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版:读桂·社会[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享受慢读的乐趣

网络时代
他们独爱纸质阅读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1月04日    来源:桂林晚报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街边的报刊亭早已难寻踪迹,路上的“低头族”却越来越多。不过,最近记者在图书馆拍到了一位老年人认真看书的图片并发了朋友圈,很快引起了很多中老年朋友的共鸣。不少老年人仍保持着纸质阅读的习惯,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快的新闻资讯,也需要在安静中享受慢读的乐趣。

●纸质阅读早已成为生活习惯
  70多岁的胡先生住在桂林图书馆安新分馆附近,每天读报是他从退休时就保留着的习惯。图书馆就在附近,他几乎每天雷打不动地到图书馆,在阅览架上挑好要看的报纸,一坐就是大半天。得益于长时间的阅读,除了本地报刊,他对外省报刊的发行形势也分析得头头是道。
  对于胡先生来说,晚报每天刊登的气象消息和当天最新消息是他每天必看的内容之一。“这些信息和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基本上不会落下。”胡先生向记者表示。除了本地报纸外,《环球时报》《参考消息》等其他特色报刊也统统在胡先生的阅读列表中,给他提供了各式各样的资源信息。
  “读书看报,是我了解外界社会消息的重要来源。”和年轻人不同,相比于从互联网上获取形形色色的信息,纸质阅读更符合老年人的信息接收习惯,不仅娱乐了生活,也让自己在阅读中不断丰富、提高。
  记者见到姜先生时,他正在和其他读者朋友在图书馆外休息散步。作为老年读者群体,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了彼此。“因为大家每天都会过来看报,一来二去自然就熟了起来。”姜先生笑着说道。除了同龄的看报人,他有时也会看到在图书馆自习的学生。姜先生回忆道,之前曾在路上遇到一位在图书馆复习的学生,她向姜先生传达了自己考研成功的好消息,虽然交流不多,但也真心为她感到高兴。
  和胡先生不同,姜先生早在工作时就养成了看报的习惯,之前厂里的图书馆是他阅读的主要来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后,就一直坚持至今。对于阅读题材,姜先生不会特别挑剔,几乎什么方面都有涉猎。“年纪大了也没有别的爱好,每天读书看报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娱乐活动,可以让自己保持在一个不断学习的状态中。”
  姜先生给现在的年轻群体提了一些小建议,在专业学习外也可以抽出一些时间进行阅读,这不只是为了学习,也是为了从其他方面更好地充实自己。

●和读者成为了朋友
  苏先生从2014年开始到图书馆工作,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综合阅览室的读者服务、上架并录入期刊等,出于工作原因,他需要经常和各式各样的读者打交道,也在一天天的工作中和读者结下了感情。
  “老年读者每天都会来馆里看书,我们互相之间都非常熟悉了。”据苏先生透露,每天会有十几名老年读者前来综合阅览室看报、上网,有时候几乎一整天都泡在图书馆里,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以馆为家”。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馆内也准备了热水、储物柜等公共设施的供给。因为部分老年读者中午会自己带饭,还准备了供吃饭休息的桌椅板凳,但由于疫情影响,近期并未开放。除此之外,也提供了复印服务,供读者将所需信息备份带走。
  与其说是为读者服务,苏先生更觉得已经和常驻的老年读者成为了朋友。有什么困难和意见,老读者们都会直接向苏先生提出,而他也会尽力解决和满足。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成为这些老读者们日复一日坚持阅读的原因之一。

●向老年读者学习 尝试“捡回”阅读的状态
  “长时间不看书确实会让我觉得焦虑,但却静不下心来读书。”小刘今年大二,除了学习外,想起上次认真看书、阅读的时候还是高考完的那个暑假。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小刘和舍友很少在学习之余翻开其他书籍,更不用说报纸。“平时上课很忙,就算有空余时间也会刷刷抖音、看看微博,而不是读书。”
  同样情况的还有林女士,她在一家私企上班,参加工作前她偶尔会阅读一些文摘、杂志,但自从工作以来,个人的心态和爱好发生了很大变化,下班回家后,还要辅导孩子写作业,更加没有阅读的心思。“几乎每天晚上10点后才有自己的时间,而且到这个时候也快休息了,还不如躺在床上玩玩手机。”林女士对自己现在的状态也表示很无奈。
  在得知图书馆老年群体阅读状态后,他们都表示很佩服。林女士表示,阅读习惯一旦养成确实让人终身受益,在今后的日子里自己想尝试着做一些改变,“我可以在睡前的时候读一读公众号的推送,希望能把阅读的状态捡回来。”而小刘也对自己进行了反思:“每天随便刷刷短视频,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虽然说没时间看书,但仔细想想是自己把阅读当成了任务而不是娱乐,所以才静不下心。”在考试结束后,小刘表示将尽力把注意力从屏幕转移到书本中,不再被电子产品“绑架”时间。

实习记者桂晴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