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版:读桂·社会[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有网友一家四口全中招 孩子反复发烧真担心 有医院一天接诊百把例

预防夏季流感
这些事得注意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6月27日    来源:桂林晚报

  “我们全家都挨了”、“小的才好了,老的又扛不住进医院了”、“高烧39℃,反反复复,又来医院‘报到’了”……最近一段时间,不少桂林人都在朋友圈里吐槽自己或家人患上了流感,特别是小孩子,一旦患病,高热不退,可急坏了家长。
  据悉,国家流感中心近日发布了全国流感监测信息,信息显示,6月以来,南方部分省份已进入流感高发期。“广西疾控”微信公众号也提醒,广西已进入流感夏季流行高峰。
  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了解到,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往往症状较重,传染性高。专家建议市民,如果得了流感,尤其是儿童,一定要尽早就医,对症治疗。市民预防流感,要做好室内勤通风,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做好自身卫生和防护工作。

●有网友一家四口全中招
  网友市民张女士夫妻俩最近都觉得昏昏沉沉,而且反复发烧。张女士去医院检查,得知是患了流感。张女士说,家里两个孩子前几天刚得了流感,还在恢复期,她和丈夫贴身彻夜照顾,“很容易被传染”。
  张女士说,此前为了预防流感,她已经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孩子幼儿园也严格消毒,但不知道怎么的还是传染上了。张女士的大儿子一开始有点咳嗽,张女士还以为只是因为吃了油炸食品嗓子发炎,没想到刚过了一天,大儿子就开始发高烧,“直接冲到39℃”。张女士说,当晚丈夫就带着大儿子去了医院,检查后发现是流感。
  大儿子发烧后没多久,小儿子也跟着烧了起来,小哥俩在医院打了两天吊针,这才稍微好点。没想到孩子还在恢复中,张女士夫妇也感觉身体不舒服了,他们专门去医院做了流感检测,发现是甲流,现在一家四口在家养病。
  无独有偶,陈先生一家也是如此。陈先生回忆说,他家先是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发病,然后是妻子跟着发烧,最后自己也没“挺过去”,反复高烧,浑身疼痛。“现在是两个‘轻’病号照顾一个‘小’病号。”
  陈先生说,他现在就连下楼散步都要戴着口罩,一方面是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保护别人。

●有医院一天接诊百把例
  记者在桂林市中医医院和桂林市人民医院采访了解到,每天都有很多发烧患者前往就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流感,且抵抗力比较低的儿童较多。
  在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不少前来就诊的患儿额头上都贴着退热贴。由于发烧太难受,一名患儿在量体温时很不配合,护士和家长安抚了好久才放好温度计。家长无奈地说:“孩子烧得都有点糊涂了。”
  在市人民医院儿科诊室情况也差不多,前来就诊的小朋友大多数是因为高热而来。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从头天晚上开始发烧,到第二天早上体温已经飙到了39℃,妈妈赶紧带着孩子来了医院,做了流感检测后,确诊是甲流。
  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祝丽霞介绍,眼下正是流感的暴发时间,今年流感流行时间比较“反常”,“以往都是冬春时节发病,今年是进入了夏季开始暴发。医院这段时间的儿科发热病号接诊量很高,一天有时候达到200多例,经过流感检验筛查,其中有40%至60%是流感患儿,并且年龄段集中在学龄前阶段”。
  祝丽霞说,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它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这次流感主要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主,老人和小孩尤其容易感染。流感与普通感冒相比,在症状上特点就是发热的热峰高,高热反复,部分儿童还会伴有头痛、肌肉痛等全身症状,而普通感冒是以流鼻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为主。

●预防流感有这些事要注意
  流感传染性高,症状相对严重,市民该如何预防?
  祝丽霞建议,要预防流感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其次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增减衣服。同时在饮食上应注意清淡饮食,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同时还要注意在流感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必要时应戴上口罩。祝丽霞强调,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受种者罹患流感及流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有条件的市民,应该“按时”接种流感疫苗,疫苗的最佳接种时间一般为9月至10月。
  如果经确诊患上了流感,患者要卧床休息,多喝水,居室最好能保持空气清新、流通、阳光充足,有条件者应实行家庭隔离,患者单独居住,可用食醋蒸熏居室,以控制流感病毒,防止传播。隔离期限自发病至热退一周。患者休养期间,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高热时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一些家长在孩子或者自己发烧时,往往会自己购买奥司他韦等流感药物自我治疗。对此,祝丽霞不建议大家这样做,尤其是针对儿童,她说,这段时间不但是流感的暴发期,还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的高发期,这些疾病都会有发热的症状。所以一旦儿童发热,而且是高热,如果家长不能很好地判断是哪种疾病引起的发热而盲目用药,有时候会耽误治疗。
  记者苏文娟 通讯员詹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