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作业人员请注意:
你的这些烦心事有望解决了
桂林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14日 来源:桂林晚报
电焊、电工、空调安装……身为特种作业人员,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烦恼:上岗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却不知道怎么考?证书到期或丢失,为换证、补证跨省奔波、耽误工夫……
现在,这些烦心事都有望解决了——应急管理部近期聚焦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和考核取证等存在的不方便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同时,监管部门也加大对无证作业、持假证作业的打击力度。
上岗证书怎么考?
据应急管理部统计,我国现有约1500万人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近年来每年约有200万人新取证进入特种作业岗位。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具体而言,包括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等10个类别54个操作项目。
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工人不清楚如何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有的甚至因轻信“包考包过”的虚假广告而被骗。
对此,应急管理部今年整合了相关培训、考试信息,今后,特种作业人员可登录应急管理部官网“特种作业操作证及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信息查询平台”的“机构查询”界面或“国家安全生产考试”微信公众号,一站式查询、就近参加,再也不用担心上当受骗。
换证、复审等实现“跨省通办”
目前,我国大批特种作业从业者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很多是异地就业,流动性较大。
换证、复审、补证不方便,是特种作业人员的一大烦心事。
究其原因,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到期须换证,且每3年要复审一次,而此前往往需要回户籍所在地或原发证单位所在地参加培训、考试、复审、换证,让很多人为此两地奔波、大费周折。特种作业操作证此前只有实体版,倘若不小心丢失,只能重新补办。
近期,应急管理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实现特种作业操作证书“跨省通办”:
——申请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可以向任意从业所在地的市(地)级以上发证机关或其委托的考试机构,提出考核申请,进行取证、复审和换证。
——所有自2019年印发新版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后新取证(含经复审换发新证)人员,可由“国家安全生产考试”微信公众号、应急管理部官网“特种作业操作证及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信息查询平台”下载电子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子证书随时随地免费领取,与实体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无证上岗害己害人 切莫以身试法
在过往一些生产安全事故中,有的特种作业人员未经专门安全培训考核无证上岗、持假证上岗,最终酿成事故,造成严重后果。
对此,监管部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例如近期,山东省潍坊市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对某矿业公司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一名维修工持有的特种作业操作证系伪造证件。潍坊市应急管理局随即立案调查,并依法将这名维修工违法犯罪行为线索移送至属地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以“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依法持证上岗是法律规定的保障广大从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切莫心存侥幸!”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各生产经营单位要通过全国统一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及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信息查询平台”(网址:cx.mem.gov.cn)对本单位特种作业人员证书进行真伪核验,严格落实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特种作业人员要认真参加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质后方可持证上岗。
■相关链接
伪造特种作业操作证 合肥查获21名违法人员
近期,合肥铁路公安处合肥火车站派出所的民警在执勤当中,查获21名伪造特种作业操作证的违法人员。嫌疑人来自全国各地,年龄阶段不等,基本都是农村务工人员。伪造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有电工类(包括高压和低压),高处作业类,焊接类等。对于办假证的目的,有的说为了找工作好找,有的说为了应付有关部门检查。
其中,来自安徽界首43岁的刘洋(化名)说,自己其实办过了一个真实的高处作业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所以知道培训时间长,考核严格,费用也不低,还麻烦。所以后来就投机取巧,找人办了一个假的电工类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没想到这次,在合肥火车站乘车的时候,被民警查到了。而对于办该类假证的渠道,有的说是自己根据小广告花钱找人办理的,有的说是工地的小老板统一为大家办理的。
合肥火车站派出所马志平警官说,少数企业以及从业者,在利益的驱动下,投机取巧,花钱购买伪造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并使用,这不仅违反了《安全生产法》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的规定,同时,伪造、变造、使用的行为也会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可能触犯《刑法》。而且,由于这部分从业者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考核,不具有专业的施工、操作技能,缺少安全意识,将会给安全生产甚至公共安全埋下重大的隐患。
据新华社、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