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澳“捅刀”盟友
西方关系裂痕再加深
桂林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20日 来源:桂林晚报
法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让-皮埃尔·泰博18日离开堪培拉回国。此前,在美国主导下,美英澳三国15日宣布建立新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英将支持澳海军建立核潜艇部队,澳将与美英合作在澳建造核潜艇。澳方同时撕毁与法国海军集团签订的数百亿美元潜艇大单。法国于17日宣布召回驻美和驻澳大使。
分析人士指出,美英澳此举让法国和欧洲盟友感到耻辱和背叛,进一步加深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内部的关系裂痕,同时也将对亚太地区战略稳定和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造成负面影响。
法国出离愤怒
法国外长勒德里昂16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澳大利亚的做法给了法国“背后一击”。他谴责美国总统拜登像前任特朗普一样,做了一个“单边的、粗暴的、不可预测的”决定。18日,他又指责这件事中存在“两面手法、蔑视和谎言”。
法国国防部长帕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澳大利亚中止与法国的合同违背了承诺,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是个“严重”决定。
法国塞纳-马恩省议员、历史学者让-路易·蒂埃尔罗18日撰文指出,如果说澳大利亚取消合同是对法国的“贸易侮辱”,那么美英澳宣布建立新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则是对法国的“外交侮辱”。法澳2016年结成的战略伙伴关系今天变成了“历史性侮辱”。法国绝没有想到盟友能做出这样的举动。
损失巨额大单已令法国不爽,更让法国愤怒的是澳政府处理此事的方式。让-皮埃尔·泰博说,自己是看了媒体报道才得知澳政府撕毁合同的决定,“他们故意把我们蒙在鼓里,故意忽略我们,你可以意识到我们对此事的感受有多深”。
美澳淡化裂痕
对于法国的怒火中烧,美澳心知肚明,于是“贴心”地给这位“重要盟友”送来了言语上的抚慰。
“美国欢迎欧洲国家在印太地区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法国,华盛顿希望找到一切机会深化跨大西洋合作。”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强调法国的重要性,试图淡化裂痕。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格林菲尔德也表示,美国将与法国在印太地区的共同优先事项上继续密切合作,“是好朋友就会有分歧,这是友谊的本质,美国认为当前的紧张局势不会改变我们友谊的性质”。
更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亚还和法国玩起了“甩锅”游戏。
“我们(莫里森和马克龙)在巴黎吃了顿漫长的晚餐,我们都很担心常规潜艇应对新形势的能力,澳大利亚的想法直接传达给了法国总统、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说了个发生在6月的“小故事”,否认是在法国不知情的情况下撕毁协议。
看穿“盟友”嘴脸
美国从阿富汗的仓皇撤军刚刚让盟友体会了什么是“美国的承诺”,此次事件再次暴露了美国自私自利的面目。帕利直言:“我们已经清楚看到美国对待盟友和伙伴的方式。”
蒂埃尔罗指出,美国虽然换了总统,但行事作风并没变,“嘴上冠冕堂皇强调多边主义和盟友间的团结,但实际上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决定一切,仍然是‘美国优先’”。
法国《回声报》17日评论,美英澳给了法国一记“耳光”。欧洲人长期以来一直幻想美国会善待欧洲,但潜艇事件让法国看清了,拜登眼里只有华盛顿的经济和商业利益。美国今年6月曾迫使瑞士放弃法国阵风战机,转而购买美国F-35A战机,现在美国再次欺凌法国。
法国《世界报》16日的文章说,美国仍然是西方国家的引领力量,但只要涉及美国的切身利益,它的欧洲盟友就不要期待得到什么恩惠或礼遇。
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17日报道,美英澳之间的新联盟引起了欧洲的强烈不满,欧洲议会对该联盟提出严厉批评。欧洲人怀疑,在特朗普时代结束后,美国政府是否认真对待地缘政治舞台上的新合作。
或致多重“后果”
美国舆论普遍认为,美法关系因这次事件受到严重损害,或降至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最低点。法国《费加罗报》16日的文章则指出,此次外交危机可能会像因伊拉克战争而发生的法美外交危机一样持久。
有分析指出,和从阿富汗撤军时一样,美国此次也未与盟友充分协商和沟通,这不但会加深盟友间的裂痕,还会进一步强化欧洲“战略自主”的意愿。《费加罗报》文章说,美国给法国的这记“耳光”证明,法国总统马克龙是正确的——欧洲必须寻求战略自主权。
澳大利亚方面不少专家对澳外交和地区局势表示担忧。弗林德斯大学高级讲师罗曼·法蒂和蒙纳士大学博士研究生克莱尔·里乌撰文指出,澳法伙伴关系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好转,澳方可能受到法方的经济和外交报复。澳智库洛伊研究所研究主管埃尔韦·勒马耶认为,法国是欧盟大国,此事可能使澳欧有关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过程“复杂化”。独立公共政策智库澳大利亚研究所国际和安全事务项目主管艾伦·贝姆说,美国支持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可能促使其他盟友提出类似要求,从而带来军备竞赛风险,影响地区战略稳定,同时也会让澳邻国对美澳军事合作更加感到不安。
还有分析人士担心美英澳合作可能带来的核扩散风险。美国国务院负责核不扩散事务的前官员马克·菲茨帕特里克说,这开了一个先例,如果有更多美国盟友得到核潜艇,它们可能会以获取核潜艇燃料为由而开始铀浓缩活动。
综合新华社、《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