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01版:头版

02版:说说桂林的“小龙”

03版:说说桂林的“小龙”

04版:读桂·关注

05版:读桂·热点

06版:读桂·视觉

07版:读桂·视觉

08版:国内关注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闲情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4年12月31日

从300多年前刻下的精美浮雕 到30年前热播的神话剧集

“龟蛇合一”背后的传说

桂林晚报      2024年12月31日     
编者按
  蛇在十二生肖中排在龙之后,民间也将其称作“小龙”。撇开龙这个“老大哥”的光环,蛇在中国古代其实一直被视为丰收和子孙繁盛的象征,尤其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中,就经常见到它的身影。蛇年即将到来,本报记者走访桂林各地,带大家细看桂林众多“小龙”的故事。

  在七星景区,有一座名为“龟蛇合一”的浮雕,其位于景区二十四景之一“玄武洞天”玄武洞内,雕刻于天然岩壁之上,整体呈现出龟蛇相缠的形象。据记载,这座浮雕为明崇祯年间所建,距今已有300多年。众多桂林人可能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曾有一部电视剧名为《桂林山水传奇》,而其中的《七星镇二妖》,正是以这座“龟蛇合一”浮雕而展开的。

  记载:浮雕出自明朝道士之手
  根据《桂林旅游志》等记载,这座“龟蛇合一”浮雕所在的“玄武洞”乃道教名胜,其中的道观“玄武阁”由全真派道士唐大淳于元代兴建。后来因避讳需要,道观的名字几经更改,时而叫“玄武阁”,时而名为“真武阁”。到了明崇祯年间,道士潘常静修建碧虚楼连通了普陀山,同时在普陀山岩壁上精心雕刻出了这个“龟蛇合一”的玄武形象浮雕。
  桂林民间保留着不少关于玄武的宗教传说。相传,三月三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这一天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前往宫观庙宇烧香祈福,或在家中诵经祈祷,所以桂林地区的一些民众也会在这天来到玄武洞内祈福。
  抗战时期,这些建筑被毁(现在所见到的洞内建筑都是1989年拆除原阁后重新修建的),而这座浮雕却始终保存完好。

  寻访:在桂林石刻中较为罕见
  日前,记者在七星景区导游班班长刘莉的带领下,来到位于普陀山半山腰的玄武阁,探秘“龟蛇合一”浮雕的奥秘。
  踏入玄武阁,只见两面墙壁保留着早期的壁画——真武大帝南巡图和王母娘娘祝寿图。壁画色彩鲜明,清晰可见。在南巡图的左上角,有一个镂空的圆形设计,透过它,正可以窥见内部的“龟蛇合一”浮雕。
  初见浮雕,记者便为其精湛的工艺所折服。浮雕中,一只长约1.5米、宽约1米的巨龟昂首趴卧于岩上,形象生动。乌龟的脖颈被一条长蛇紧紧环绕,蛇身紧贴龟壳,一路延伸至龟尾,蛇身上的花纹和龟壳上的纹路清晰可见。
  刘莉介绍,这座浮雕巧妙地利用岩石的天然色泽雕琢而成。青灰的龟与淡红的蛇相互缠绕,共同构成了玄武的形象,色彩斑斓。“玄武,亦称黑帝、真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后被道教尊奉,与青龙、白虎、朱雀合称为四方之神。真武神的形象起初源于天地神的变化,表现为男女相拥的形态,象征着天地精灵的和谐交融。随后,这一形象逐渐演变成龟蛇相拥的形态,分开时则化作龟蛇二将,其典型形象或为龟,或为龟蛇相缠。”
  刘莉说,尽管浮雕如今已略褪色,但它在桂林石刻中的价值却丝毫不减。桂林已发现的石刻大多是诗词文字,像“龟蛇合一”浮雕这样立体且与动物相关的石刻比较少。在民俗文化研究还是历史考据领域,这座浮雕都具有研究价值。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