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田西街人物雕塑引发争议的背后
桂林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11月15日 来源:桂林晚报
工作人员说这件雕塑比较受游客喜爱。
最近,一段拍摄阳朔益田西街系列人物雕塑的短视频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其中,抖音一段短视频的点赞人数已经超过1万人。视频中,这些人物雕塑浑身赤红,全身赤裸。不少人认为,这样的雕塑摆放在景区显眼位置,是“视觉污染”。广西工艺美术大师、桂林旅游文化创意协会常务副会长曾大军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摆放雕塑的人模糊了艺术和公共艺术的界限。
雕塑为何惹来争议
引起争议的雕塑位于阳朔益田西街。11日,记者来到这里时,其中一件最受争议的雕塑已经不在门口。
附近的商户说,这件雕塑原来位于益田西街大门口,被人发到网上后,就移走了。但益田西街,还能很快找到其他两件。一件位于益田西街一处停车场的出入口,大约有4米长、2米高。它是一件男性人体雕塑,赤身裸体,呈手撑头侧卧的姿势,下身双腿张开。
这件雕塑全身是醒目的赤红色。每一个走过的人,都会被其夸张的造型吸引,看上几眼。一个五六岁的女孩指着雕塑问:“妈妈,他为什么不穿裤子啊?”家长表情有些尴尬,拉起孩子的手,快速走开。
这位家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并不“保守”,但这种暴露隐私部位的雕塑放在公共区域,实在不妥。
还有一件雕塑位于二层的商业区,是“下腰”的姿势,也是浑身赤裸,双腿张开。
这两件雕塑旁边,都有“作品说明”。说明显示,这些雕塑作者名叫陈文令,是“陈文令雕塑展广西首展”,属于他的《红色记忆》作品。陈文令这些作品“历经几年精心创作”、“视觉震撼力强大”,是他对儿时童真、童趣生活的记忆和眷恋。
有10名路人接受记者采访表达了对这些雕塑的看法,其中有8人给出“雕塑造型暴露”、“没有艺术美感”、“是视觉污染”等评价,仅有2人觉得“无所谓”。
投诉后被移到了角落
公开资料显示,陈文令1969年生于福建,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陈文令曾在接受《北京青年周刊》采访时,讨论过有关《红色记忆》系列作品人物雕塑引发争议的问题。益田西街的这些雕像只是这一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分,全国不少城市有这一系列作品的展出。
有争议的作品摆放在文化街区是否合适?11日下午,益田西街负责企划工作的黄姓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说:“每件作品都价值不菲,摆放在街区,也是为了提升这里的艺术氛围。”
黄姓工作人员透露,益田西街开业时,这些雕塑就摆放在了街区,有五六年了,从来没有接到过投诉。直到约一个月前,她接到媒体的电话,才知道这些雕塑在网上引起了争议。
目前,工作人员出于尊重游客体验的考虑,已经把最具争议的、位于门口那件雕塑移到了角落。
据了解,益田西街几乎所有的雕塑都是陈文令的作品,其一些较为抽象的作品,同样被摆放在了显眼的位置。其中,游客经常会被一件造型抽象的银色雕塑吸引,驻足拍照。
公共艺术有“界限”
记者发现,类似因为雕塑引发争议的事件在其他城市也有出现,还有网友总结出了“辣眼睛雕塑”排名。广西工艺美术大师、桂林旅游文化创意协会常务副会长曾大军说,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摆放雕塑的人模糊了艺术和公共艺术的界限。
曾大军认为,如果艺术家的创作是从自我出发,想表达内心的一些东西,那么他想怎么表达都行,只要不是在公众场合做展示;而公共艺术,可能要迎合大部分人的眼光,要从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角度出发,才适合摆放在公共空间。
“艺术和公共艺术之间,是有一定界限的。”曾大军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比较晚,非艺术从业者对艺术和公共艺术的界限并不很了解,就会出现一些开发商或者投资者把艺术家的作品放在街头巷尾和其他公共场合,从而引起争议。
老百姓不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风格、成长过程、创作过程,就会看不懂一些赤裸、激烈的艺术作品,觉得违反公序良俗,是一种视觉上的污染。
曾大军建议,如果大众不能欣赏这样的“艺术”,景区或者其他公共区域可以放置一些其他的抽象艺术品。这样的艺术品应该避免引发是否“低俗”的争议,如果观赏者理解了,会觉得是视觉上的震撼、精神上的愉悦,如果不理解也至少不会产生不适感。
记者刘净伶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