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01版:头版

02版:潮起三月三 奋进新征程

03版:潮起三月三 奋进新征程

0405版:潮起三月三 奋进新征程

06版:潮起三月三 奋进新征程

07版:潮起三月三 奋进新征程

08版:早上好

前一版 2024年04月12日

“三月三”活动精彩纷呈
桂林刮起“最炫民族风” ●详见 2-7 版
唱山歌、竹竿舞、长桌宴、民族运动会…… “三月三”活动精彩纷呈 
桂林刮起“最炫民族风”   春意浓浓三月三,又是壮乡欢歌时。这几天,“最炫民族风”刮遍桂林的大街小巷,精彩的文艺表演和丰富的文娱活动让市民游客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在桂林的中小学校园中,师生们唱山歌、吃长桌宴、跳竹竿舞、参加民族运动会……大家在精彩纷呈的民族特色活动中,深深体会到了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民俗活动中感受家乡文化
  4月11日上午9点半,古南门开城门仪式举行,传统而隆重的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观看。随后,两江四湖杉湖日月湾码头、榕湖九曲桥和龙舟画舫等处穿着各族靓丽服饰的队伍唱起动听的山歌,跳起欢快的舞蹈,频频与游船上和沿岸的市民游客互动,让两江四湖成了欢乐的海洋。象山景区的对山歌和跳竹竿舞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参与,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也跳了起来,虽然不是很熟练,但确实感受到了快乐。
  这几天,桂林各学校也推出了各种类型的“三月三”主题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4月8日一大早,桂西幼儿园传出了阵阵歌声,老师和孩子们身着少数民族服装,唱起了壮族山歌。校园内也用孩子们制作的绣球、铜鼓等手工作品装扮,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我们还举办了‘壮乡三月三知多少’分享会、圆圈舞、竹竿舞、民族服装秀等活动。”桂西幼儿园教务处刘霞老师介绍,这些活动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分享,也能让孩子们更热爱家乡文化。
  逸仙中学今年“三月三”的特色活动比往年更丰富,节日前夕,还有来自香港的学生来到学校,与该校学生共同认识民族文化。
  第十一中学德育副校长粟芳介绍,学校还举办了民族艺术作品义卖活动,同学们亲手制作了团扇、小瓷砖画、剪纸等作品。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也更加熟悉广西文化,更热爱家乡各个民族。
  “三月三”系列活动也得到了很多学生的点赞。十八中初三(1)班的谢禹喆告诉记者,通过学校举办的民族特色活动,他了解了不少壮族民俗,增强了民族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我是汉族,但班上有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同学间的交流也增进了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十一中325班的孙栩安同学也表示,学校举办的“三月三”民族活动精彩纷呈,不仅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生活和民族的热爱,还增强了同学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深化了大家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今后我也将继续秉持这份热爱与执着,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转03版◥◥
唱山歌、竹竿舞、长桌宴、民族运动会…… “三月三”活动精彩纷呈 
桂林刮起“最炫民族风”   ◤◤上接02版
    在美食中领悟民族饮食内涵
  4月11日,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黄洛瑶寨举行长发节活动,来自山东等7个省的一群长发女性组团来到黄洛瑶寨,参加这里的长发节以及“三月三”活动;同日,乐江镇江口村组织了一场以“好吃、好玩、好喝”为主题的“三月三”活动,不仅有舂糍粑等特色活动和抓鸡、荡秋千等趣味活动,晚上还举办了篝火晚会,市民和游客过了一个快乐的“三月三”。
  在桂林各中小学校举办的“三月三”民族活动中,品少数民族美食也成为了一项重要内容。
  4月8日上午,在老师的指导下,桂西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在学校的小厨房中,用黄色、紫色等颜色各异的糯米亲手制作了五色糯米饭。制作过程中,老师也不忘在一旁介绍这道美食的由来、制作方法和寓意等,让孩子们对这道壮族特色美食有了更多了解。
  4月10日,十八中、民主小学、复兴学校、十一中等多所学校也举办了“三月三”美食节活动。在十八中初一各班的教室中,课桌被拼成了一张张长桌,上面放满了学生和家长共同制作的艾叶粑、五色糯米饭等各类广西特色美食。记者看到,各班的美食活动都由班上的同学负责解说。
  在复兴学校,打油茶这项民族传统习俗也“走”到了各个班级中。该校政教主任冯诗诗介绍,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油茶,每个班都选出了几位家长代表,对不同县区的油茶进行介绍。该校四年级家长胡女士表示,打油茶的活动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民族特色文化,家长介绍的形式也更能提起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学习相关习俗,十分有意义。
  当天下午,民主小学也举办了“舌尖上的三月三”美食展示活动。活动现场,五色糯米饭、艾叶粑、糯米团、竹筒饭等各种地道的广西特色美食尤为醒目,展现出广西多元且深厚的饮食文化。

    在运动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4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第十八中学初中部东环校区,“三月三”民族运动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运动场内热闹非凡,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
  在背篓绣球的比赛场地,同学们分别站在场地两端,负责扔球的同学将绣球抛出后,接球的同学奋力地用背上的竹篓把球接住;一旁的三人板鞋竞速赛场中,伴随着整齐的“左右左右”口号,同学们步调一致地踏着板鞋前行;拔河比赛中,同学们紧握手中的绳子,劲往一处使,比赛在阵阵欢呼中到达了高潮……
  当天,民主小学也举办了民族运动体验活动。通过30米板鞋接力、8字长绳、拔河、绣球接力等融合了多种民族体育元素的运动项目,同学们在竞技与欢笑中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逸仙中学的同学们也在民族运动会中感受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4月9日,学校操场上聚集了各个年级的同学,伴随着呐喊声和喝彩声,抛绣球比赛和板鞋竞技等项目火热进行。该校初中部德育处主任陈怀怀告诉记者,通过民族运动会这一形式,学生们不仅体会到了团结合作、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与文化自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校的民族运动会项目基本都包含了板鞋竞速、背篓绣球、竹竿舞、拔河等项目。据学校老师介绍,其实“三月三”民族运动会中的不少项目都属于少数民族的传统运动,颇有历史渊源。
  十八中初中部东环校区副校长谭红告诉记者,板鞋竞速其实是壮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明代。“相传,当时倭寇侵扰我国沿海地带,河池地区的瓦氏夫人率兵抗倭,为了锻炼士兵步调一致,令三名士兵穿上一副长板鞋齐跑,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而这个活动也流传至今,成为了传统民族体育活动。”
  她表示,竹竿舞是佤族、黎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舞,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而藏式拔河作为一种集比赛、娱乐于一体的体育活动,也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我们学校也有各个民族的学生,因此我们也想借着‘壮族三月三’来临之际,把体育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对少数民族风俗文化、体育运动都有更深的了解,也增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感情与交流。”
  记者唐霁云  
公共配套设施移交公告   尊敬的金龙五品花园小区全体业主:
  我公司开发的位于临桂区义宁路1号的金龙五品花园项目已于2020年竣工交房,为了更好地向全体业主服务,我公司将以下配套用房移交给全体业主所有和使用:1#楼架空层140.44㎡、公厕19.17㎡、社区治安联防站55.96㎡、消防控制室36.82㎡、社区办公用房108.34㎡、物业管理用房133.25㎡、老年活动中心85.57㎡、2#楼架空层360.97㎡、3#楼架空层361.15㎡,以上配套设施用房建筑面积共计1301.67㎡。
  上述公共配套用房归金龙五品花园小区全体业主所有和使用,因小区业主委员会尚未成立,暂由深圳市花样年国际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桂林分公司代为接收和管理。
  特此公告。
  永福县金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临桂分公司  
  2024年4月12日       
舌尖“三月三” 民俗美食随你尝   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三月三”或“三月歌圩”,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在歌节期间不仅能欣赏到广西优美的民歌,游览广西的美景,还能品尝到广西的美食。
  ◆五色糯米饭
  每到“三月三”,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五色糯米饭。相传在神农氏时期,当地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神农氏为了解决饥荒,便教人们种植水稻。
  为了使水稻的品种更加丰富,他从天上偷来了五彩神石,用它磨成的汁液浸泡水稻,从而得到了五种颜色的糯米饭。这五种颜色的糯米饭分别是黑、红、黄、紫、白,象征着天、地、水、火、风,代表着宇宙的五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五色糯米饭逐渐传播到了中国南方的各个民族中,并成为了当地重要的美食文化。
  而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壮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纷纷做五色糯米饭,人们用纯植物红蓝草、姜黄、枫叶、紫饭叶的汁分别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糯米原色)五色糯米饭,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
  在施家园路卖侗家糯米饭的石志顺是侗族人。石志顺说,五色糯米饭是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的传统食品,因糯米饭呈现五种非常美丽的色彩而得名,它是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也代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祝愿。这些用植物染出来的糯米饭看起来色泽鲜艳、晶莹透亮,尝起来滋润柔软,富有植物清香且有微甘,令人回味无穷。
  
  ◆春菜饼
  除了五色糯米饭,民间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美食——“春菜饼”,而其流传的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元朝。
  在元代诗人陈日焌七言绝句《馈天使张显卿春饼》中写道:“柘枝舞罢试春衫,况值今朝三月三。红雪雕盘春菜饼,从来风俗旧安南。”诗句流传至今,也记录了“三月三”这一时间节点,民间吃春菜饼、互赠春菜饼的风俗习惯。
  据了解,所谓的“春饼”、“春菜饼”,就是利用春季生长的野菜,包括荠菜、蕨菜、香椿、野葱、水芹菜、蒲公英等等,根据个人的口味和饮食习惯,将春菜拌进糯米粉、面粉中,再通过蒸、炸等烹饪后做成,春时春味,每一口都是春天的味道。
  记者发现,这样的春菜饼做法,其实和中医四季调理、保健颇有渊源,以“荠菜”为例,它长于春季,是春季最早生发的野菜之一,常常被说成是“报春的使者”。当田间还是一片枯黄时,荠菜最先长出绿芽,而采摘荠菜的最佳时节就在“三月三”前后,民间也有俗语说:“到了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这样“应时”、“应季”选择食材的饮食方法,也融入到了各种日常小吃之中,春饼、春菜饼都属于其中之一,而元朝诗人诗句里给友人赠送“春菜饼”的记载,也蕴含了中国人在人情走往之中,送人健康、送人开心的寓意。
  除了春饼,在广西、湖南、贵州等地,春菜还有被用来煮“彩蛋”的习俗,煮蛋过程中荠菜作为主要原料之一,还会加入彩色的草本纯天然染料,发挥荠菜归肝、脾、肾经的医疗、保健作用,用食疗的方式治疗春季常见的上火、风湿和腰腿疼痛的疾病。因为煮出来的“红蛋”颜色鲜艳,也常常被用在“三月三”的各种庆典上。

  ◆粉蒸肉
  “三月三”的各种庆典上还有一个“主角”,那就是粉蒸肉。粉蒸肉做法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想要做到地道、好吃,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把控。
  市民陈大姐家住叠彩九华社区,是社区里有名的桂林菜美食达人。她告诉记者,最传统的粉蒸肉从做米粉开始就不简单,要将大米和八角、桂皮等香料一起放入锅中小火慢炒。整个过程需要极其精准地控制火候,一旦炒出糊味那粉子制作就算失败了。只有等到这些材料全都变得酥脆,炒出香味才行。之后,还要把里面八角、桂皮等香料取出,将炒好的大米放入碗里打成米粉备用。
  粉的部分处理完之后,就处理另一边“肉”的部分。加入米粉前,要挑选五花肉,以肥瘦相间的最好。先放入食用盐,生抽等腌制入味,还要放进适量的香油,之后裹上米粉,放入锅中小火简单煎出油脂和香味。最后,将煎好的五花肉放入蒸笼中蒸熟。
  陈大姐说,这样做出来的粉蒸肉,手法比较正宗,不仅肥而不腻,而且米粉油润,猪肉酥而爽口,香味十足,咸香下饭很是美味。
  而据了解,粉蒸肉是一道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而且是一道南北皆宜的菜式,全国各地的做法也不尽相同,从中能看到中国美食的变迁。
  粉蒸肉的做法,用到了中餐蒸、炒、煎等诸多的手法,也因此承载了更多的饮食文化。另外,“三月三”吃粉蒸肉寓意生活富足,日子蒸蒸日上,越过越好。其实不仅仅是广西“三月三”有吃粉蒸肉的习俗,在江西、湖南、贵州等地也有这种吃法。

  ◆艾叶粑
  艾叶粑是用清明前后新长出的新鲜嫩艾叶加糯米粉制作而成,也是广西清明和“三月三”传统的食品。这段时间,桂林街头就有不少售卖艾叶粑的店铺摊位,也有不少市民自己动手尝试制作这一美食。
  艾叶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认为食用艾叶粑可以驱邪避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食品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地方性的美食,并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成为必备的美食。在“三月三”这一天,人们还会通过食用艾叶粑来祈福纳祥。他们相信,吃了艾叶粑可以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和幸福。因此,在这一天,亲朋好友之间互赠艾叶粑成为了一种美好的祝福方式。
  艾叶粑制作简单,香糯可口,爽滑香甜,深受大家的喜爱。同时,艾叶粑的艾叶还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对镇咳、平喘及祛痰、止血抗凝血、镇静和抗过敏、护肝利胆等效果非常显著。还有温经脉、理气血、止冷痛、逐寒湿等多种功效,为妇科的良药。
  在清风小区菜园里市场里卖艾叶粑的杨小云从小就跟着家里的长辈学做艾叶粑。她介绍说,“三月三”美食里,艾叶粑占很重要的地位。快到“三月三”的这段时间里,她每天要制作几百个艾叶粑,她做的艾叶粑用的艾叶量占比很多,艾草香味十分浓郁,蒸出来的颜色呈墨绿色且看起来非常油亮,一口咬下去,里面的芝麻花生馅甜香四溢,十分美味。
  记者周子琪 陆鑫 文/摄  
从吃、喝、玩、乐到载歌载舞 在家门口玩转“三月三”
大人小孩乐开怀   为大力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庆祝广西传统民族节日“三月三”,桂林各街道、社区近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邀请辖区的各族居民群众共同参与,促进各族居民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多彩“三月三” 社区活动好戏连台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绿如蓝……”4月9日下午3时左右,随着悠扬的音乐声响起,一支身穿少数民族服饰的歌舞队翩翩起舞,叠彩区叠彩街道举办的“潮起三月三·奋进新征程”主题活动在木龙洞景点附近拉开帷幕。近百名业余文艺爱好者和两百余名辖区群众参与活动。
  记者从木龙洞走到东镇门沿江的步道,沿途可以看到民族服装秀、汉服稚子春朗诵、凉亭古筝演奏、古驿桥头旗袍秀、彩调等文化表演,还有竹竿舞、抛绣球等特色活动。除了歌舞表演,活动区域还设置了美食街,油茶、米粉、青团、粽子……各式各样的桂林小吃应有尽有。
  驿前社区的居民李先生此前从社区居民群里看到了举行主题活动的消息,很快就报了名。“来了以后发现活动搞得很不错,热热闹闹的很有节日氛围。”李先生说,
  10日上午,秀峰区甲山街道矮山塘村委的活动室里传来热闹的欢笑声。当天,该村委开展“广西三月三 欢庆联谊会 多彩民族风”活动。
  在村委党总支书廖燕君的带领下,村民们穿着少数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大家一起做艾叶粑、五色糯米饭、打油茶,分享节日的快乐。
  当地居民廖金妹参与了活动的筹备工作,和村委工作人员一起买糯米、姜、蒜和茶叶。她说,近年来村委经常举办各种应景活动。大家像家人一样聊天、做游戏,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七星区穿山街道融和社区党支部、妇联、社区计生协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辖区金色摇篮幼儿园近日开展以“广西三月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现场,有热闹的教师民族舞蹈表演、幼儿轮滑舞龙、小提琴演奏等节目,还有山歌对唱、跳竹竿舞、抛绣球、画彩蛋等民俗体验活动。大家欢声笑语,一起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
  9日,叠彩区北门街道锦绣社区联合台联幼儿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动。居民们参与了抛绣球、踩高跷、跳长绳、投壶、沙包、板鞋比赛、跳竹竿舞等民族特色活动,沉浸式体验“三月三”民俗风情。
  水塔社区日前开展“唱响三月三 民族心连心”文艺汇演活动。社区居民身着民族服饰,在社区小院合唱《山歌好比春江水》,一旁的观众跟随节奏又唱又跳,好不热闹。随后,京剧表演《红梅赞》得到居民们的一致好评。文艺活动结束后,社区开展了民族文化知识问答活动,向居民宣传了防艾、禁毒、反诈、“扫黄打非”、关爱保险、垃圾分类等知识。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各个社区的活动呈现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画面。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三月三”民族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

  下转07版◥◥
从吃、喝、玩、乐到载歌载舞 在家门口玩转“三月三”
大人小孩乐开怀   ◤◤上接06版
  情聚“三月三” 社区各族群众一家亲
  近日,七星区漓东街道大圆盘社区联合包联单位桂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桂林市桃花江军休所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携手共庆三月三”的民族文化活动。活动邀请了辖区50名少数民族群众参与。
  活动当天,少数民族同胞们纷纷登台献艺,唱起了富有生活气息的山歌。歌声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在品尝美食环节,广西特色美食五色糯米饭、狗舌粑、艾叶粑、高粱粑、大肚粑、油茶等悉数登场。
  大家一边品尝美食,一边交流着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气氛十分融洽。一名参加活动的居民有感而发,作诗一首:“三月三、茵茵绿毯,歌嘹亮、蜿转振响。老人夸,孩儿赞,欢歌笑语、万里嫣妍。国泰民安锦绣山,全民共乐城乡欢。”
  10日,空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聚焦“新民歌+非遗+助执手”在七星党建主题文化广场开展“多彩三月三 传承壮乡情”暨“倡导新型婚育文化、构建生育友好社会”民俗主题活动。
  活动现场,社区计生协会“助执手”红娘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邀请台下的居民参与抛绣球、唱山歌,为适龄的未婚男女牵线搭桥。
  8日,叠彩区北门街道铁路社区一片喜气洋洋,身着各种民族服饰的社区工作人员来到居民们身边,邀请大家一起参加铁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之“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携手共庆三月三”民俗运动会。
  运动会设置了绑腿跑、背篓接绣球、踢毽子等比赛项目,吸引了90多名居民报名参加,社区还邀请了辖区环卫、城管工作人员一起加入。
  铁路社区负责人表示,举办特色活动潜移默化地促进了邻里团结,社区也将继续以居民需求为目标,进一步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创建美好社区大家庭。

  魅力“三月三” 让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近日,七星区穿山街道和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辖区的农家书屋开展了“壮美‘三月三’、浓浓书香情”全民阅读分享会。在家长的带领下,小朋友们身穿少数民族服饰参与了有关“三月三”的阅读和分享活动。
  活动志愿者先是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三月三”的由来,以及壮族、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服饰的特色和区别。随后,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家长和孩子们集体阅读了关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绘本,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六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日前联合桂林市体育运动学校和桂林市田家炳中学共同开展“桂风壮运浓、共筑民族情”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展示各民族传统文化。
  活动现场,田家炳中学的学生们一起背篓接绣球、踢毽子。少男少女们青春洋溢,挥洒着汗水。现场传来阵阵加油声、欢呼声、鼓掌声,周边的居民也被欢笑声吸引,加入到了比赛中。
  北门街道圣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近日联合金悦童幼儿园举办了一场“欢乐三月三‘童’享民族情”亲子活动。
  在亲子互动环节,孩子们身着少数民族服饰,学习民族舞蹈、体验壮乡特色的对唱山歌、参与佤族传统的圆圈舞等活动。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了各民族服饰的独特风格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近日,北门街道春江社区在叠彩区委统战部、北门街道的指导下,联合共建单位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辖区江与城金色摇篮幼儿园共同开展了“欢庆壮族三月三 同心共筑民族情”主题活动。
  北门街道与春江社区的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带动全场大合唱,幼儿园小朋友带来的“三月三”手势舞可爱俏皮,居民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娓娓动听……载歌载舞之后,社区组织居民一起做青团品美食,共同跳起竹竿舞。
  北门街道金河社区党总支近日联合桂林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第三党支部、桂林银行北辰路支行在社区清廉微广场开展“民族联欢话团结、巧手共织‘廉心球’”主题活动。
  当天,社区志愿者向参加活动的家长和未成年人普及了“三月三”节日的由来、壮乡吉祥物绣球的文化风韵,讲解“以廉为荣”的价值观。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共同制作了“廉心球”。
  一名参与的家长说,活动十分有意义,既让孩子们熟悉了“三月三”的文化知识,又培养孩子们的廉洁意识。
  记者苏文娟 韦彦青 周子琪 刘净伶
   通讯员蒋庚洋 刘雪芳 吴藤荔 覃文艺 
  张婷婷 曾美玲 刘丽菁 陈恬静 秦琦 周平 唐静 戚蕊 魏萍 吴卉
聚焦老年人、外籍来桂人员等群体支付服务的难点堵点 我区全面提升支付便利性   记者4月9日从广西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部署推进会获悉,我区统筹力量打通支付服务堵点,持续营造安全、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务环境,全面提升支付便利性,助力我区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聚焦老年人、外籍来桂人员等群体支付服务的难点堵点,围绕银行卡受理、现金支付、移动支付、账户服务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外籍来桂人员等群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
  持续更新改造升级银行卡受理终端、自动取款机等服务设施,升级适老化支付设施,完善外币兑换点的合理布局,加大“零钱包”投放力度。积极推进外卡和移动支付受理改造,合理布局外币兑换点和适老化支付设施,督促行业内各类经营主体公开承诺可收取现金,兜住支付服务底线。
  重点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南宁万象城、三街两巷商圈、桂林阳朔西街商圈,东兴、凭祥市口岸“第一站”和交通工具线、酒店住宿线、购物消费线、旅游景点线等接待外籍人员的重要窗口,全面推进外卡受理环境建设,稳步提升移动支付覆盖面,设置一站式支付服务站点。
  加强对导游,酒店、机场、车站服务人员等涉外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知外币代兑点位置,了解自助兑换机分布,为外籍来桂人员提供宾至如归的服务和体验。建立紧急问题快速应答渠道,保障老年人、外籍来桂人员等群体合法权益。
  据《广西日报》  
2024年将扩大门诊慢特病
跨省直接结算病种范围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记者彭韵佳、徐鹏航)记者11日从国家医保局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将扩大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病种范围,让更多的门诊慢特病患者能享受异地直接结算。
  国家医保局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隆学文介绍,今年将在现有5种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基础上,进一步增加3至5种覆盖人群多、药物治疗为主、待遇差异小的门诊慢特病病种。
  “除了扩大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病种范围外,今年将进一步扩大跨省联网定点医院的范围。”隆学文介绍,2023年,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达到55.04万家,比2022年底增长了68.37%。
  此外,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还将在就医地管理、异地就医结算监测等方面提质增效。
  隆学文介绍,接下来要强化就医地管理力度,重点加强就医地医保经办机构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的审核,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内开展异地就医大额费用经办联审工作,进一步规范就医地的医疗行为,防止异地就医过程中的不合理诊疗行为,取得经验后向全国推广。
  同时,加强异地就医结算监测。跟踪了解异地就医结算政策落地情况,破解异地结算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持续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七星区环卫站开展
垃圾容器专项整治行动   本报讯(记者周子琪 通讯员谢姚琳嘉)为进一步加强环卫基础设施管理,营造整洁有序、清新亮丽的城市风貌。近日,七星区环卫站组织开展辖区垃圾容器排查维护工作。
  七星区环卫站环卫工人对辖区内的果皮箱及垃圾桶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排查,并对存在破损现象严重的垃圾容器及时换新、修复,对不合规、不清晰的标志标识进行更换,并进行全面冲洗擦拭,确保果皮箱及垃圾桶干净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