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500万桂林人的胃后 桂林米粉“开疆拓土”
桂林晚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03日 来源:桂林晚报
桂林一家大型超市中,有顾客正在挑选预包装桂林米粉。
走出去的艰难步伐
市民周丹常常要到外地出差,每次出差回来,她都要吃碗桂林米粉解解馋。这也暴露出一个现实问题,在兰州拉面、沙县小吃等地方美食在全国版图开疆拓土的时候,在本地深受欢迎的桂林米粉走出去之路并不顺利。
记者了解到,其实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临桂五通人到外地开起了桂林米粉店。当时外地的桂林米粉店基本是桂林人开的,但因为外地没有鲜湿米粉,只能用泡发的干米粉代替。不少地方的人并不习惯吃这样口味的米粉,为了迎合当地口味,一些桂林米粉店结合当地的饮食习惯及口味做出了调整。渐渐地,外地的桂林米粉口味变得不正宗。
在本地开了连锁店之后,为了把正宗的桂林米粉推广到更多桂林之外的地区,2019年,龙付孙开始将米粉店开到了区内其他城市。虽然有了在本地开连锁店的经验,但在其他城市开门店仍是个不小的挑战。
他表示,要做成连锁品牌,在出品、服务、培训等方面都要有标准化管理,还需要专门的管理团队,因此开连锁店比单店投入的成本更高。
尽管开在外地的门店逐渐增多,但龙付孙对此仍比较保守,目前他的门店也只开在了广西区内。
“线下店走出桂林之后,不能照搬在本地开店的经验,我们其实也遇到了各方面的困难。”对于沙县小吃等地方特色美食早已走出当地开店,并有专门的部门牵头管理、帮助企业解决在外地开店遇到的难题,他感到非常羡慕。
预包装米粉的发展之路
实体店的艰难,让一些桂林人把走出去的目光锁定在了速食包装上。
不少企业对于通过这种方式把桂林米粉推出去十分有信心。几年前,桂林就有一家企业花7位数买回了与白先勇小说《花桥荣记》同名的“花桥荣记”商标,并开始生产研发预包装的马肉米粉。
桂林三养胶麦公司也是其中一员。在负责人覃辉跃看来,桂林米粉想要走出去,最重要的是解决米粉的保湿保鲜问题,这在很长时间里都制约了桂林米粉通过线上渠道售往外地。从十几年前起,桂林就有企业开始尝试生产鲜湿米粉,但效果始终不理想,保质期只有一周左右。这意味着,就算只是把预包装米粉运到南宁、柳州等临近城市,那么留给这些米粉销售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稍不留神,它们可能就成了货架上的临期食品。
2016年,公司在桂林米粉保质保鲜技术上取得突破,鲜湿米粉保质期长达12个月。这样一来,鲜湿米粉的保质期已经与速食米线、方便面等具有同样的保质期限,也让预包装的桂林米粉有了竞争力。2017年,桂林米粉预包装米粉正式走进市场销往其他城市。
通过这种方式,桂林米粉的产业化之路取得了一定成绩。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桂林市生产、销售米粉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共计6000余家,生产加工企业约106家,预包装米粉企业31家,全行业年总产值或销售额近100亿元。其中,以三养、米粉股份、日清、粉霸等公司为代表的预包装米粉生产企业,年总生产能力2亿盒左右,实现销售额近10亿元。
不过,目前桂林米粉产业也还存在“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偏低等问题,处于“市内相对饱和,市外拓展不足;线下发展较快,线上发展滞后”的状态。
“相比之下,螺蛳粉的口味更符合年轻女性的偏好,而这部分人群又是网络购物的主要群体,加上螺蛳粉宣传力度较大,因此在线上渠道销量较高,并由线上带动线下门店发展。”覃辉跃说,如今米粉保鲜保湿的技术问题已经解决了,企业也期待相关部门更好地规划布局,加大宣传和营销。“桂林米粉除了有品类,还要有品牌,应当助推一些品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扶持龙头企业,这样更有利于行业发展。”
记者从市商务、工信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在助推桂林米粉走出去、开拓线上销售市场上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下一步,将尽快制定出台《桂林米粉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及桂林米粉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进一步推动桂林米粉企业到市外建设中央厨房、配送中心,开设连锁米粉店,设置销售网点,建立和完善销售网络,并支持桂林米粉企业进行出口产品认证、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合作,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同时,继续培育保护桂林米粉品牌,加大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力度,加快桂林米粉产业园建设工作,抓好桂林米粉全产业链相关标准实施,并加强米粉产业全过程的管理,帮助桂林米粉产业走得更远更好。
在覃辉跃看来,虽然线上销售和柳州螺蛳粉还存在一定差距,但预包装桂林米粉的销量每年都有大幅增长让他对桂林米粉产业化前景十分有信心。据统计,今年1—5月,全市规模以上桂林米粉生产企业(含干米粉和鲜食米粉)共8家,完成产值1.95亿元,同比增长41.54%。
记者唐霁云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