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版:读桂·史事[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桂林武侯祠
文化代代传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2年11月04日    来源:桂林晚报

■诸葛保满 朱锋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在世时获封“武乡侯”,谥号“忠武侯”,深受历代帝王将相、黎民百姓爱戴,人们尊称其“诸葛武侯”。
  “景耀六年(263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自蜀汉朝廷下旨在今陕西省汉中市勉县修建第一座武侯祠之后,武侯祠作为缅怀、祭拜诸葛亮的载体,在神州大地影响深远。至今,全国各地兴建的武侯祠已不计其数,祭祀诸葛亮的习俗亦已由浙江省兰溪市诸葛八卦村申报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诸葛亮生前虽然没有到过桂林,但自明代以来,桂林即在宝积山修建了武侯祠纪念诸葛亮,弘扬诸葛亮文化。历经沧桑的宝积山武侯祠,历史上曾修缮十余次,目前仍存遗址,阳朔县亦有翠屏武侯祠与思和武侯祠。武侯祠文化在桂林地方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桂林宝积山及阳朔武侯祠
  桂林作为岭南文化重镇,自秦代修通灵渠之后,便是中原文化进入两广地区的要冲之地,特别是唐宋以来,人口不断南迁,儒家文化不断南传,在桂林一带,对诸葛亮的祭祀也逐渐兴起,陆续修建了武侯祠。
  在方志记载中有浓墨重彩一笔的是桂林城区的宝积山武侯祠。明嘉靖《广西通志》所载:“桂林诸葛亭在宝积山绝顶上,都指挥使耿良建。”耿良担任广西都指挥使职务的时间是洪武十三年至洪武二十年(1380年至1387年)。最晚一次重修记录时间为清代道光十九年(1839年)。在这四百多年时间内,宝积山武侯祠修建或重修达十二次,除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年)为奉旨修建之外,其余修建或修缮大多由时任广西按察使或副使的地方官员主持。此后,宝积山武侯祠毁于战火,至今在宝积山顶的武侯祠遗址处尚留有3块石碑,一块是1994年立的“古炮台遗址”;一块是明代孔镛的碑记,仅留篆书碑额“重修诸葛武侯祠碑记”;另一块已碑身断裂,文字不辨。在南麓登山道上的石板中,还砌有一块残缺篆书碑额“重修诸□”。
  除宝积山武侯祠之外,在桂林还有阳朔县的翠屏武侯祠与思和武侯祠。翠屏村和思和村都是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有1000多年的建村史,与宝积山武侯祠相比,这两座武侯祠更具“家庙”或“宗祠”色彩。
  翠屏武侯祠位于阳朔县葡萄镇翠屏村五指山山麓,建筑面积约60平方米,一进三间,祠内立诸葛亮铜像,布置“诸葛亮生平事迹”“桂林武侯祠变迁”等内容,祠前有约500平方米的广场,旁边还有“草庐”村史馆,是桂林各地诸葛亮后裔传承祭祀诸葛亮习俗非遗文化的主要场所,形成了“一年四祭”民俗特色。即:农历四月十四(相传为诸葛亮诞辰日)的诸葛后裔祭祖(“春祭”)大典;新历8月下旬的广西诸葛奖学金颁奖典礼,大学新生祭祖(“夏祭”)活动;农历八月廿八(相传为诸葛亮忌日)秋祭祈福;春节“诵读《诫子书》迎新年”冬祭活动。
  思和武侯祠位于阳朔县高田镇思和村,一进三间,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内设诸葛亮塑像一尊,诸葛亮像8幅以及《诸葛姓氏,源远流长》《家风祖训,历久弥新》《祭祖大典,特色非遗》等内容。思和武侯祠设有以诸葛文化为特色的“乡村公益书吧”,藏有全国各地三国文化学者著作、少儿读物、农业书刊等图书约2000册,常年免费向观众开放。

●武侯祠祭祀习俗代代传
  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及人格魅力让世人敬仰,其去世之后,朝野百姓纷纷在他的诞辰日、忌日以及清明等节日进行祭祀。
  在明代,嘉靖皇帝给河南南阳忠武侯庙《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一文中,有“春祭用次丁日,秋祭用八月廿八日”规定。自此,全国各地有了比较规范的祭祀诸葛亮习俗。
  桂林是诸葛亮后裔的重要聚居地,自晋代的诸葛亮第六代孙诸葛齐嚣迁居桂林阳朔之后,诸葛亮后裔不断繁衍生息,至今有分布在桂林的临桂、阳朔、荔浦以及贺州市富川等地4个县(市、区)133个村的诸葛亮后裔共1.6万余人。
  居住在桂林地区的诸葛亮后裔有比较规范的祭祖仪式,至清朝不断完善和补充,形成了如今在翠屏武侯祠举行以传承诸葛亮《诫子书》家风为主线的“一年四祭”祭祖习俗。
  桂林地区诸葛亮后裔祭祖习俗是综合性的群众民俗活动,包含了史学、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美食、服装工艺、场景布置等,着古装、复古礼,共二十八道程序,通过读祭章、训诫等缅怀先祖辉煌的一生,并传承其忠诚事国、严于律己的精神,牢记《诫子书》“俭以养德、静以修身”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训导。

●诸葛亮家风和武侯祠文化
  桂林武侯祠作为世人缅怀、祭祀诸葛亮的特有场所,其所承载的诸葛亮文化对净化社会风气、推动经济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诸葛亮家风是桂林武侯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核心内容是其86字《诫子书》,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是古代家训中的“千古绝唱”,流传千年。
  家风是最好的不动产。《诫子书》家风孕育诸葛亮后裔高洁的品格: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当魏将邓艾入侵西蜀,他决不投降,战死阵前,以忠报国,不辱家风,不负诸葛亮的教诲。诸葛亮之长孙诸葛尚随父亲诸葛瞻双双殉国。另一个孙子诸葛京,靠着自己的能力,官至郿县县令、广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
  桂林地区的诸葛亮后裔将《诫子书》作为传家之宝,每次武侯祠祭祖活动都有“诵读《诫子书》传承好家风”环节,成立奖学金对考上本科以上高校的优秀学子进行奖励。在武侯祠开展“知家史、明家训、传家风”的“家风教育第一课”,引导上万名诸葛后裔不断净化家风、村风、民风,提升个人素质。此外,阳朔县葡萄镇翠屏村村民以弘扬诸葛亮文化为主线,通过“文化+旅游”的模式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拓展观光、摄影、研学、祈福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