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假黄金骗局:
合金、低纯度黄金被包装成足金售卖
桂林晚报
2024年11月19日
黄金也能“注水”?最近,上海消费者彭佳在网络发帖,她拿着一个月前购买的“足金”手镯去回收店准备卖掉。工作人员剪开手镯时发现中空部分流出了疑似是水的透明液体,排空液体后,手镯重量“缩水”2.51克,导致彭佳损失1000多元。
记者梳理发现,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辨黄金真伪,连经验丰富的回收黄金商家也会受骗。为什么有消费者做了黄金检测还是被骗了?买黄金要怎样才能避坑?
消费者买到假足金手镯
彭佳告诉记者,她9月15日在深圳旅游时,从国内最大黄金珠宝交易集散地——深圳水贝的一间柜台购买的一件古法素圈足金999手镯。
当日水贝金价每克588元,工费每克10元,这只手镯重49.18克,共花费约2.9万元,价格比当天品牌专柜同样克重的手镯低8000多元。
省下一笔钱的彭佳并不放心。深圳水贝有大大小小上百家检测机构,她交了25元检测费,将手镯送检,检测结果显示:手镯含金量大于或等于999‰,克重为49.17克,误差在0.01克以内。彭佳这才放心。
一个月后,因为金价持续走高,再加上第一次购买非品牌黄金首饰心里不安,她来到一家奢侈品回收店准备把手镯卖掉。当工作人员剪开手镯的一瞬间,彭佳懵了:手镯内流出了疑似是水的透明液体,排空液体后,手镯“缩水”2.51克,按当时的黄金回收价格(617元每克)计算,彭佳损失约1500元。
记者在投诉平台上了解到,除了掺假,更恶劣的厂家、商家干脆制售“假黄金”,把色泽、质感与黄金相似的合成金属刻上“足金999”字样,当做黄金销售。常见的有越南沙金和南非锡金,每克成本价为七八元。
根据2016年5月4日起实施的国标文件,纯度大于或等于990‰的黄金为“足金”。深圳水贝一位从事黄金行业十余年的商家王辉告诉记者,市场上的“掺假黄金”主要是指被当作“足金”销售的低纯度黄金,一般掺有银、铜、锌等金属,以虚标纯度的方式蒙骗消费者。近期,大盘金价每克普遍超过600元,白银价格大约为每克7元,成本仅为黄金的1.2%,铜、锡则更廉价,不良商家通过掺假获取暴利。
不少像彭佳一样的普通消费者将鉴定证书视作“定心丸”,但贵金属鉴定有很强的专业门槛,一些商家和检测机构利用信息差,用鉴定证书替“掺假黄金”背书。
据业内人士介绍,单件送检的黄金饰品一般只能测表面,剪开后也只能检测截面的几个点,水贝的上百家检测机构中绝大部分都是私企,检测的仪器多为几万元的国产光谱仪,精度有限,而黄金造假技术高超,一个手镯可以拼接十节造假,即便截断检测,每一节的截面都可以点测出黄金,混在其中的其他金属很可能检测不出来。
回收店老板验金无数
也会看走眼
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黄金真伪,就连验金无数的黄金回收商家,偶尔也会看走眼。
陈峰是广州市花都区一家品牌金店的加盟商,店里也回收旧黄金。9月3日,陈峰的合伙人独自看店时,一个20来岁的男子来到店里,要卖一对“家里长辈传下来的”30多克的“纯金龙凤镯”。手镯颜色较一般黄金偏浅,表面呈磨砂质感,符合“老金”的特征。
陈峰的合伙人按验金常规流程把手镯剪成几段,用高温火枪将手镯烧至熔融状态。如果是足金会变成赤红色,纯度低的黄金颜色会变黑或变青。一套流程操作下来,熔融状态的手镯没有异常,陈峰合伙人按当日金价给了男子2万多元。几天后,陈峰把回收的黄金送至工厂,工厂将黄金熔化后,发现其中含有大量黑色杂质,工厂的光谱仪检测结果显示,这批黄金含铼量高达40%,造成的损失超过1万元。
据悉,铼是一种熔点高、密度高的重金属,每克十几元,密度高于黄金。正因如此,掺铼黄金剪开时能感觉到硬度高,烧熔时截面不像足金会呈现出一个完美的液滴,而是呈毛刺状,上面还会有黑点状物质,那是高温氧化的铼。
陈峰告诉记者,报警后根据警方的反馈,掺铼龙凤镯来自一个福建生产假金的团伙,他们生产含铼黄金后,装作普通客户,在全国流窜,专骗回收黄金的商家。
看走眼的不只陈峰合伙人一个。就在两个月前,湖南省湘潭市公安局雨湖分局接到辖区多个寄卖行负责人报警,其高价回收的“千足金”首饰,经仔细检查后发现为掺铼黄金。民警很快抓获了3名嫌疑人,经调查,这个3人团伙在今年5月至7月筹集资金购买设备,将黄金和金属铼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作“黄金饰品”20余件,在湘潭、浏阳等地区的寄卖行,将纯度较低的黄金饰品当做足金出售,实施诈骗,涉案金额20余万元。
买黄金怎样才能避坑?
虽然水贝市场很多展厅和柜台都贴着“假一赔三”的标语,甚至有商家提出“假一赔十”,但买到“注水”金手镯的彭佳发现,别说“三倍赔偿”,可能连实际损失都很难追讨。
彭佳把在水贝购买手镯的证书、照片、收据等凭证和回收店验金时发现手镯注水的监控视频提交给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对方回复:现有证据无法认定商家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情形,决定不予立案。
售卖注水金镯的商家也曾主动联系彭佳,说没法判断视频里面的镯子是他们售出的,但是他出于人道主义,可以赔钱给她,没说具体赔多少,“但前提是我发声明说明他们没有问题。”
彭佳拒绝和解,但麻烦接踵而至。卖家声称,彭佳在网上发布的信息对他们造成了负面影响,他们已经做了公证,法务将会起诉她。
在水贝从事黄金行业十余年的商家王辉透露,一些不良商家违反国标文件,故意不标厂家号,以这样的手段规避售卖掺假黄金的法律责任,“商家直接来一句,你如何证明掺假黄金是我的货,反咬你一口敲诈勒索,你拿他怎么样?”
对于如何才能尽量避免买到假黄金,王辉提醒,在非品牌专柜买黄金,首先要看黄金是否标记厂家代号。“当然有些商家也会伪造大品牌厂家代号进行销售。”王辉说,对消费者来说鉴定证书是最后一道保障,但黄金鉴定专业化强,机构鱼龙混杂,认知门槛较高,消费者自己送检容易踩坑,所以买黄金还得认准能够出具NGTC等权威机构鉴定证书的商家。
王辉解释,正规厂家会在采购一批货物后送检,上述检测机构会从中抽检几件样品,熔成金水,进行破坏性检测,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检测方式。
有三十余年执业经历的知名维权律师王良斌表示,商家销售假黄金或虚标纯度售卖掺假黄金的行为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由于黄金交易案值较大,达到一定数额,还有可能构成诈骗罪、非法经营罪等,承担刑事责任。
王良斌表示,黄金这类贵金属鉴别门槛较高,消费者举证难度较大。他建议,消费者购买黄金时要保留发票、收据、鉴定证书,将商品与商家招牌和柜台合影,最好能够拍摄视频,确保能够证明在此时此地购买了这件商品,作为日后维权索赔的证据,规避买到假货的风险。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除王良斌外均为化名)
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