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密集调整
无卡存取款业务
桂林晚报
2024年05月24日
银行正在密集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部分服务已被“叫停”。近日记者获悉,交通银行将于本月24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中无卡取款功能中的预约取款服务,农业银行已于5月9日起暂停掌银无卡取款服务。同时,部分区域性银行也于近期关闭了ATM扫码存取款业务 。
5月21日,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将于5月24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中无卡取款功能中的预约取款服务。
农业银行也于日前宣布,自5月9日起暂停掌银无卡取款服务。“这是为了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目前客户可通过读卡取款、掌银扫码取款、刷脸取款等其他方式办理网点现金提取相关业务。”农业银行客服人士说。
为何银行相继“收紧”无卡存取款业务?业内人士认为,部分无卡存取款业务天然存在难以准确识别取款人身份等缺陷,会加大银行监控洗钱活动的难度。同时,无卡存取款功能本身使用频率不高,下架或收紧相关服务对银行来说是一种“减负”。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来,兴义农商银行、贵州新区发展村镇银行等多家区域性银行相继发布公告称,关闭ATM扫码存款或取款功能。
拉长时间线看,自2022年以来,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广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均曾发布公告,宣布停止ATM二维码存款功能。
记者采访获悉,多家银行相继“收紧”无卡存取款业务,主要出于降低风险和维护成本考量。
一方面,无卡存取款功能本身的存取频次不高,继续使用将耗费维护成本。“移动支付时代下,手机银行比较便捷,客户取现频率有限,维护成本较高,叠加无卡存取款业务上限设置,也不利于大额资金的存取,因此其实际使用效果不佳。”一家国有大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另一方面,无卡存取款相关的风险因素亦不容忽视,使用实体卡将为客户存取款多一道安全防线。“无卡存取存在客户身份验证不准确、人为违法行为、产品设计漏洞或操作失误等风险,地区性村镇银行尤其要警惕风险。”银行业分析人士说。
据《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