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版:读桂·周游[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凭吊平型关大捷主战场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2年11月15日    来源:桂林晚报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外景。(资料图片)
  如今的乔沟秋意盎然。霍无非 摄
  平型关大捷主战场乔沟。 霍无非 摄
■霍无非
  平型关大捷主战场在晋东北灵丘县境内的乔沟一带,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这里取得对日本侵略军首战的胜利,歼灭敌坂垣师团一千余人,缴获大批军用辎重物资,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毛泽东主席为此欣然挥笔:“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
  平型关,明朝内长城的一个重要关隘。乔沟位于其东北方,是一条长约5公里的狭窄古道,蜿蜒曲折,两侧壁立,难以攀爬,是灵丘通往平型关公路上最险要的一段,也是日军从平型关前线到灵丘县城的必经之地。
  烟雨蒙蒙的晚秋,我走出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还沉浸在八路军抗日初战威名传,不破敌寇誓不还的英雄气概中,心绪难平,决定到当年的战场——乔沟实地探访。
  按路标提示,离开大道,拐进一条简陋的小路,砂土泥泞,灌木中堆积的陈年腐叶气味扑鼻而来。这里人迹罕至,树上的山雀子见人来,抖动长尾“喳喳喳”鸣叫,传出老远,待人近了,忽然一下飞走,簌簌落下几滴水珠。走到小路尽头,一座方形的观景台出现在眼前。走上前去,两壁夹一沟,层林染黄土的秋景尽在眼底。哦,这就是威名远扬的平型关乔沟,当年的鼓息旗偃,一切归于宁静。
  来一趟不容易,我决定下到这著名的古道战场亲身体验。沿着陡滑泥泞的小路下沟,不时要揪住路边的树枝,择路而行,至沟底,转个弯,走出几十米,稀泥积水,很难迈步了。这就是乔沟的西段边缘,路两侧是崖壁,古道形若羊肠,仅约一卡车的宽度,典型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从沟底折返,穿过与国道相接的丁字路口,即是老爷庙梁。坐落于梁下的古庙,自清代才留下修缮记载,庙旁小径通往草木葳蕤的后山……
  灵丘灵丘,灵气山丘。知彼知己,扬长避短的八路军115师选定此地作战,看中的是地形地貌适合伏击。山地作战敌人的重火器施展不开,成为累赘,正好利于我军居高临下,近战歼敌。战况果然如我军的设想进行。1937年9月25日清晨,鬼子旁若无人,大摇大摆钻进罗网。当敌寇进入伏击圈,“打!”顿时,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彻山谷。参战的部队分别掐头、断腰、去尾、打援,将敌分割,步枪、驳壳枪、手榴弹和少量机枪大显神威,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待敌人缓过神来,组织反扑,又被我军打下去,将之压制在沟底。战至酣时,英勇的八路军战士跃出阵地,与敌人进行白刃格斗……激战数小时,我军终于大获全胜。
  同时在“一沟一梁”打响的这一仗,老爷庙梁的战斗也很激烈。这是个制高点,谁占据就对谁有利,双方都拼命争夺。日军毕竟装备精良,凶残狡猾,训练有素,其一部抢先占领老爷庙梁,利用地势负隅顽抗,妄图使我军腹背受敌。115师一个团接到命令,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攻打梁上的日军。那真是殊死之争啊,我军冲在最前的一个连打得仅剩十人,排长牺牲了班长顶替,班长牺牲了战士接替指挥,最终夺取了阵地,全歼梁上四百余日军。在葱茏松林下的石碑旁,轻抚碑上“老爷庙梁”这四个刚劲力道的大字,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秋风阵阵,隐含杀声;山岚滚滚,如同硝烟;英气浩浩,世代不泯。摘几朵山菊花置于碑下,祭拜先烈。
  在老爷庙旁的农家餐厅小憩,和老板娘聊起来。这位五十岁上下的妇女说,听老辈人讲,那一仗打得可狠了,树木被削掉,泥土被炸松,县里的烈士陵园,葬的是牺牲的八路军。过去出门无论官民,打这儿过都要走乔沟,现在沟可没过去深了,自从修了公路,通了班车,去哪儿都方便呐!
  饭后,回县城的班车还得等一会,我干脆利用这段时间沿乔沟上蜿蜒的公路溜达,边走边看。回味着老板娘的话,我从另一个角度端详沟下,其实还是蛮深的,耐旱的乔木灌木丛丛簇簇,蓊郁茂盛,遮掩了战场的累累弹痕,五彩植被装点秋色,而那枝叶修长的山里红,仿佛烈士的鲜血染成。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如此乔沟确实变浅了,变美了。再看沟上,坡顶梁上的农田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玉米黄高粱红。地头的农家炊烟袅袅,回村的牛羊咩咩哞哞。“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此情此景,怎不让人心旷神怡,满心欢喜!
  第二天早晨,我离开灵丘,搭乘火车赴太原,火车恰好在平型关站稍作停留。透过房屋和树木的间隙,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乔沟、老爷庙梁又历历在目。我这个早已脱下军装的老兵,站直身体,向窗外致以庄重的注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