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版:读桂·民生[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到2025年 桂林将新建或改扩建11座体育公园

离家门口越来越近的体育公园
将为我们带来什么?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5月24日    来源:桂林晚报

  近日,广西发展改革委、体育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广西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实施方案》(下简称《方案》)。《方案》称,到2025年,广西将新建或改扩建100个体育公园,其中桂林市将新建或改扩建11个体育公园。
  桂林11座体育公园如何建,会有哪些特色,又将给桂林市民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体育公园怎么建?
  “桂林市这11座体育公园的建设指标,主要以新建与改扩建两种方式实现。”此次体育公园建设项目将由市发改委、市体育局、市林园局等多个单位共同筹划,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市体育公园建设工程正处于起步阶段,各单位将根据场地、居住人口等因素综合考量选址。
  该负责人表示,本次新建、改扩建的11座体育公园将优先考虑在距离居住人群较近、覆盖人口较多、健身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布局。对于新城区、郊区新城尽可能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辐射面大、设施完善、功能健全的体育公园,而对于可用场地相对较少的老城区、住宅区则着重考虑对原有绿地或城市公园进行改扩建,合理嵌入一定比例的健身设施,实现“场地升级”。
  此次新建成的体育公园将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体状况的人群健身锻炼需求。例如配置满足中老年人群需求的健身步道、健身广场等场地设施,配置满足青少年人群需求的足球、篮球、气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轮滑等健身设施,配置适合儿童使用、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益智类体育设施,配置适合残障人士使用的保持和改善肩关节、腕关节、踝关节等活动能力的体育器材。
  另外,这11座体育公园将不设固定顶棚、看台,同时在新建或改扩建过程中,不以建设体育场馆替代体育公园,不以体育公园的名义建设特色小镇、变相开发房地产项目,避免体育公园场馆化、房地产化、过度商业化,充分保证到2025年时,市民能在“家门口”享受运动健身的便利。
  目前,桂林市已经有5处体育公园获得了中央预算补助开始建设,其中包括秀峰区中隐路路段的荷韵生态体育公园、兴安县兴安镇桂林红色体育公园两个大型体育公园,以及灌阳县西山瑶族乡小茶园体育公园、恭城恭城镇文武社区体育公园、恭城三江乡三江村休闲体育公园这三个小型体育公园。

  体育公园有哪些特色?
  面积大、项目多、环境好,这三点将成为新建或改扩建体育公园的重要特征。
  记者从市体育局了解到,本次《方案》中要求建设的体育公园是特指以体育健身为重要元素,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具备生态改善、美化环境、体育健身、运动休闲、娱乐休憩、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的绿色公共空间,是全民健身的全新载体、绿地系统的有机部分、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
  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方案》根据占地面积、项目设施等因素,将此次新建或改扩建的体育公园分为四类。其中Ⅰ类体育公园场地面积不小于10万平方米,并且须设置篮球、气排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门球、轮滑等国家推广和认可的核心健身项目场地不少于5项,配备有适应老年人与儿童使用的活动场地,以及符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健走步道配置要求(标准)》的健身步道,步道长度应不少于2公里;Ⅱ类体育公园场地面积在6万至10万平方米,核心健身项目场地不少于4项,健身步道长度应不少于1公里;Ⅲ类体育公园场地面积在4万至6万平方米,核心健身项目场地不少于3项;IV类体育公园为社区体育公园,场地面积在4万平方米以下,要求核心健身项目场地不少于2项。“按照要求,到2025年桂林市将新建或改扩建11个体育公园,其中Ⅲ类以上体育公园5个。”
  此外,《方案》还对体育公园的绿化覆盖面积做了要求,Ⅰ类、Ⅱ类、Ⅲ类以及实际场地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IV类体育公园绿地率应达到65%以上,不得逾越生态保护红线,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要推进健身设施有机嵌入绿色生态环境。允许在园内建设铺设天然草皮的非标足球场,并计入园内绿化用地面积。鼓励结合村屯绿化美化景观提升示范项目,打造乡村体育公园。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推动体育公园拆墙透绿。

  体育公园将带来什么改变?
  记者从市体育局群体科负责人处了解到,桂林这一批新建或改扩建的体育公园将来会保持对公众免费开放,在保护生态环境与绿地覆盖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充实体育元素,“除极个别球类运动,如足球场因草皮保养需要,会进行微利经营之外,其余都会对市民免费开放使用,这将极大地满足市民在‘家门口’健身锻炼的需求。”
  “实际上,目前市民在健身锻炼上碰到的问题并不全是缺少合适的体育锻炼场地,一部分的体育场地没能得到合理的使用、管理也是问题之一。”市体育局相关人士表示,市区内部分体育场地没有被充分利用的问题时有发生。比如,有的社区公共球场被占用为停车场;有的公共运动场所“日落而息”,服务时间较短,或是缺少夜间照明设备;有的则是场地、设施管理维护不完善,长时间使用后无法再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拥有运动资源却得不到合理使用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为此,本轮体育公园的建设也将同步推动市区内现有锻炼场地的规范管理和升级工作。对于政府投资新建的体育公园,将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筛选第三方运营管理,向公众免费开放,规范委托经营模式,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多一座体育公园,也许就能少建一座医院。体育公园的生态与运动相结合的模式对市民维持身心健康有莫大帮助,我们也会在之后的工作中确保让每个体育公园都能物尽其用,人人都有地方可以运动,让市民实现‘健身自由’。”记者阳聃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