的网友站在了刀郎这一边。网友把《罗刹海市》解读为刀郎的“复仇”:歌词中的“未曾开言先转腚”被与以导师转身为卖点的《中国好声音》对应,而那英、汪峰、杨坤都曾担任该节目的导师;“马户”“又鸟”“半扇门楣上裱真情”“哪来鞋拔作如意”等也被网友一一对号入座。
  那英在互联网上一向路人缘不错,但其社交平台最近涌入超过400万条评论,高赞评论都在为刀郎鸣不平;杨坤、汪峰、高晓松等人的社交账号也成了网友的“打卡点”。
  解读层出不穷 刀郎经纪方称不会回应
  与此相对的是,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报仇说”是一种狭隘的解读。乐评人爱地人在其社交账号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个曾经站在华语乐坛流量最巅峰都不愿意随波逐流的音乐人,要在二十年后来写歌报复,这显然有悖于常理。”乐评人丁太升也录制视频分析了《罗刹海市》,认为这首歌“更多的是刀郎对娱乐行业的抨击,没有过多的指向性”。
  面对网络上的种种解读,当事人刀郎及其唱片公司始终保持沉默,并拒绝了多家媒体的采访邀请,这反而给网友留下更多的发挥空间。在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周飞看来,尽管不一定是刀郎刻意为之,但讽刺作品的多义性的确让《罗刹海市》自带流量,“草根逆袭”“名人矛盾”更是流量密码:“这类作品之所以有意思,便在于它既可以讽刺具体的人,也可以讽刺某些人,甚至所有人。但现在,大家似乎更关心具体的人事矛盾,以及其带来的流量。”
  相关数据显示,自《罗刹海市》走红来,刀郎新专辑词条的相关搜索量同比暴涨6000多倍,7月27日,“刀郎专辑”登上淘宝热搜第二名。
  7月28日,杨坤疑似回应争议:他在网友“差不多可以收场了,别绑架底层了,被你骂的也是底层,《罗刹海市》这歌可能骂的就是你哦”这条博文留言,表示“最后一句说对了”,似乎在拒绝被对号入座。
  7月29日,记者联系上刀郎经纪方,电话接通说明来意后,对方表示“实在不好意思,这事我也负责不了。目前我们统一对外不会有任何东西(回应)”,并强调这是刀郎和经纪公司的共同态度。
  警惕“二创”法律风险
  目前各种版本的《罗刹海市》充斥着各个社交媒体平台,除了解读歌词,品鉴曲调外,各路网友还进行多种形式的改编和演绎,豫剧、黄梅戏、京剧、秦腔……各种版本的《罗刹海市》陆续问世。原因何在?
  业内人士认为,刀郎的新专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据顶端新闻报道,河南省流行音乐协会理事长席文太表示,《山歌寥哉》的11首歌曲用的都是全国各地的小调,包括河南道情、东北靠山调、栽秧号子、广西山歌等,借鉴中国的传统音乐、地方小调,是这首专辑的高明之处。但有群众基础也不代表能随意改编。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提醒网友,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如果没有经过原作词曲著作权人的许可,“二创”歌曲,以及没有经过授权表演该歌曲从而获利都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如果著作权人追究,涉嫌侵权者应当承担著作权相关侵权责任。
  
  综合《羊城晚报》
  《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