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版:本市·热线[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花一元 可获得脱单盲盒里的异性微信号 或提交自己的微信号

街头“地摊月老”靠谱吗

桂林晚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03日    来源:桂林晚报

  最近网上非常火爆的“脱单盲盒”也在桂林街头出现了。有人摆摊,男生女生花一元钱可以从盲盒里拿一个微信号QQ号,也可以花一元钱往盲盒里投放一个微信号QQ号,这其实就是一种花钱交友的方式。那么,摊主的生意如何?市民怎么看待这种交友方式?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了解。

“脱单盲盒”现身桂林
  “一元拿一个!”“一元放一个!”9月1日晚上8点半,社工巷“脱单盲盒”摊点成为了年轻人的关注点。
  小万和她的两个闺蜜已经摆摊两三天了。她说,自己从网上看到这个模式,觉得有商机,就在桂林操作起来。记者看到,她们在路边摆了一张小桌,桌上放了贴有“帅哥”“美女”字样的纸盒,桌前面立了一块小白板,上面写着“桂林丘比特”“可遇不可求”“一元拿一个”“一元放一个”等大字,右下角还特别注明了仅限年龄在18-30岁的人参与。
  记者观察了一会儿,小万等人看见有年轻人路过就会吆喝几声,吸引他们来关注参与。可能是当晚的位置没选好,摊点前围观和参与的年轻人并不多。小万说,她们都是晚上在市中心找人流量大的地方摆摊,刚开始围观的人比较多,后来慢慢有人参与,最多的一晚卖了二十多个。
  随后,记者在工人文化宫又发现了一个“脱单盲盒”摊点,这个位置选择更好,人流量明显比小万她们那个要多。记者观察了半个小时,发现不时有人花钱去拿或者放自己的社交账号。
  摊主于先生说,当天是他第三次出摊,自己就在工人文化宫里摆,还向庙王街交了100元/天的物业费。他说,之所以摆这个摊,也是刷短视频看到有这个做法,感觉挺有趣,就开始在桂林做。他说,一般情况下都是一群人一起参加活动,也有帮没到场的朋友留联系方式、抽盲盒的情况。男生和女生参与的人数都挺多的,但女生相对而言还是多一些。
  有意思的是,于先生遇到过一个男生要把一盒女生微信号买完的情况,还有多次留下相同联系方式的人,最多的是重复5次。

有人欢迎有人反对
  记者注意到,8月30日,抖音上一条“桂林街头有人摆摊脱单盲盒”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15万,网友讨论得非常激烈,留言评论已有400多条。有网友调侃说,才看到别的城市出现脱单盲盒,没想到桂林就有了,“生意被抢了”。不少网友@自己的好友,说想去现场体验一下,希望早日脱单。也有网友表示,对方什么人都不了解,微信不能乱加。还有网友认为,要小心防范背后可能存在的诈骗。
  9月1日晚上,记者在摊点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对这种交友方式的看法也不太一样。
  苏小姐说,她刚刚把朋友的微信号留下了,想让朋友通过这个活动脱单。她觉得这个活动很好玩,可以认识不同的人,扩大交友圈。康小姐说她和朋友看到了这个活动后,都发了朋友圈,没想到很多闺蜜让她帮留微信号。她认为这个活动挺好的,为一些想脱单的年轻人提供了新渠道,感觉参与的人大多是桂林的,应该比较靠谱。
  秦先生和朋友一起出来玩,朋友想去尝试一下,但他不好意思。等人没那多的时候,他才过去留下微信号。他说,现在已经是网络时代了,个人隐私信息还是小心一点好。
  女生小谢和小黄在旁边看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没有参与。小谢觉得这样有点危险,担心一些搞微商或网络诈骗的人借此拿到别人的微信号、QQ号。小黄认为这种交友方式不现实,像是在开玩笑,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你不知道拿到的那个人到底长相如何人品如何。

律师:参与盲盒交友需谨慎
  短短一周,全国不少城市的夜市都流行起了“脱单盲盒”。记者搜索发现,区内的玉林、贵港等城市的相关视频也在网上热播。有个别网友担心个人信息会泄露,可能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记者就此采访了广西嘉合律师事务所的赵思军律师。
  赵思军表示,“脱单盲盒”作为新生事物,对盲盒摊主和消费者均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需要引起各方重视,参与盲盒交友需谨慎。对于“脱单盲盒”的参与者而言,自愿花钱提交自己的个人信息用来交友,属于对自己民事权利的处分,不涉及侵犯他人隐私权或者非法窃取他人信息的问题。但是,私人的社交账号如被不法分子拿到,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甚至可能引发骗财、骗色等刑事案件,最终“苦果”将由参与者自行承担。
  此外,“脱单盲盒”的摊主实质上是为了盈利,但其并不具备鉴别他人信息真伪的能力,微信号、QQ号等账号在实名认证之后,已间接地和身份证信息关联,如摊主不顾参与者的目的和用途而大量打包出售盲盒中的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记者邢刚 实习生陈姿良 邹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