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不过侯山 大不过尧山 长不过蛇山”
寻访桂林谚语里的蛇山
桂林晚报
2025年01月14日
在桂林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高不过侯山,大不过尧山,长不过蛇山”。即便是那些在桂林居住了数十年的人,首次听闻这句谚语时,或许也会和记者一样,心中充满疑惑:谚语中所提及的“蛇山”究竟位于何处?
在网络上搜索“桂林蛇山”,你会发现相关信息寥寥无几。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的音频资源库中,能找到一段关于“桂林蛇山传说”的音频,其中仅简略提及了这句谚语,并描绘了桂林蛇山绵延十几里,仿佛一条巨蟒横卧在桂林北门之外的景象。
那么,桂林的蛇山究竟隐匿于何处?带着这份好奇,记者踏上了探寻之旅。
记载:蛇山或指灵川县长蛇岭
为了揭开蛇山的神秘面纱,记者在市区采访了多位年逾古稀的老桂林人。虽然大部分人表示曾听说过这句谚语,但对于蛇山的确切位置,却摇头不知。不过,也有部分老人透露,他们在桂林生活了一辈子,所知地名中含“蛇”的山,也只有灵川县的长蛇岭。
记者向研究桂林民俗的专家姚古求教。姚古已年过七旬,年轻时喜欢收集桂林的风土人情、轶闻趣事,后著有《桂林山水传说》等书籍,被许多人誉为“桂林通”。姚古介绍,古桂林城范围狭小,北至鹦鹉山,南抵阳江(桃花江城南段),东依癸水(漓江),西傍壕塘(两江四湖)。灵川县从北和东南面将桂林包围,使得两地在人文风情与习俗上高度相似。而谚语常遵循“好事不过三”的语言结构模式,而“高不过侯山,大不过尧山,长不过蛇山”也符合这一结构。而且尧山、长蛇岭位于灵川境内,侯山则处于临桂与灵川交界,所以将这三座山联系在一起是很自然的。因此,在他看来,蛇山很可能就是指灵川县内的长蛇岭。
根据《灵川县志(1991-2005)》《灵川文史》等相关资料的记载,长蛇岭是越城岭在湘桂走廊南端槽谷平原北端散落的一支余脉。它北起灵川镇桥头新村,南至定江镇法源村,山势由东北向西南延伸,逶迤跌宕,延绵十余公里,宛若长蛇。长蛇岭山脉清晰,三个主要山峰突兀而起,彼此相连,北端是海拔490米的摩天岭,中段是海拔485米的盘古岭,南端则是海拔624.7米的梅山头,为长蛇岭最高峰。
长蛇岭因地势险要,扼守历代“楚粤往来之要冲”,以及湘桂铁路、桂黄公路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桂林市北郊名副其实的第一道天然屏障。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从冷兵器时代到近代抗日战争,这里都留下了英勇抗敌的故事。
寻访:古村落流传长蛇修行的传说
日前,记者在定江镇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长蛇岭山脚下的赤江村委大丰西村。这个拥有超过400年居住历史的古村落,其根源可追溯至明朝嘉靖年间。如今的大丰西村,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依然完好地保存着一大片集中的古民居群。漫步于村内的小径,土木结构的古朴房屋、历史悠久的泉水井、石头堆砌的拱门和拱桥等古迹随处可见,它们在风雨的侵蚀和岁月的积淀下,更添一份历史的深邃与沧桑之美。
大丰西村依山傍水,其背后便是巍峨壮丽的长蛇岭。站在村中的开阔地带极目远眺,只见长蛇岭上山峦起伏,草木葱郁,一片绿意盎然。
定江镇赤江村党委副书记蒋举明介绍,长蛇岭山中水源涵养林茂密,溪流潺潺,且以满山苍翠的松林而著称。而位于山脚的大丰西村,不仅是观赏长蛇岭绵延景色的绝佳位置,也是攀登长蛇岭的理想出发点。从村内出发,沿着蜿蜒的石阶古道徒步前行,沿途风景如画。
当记者询问村内老一辈人是否会将长蛇岭称为“蛇山”时,蒋举明表示未曾听闻这样的称呼。但谈及长蛇岭的故事,他表示,除了山峰蜿蜒曲折的形态宛如一条长蛇外,村里还流传着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老传说。
“在我们大丰西村的边上,有座高约50米的小山,离山顶往下差不多十几米的地方,有一个山洞。讲起这个山洞,老一辈人说在很久以前,长蛇岭上有一座古庙,庙后面藏着一个深得看不见底的洞。洞里面住着一条修炼了多年的长蛇。有一天,这条长蛇终于修炼成了龙,高兴得从洞里往外冲。可没想到,刚碰到第一座石头山就被挡住了。当时这个小龙也不退缩,一头就撞了上去,轰隆一声巨响,石头山竟然被撞出了一个很大的洞!意识到自己可能闯祸后,这条小龙小心翼翼地继续前行,先到了一个叫路拦村的地方,被路给拦住了。它不敢再肆意冲撞道路以免造成破坏,于是继续向前,来到水拦村,又被水流所阻。它担心钻进水里会引发洪水泛滥。这一路啊,山挡、路拦、水阻的,小龙折腾了好一阵子,最后累得不行,它也不敢再因闯祸而耽误修行,在这片地上翻了几个跟头后又回到长蛇岭上的洞穴继续修炼去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如今,唯一留下的遗迹便是我们村口的那个山洞,以及它在撞击石山时,甩尾落下的巨石砸穿地表在我们村内形成的三个小池塘。”蒋举明说。
下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