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志愿精神 树立榜样力量
“五老”志愿服务队点亮社区“平安灯”
桂林晚报
2023年10月26日

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开展森林防火巡查。记者苏文娟 摄

志愿服务队队员在辖区张贴食品安全、禁毒、防电信诈骗等宣传资料。 记者苏文娟 摄

志愿服务队队员在社区巡逻。记者苏文娟 摄
本期主题:走进观音阁社区(二)
本期主持人:苏文娟
主持人语
查看墙皮是否有掉落、留意社区有没有飞线充电、看看绿化树有没有倒伏问题、遇到非法小广告随手处理掉……每个星期固定时间,叠彩区叠彩街道观音阁社区的“五老”义务巡防志愿服务队都要上街处理这些小事,将这些事处理好后,一上午的时间也过去了,队员们不辞辛苦,又会开始新一轮的忙碌。
观音阁社区的“五老”义务巡防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2年,前身是社区党员、居民、退休干部自愿发起的活动团体,后来逐渐成为固定队伍。由于他们的成员来自老干部、老党员、老退役军人、老模范、老住户“五老”人员,就取名为“五老”义务巡防志愿服务队。他们退休不退岗,日常参加社区的巡逻、公益活动、反诈、禁毒宣传等工作,为创建平安和谐社区出力,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成为居民的贴心人和社区的好帮手。
志愿服务居民 坚守初心11年
10月25日上午,观音阁社区楼前,“五老”义务巡防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准时来到这里集合,有些成员的家住得比较远,他们是一大早骑自行车过来的,用社区工作人员的话说:“他们从来不迟到早退,除非是生病了,实在不能来才请假。”
准时集合后,“五老”义务巡防志愿服务队就开始了一上午的工作,观音阁社区大多是无物业小区,道路又四通八达,看似短短的小巷子,可能从这头走进去从那头就走上了中山北路;一段不起眼的楼梯,可能上头“接着”一个规模不小的生活区……无论是大路小路还是台阶小区,“五老”义务巡防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都要走到。上午9时20分,志愿服务队已经走到了联坤家居附近路段,查看了这里的卫生安全问题后,又沿着社区“边界线”进各个街巷和小区查看问题。
“遇到烟头,我们就捡一下。遇到飞线充电,我们就会记录下来联络消防,还会看看周围的小摊贩有没有超线经营,会提醒和联系城管来规范整改。”在芦笛路南二巷附近,志愿巡逻队查看广告栏后发现了一些非法小广告,队员们马上“手动”处理。队员唐泽华还打趣说:“我们就是铲小广告,还要贴大广告。”唐泽华说的“贴大广告”,主要是配合社区的一些宣传工作,比如防电信诈骗、共建食品安全城市等,当天他们就张贴了系列共建食品安全城市的宣传广告,整齐精美的海报张贴好后,广告栏一下子就变得整洁了很多。
观音阁社区的工作人员介绍,“五老”义务巡防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2年,是由社区的老党员、老居民等发起组建。这些热心居民退休后经常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久而久之就成了“固定队伍”,后来就统一称为“五老”义务巡防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组建后,大家每天都要巡防,尤其是晚上,队员们都是拿着手电筒到社区的各个角落巡防。“真的给了居民极大的安全感。”社区工作人员说,居民看到巡防人员出来巡逻,就感觉“身边的事,有人管;社区的事,有人看着”。同时这种巡防也是对违法乱纪人员的一种威慑,为居民增加安全感,也正是巡防志愿服务队的目标。
随着社区环境、治安的不断转好,现在的巡防志愿服务队形成了固定的巡防时间。每周三上午,志愿服务队就在社区集中,然后穿梭在观音阁社区的大街小巷、楼栋小区、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等各个角落,进行义务巡防、政策宣传、安全检查、关心和看望辖区的独居老人,提醒辖区居民注意居家安全和防火防盗、防诈骗、防一氧化碳中毒等防范措施,向居民群众宣传卫生文明、规范停车、规范充电等文明行为。同时,提醒居民注意防范新冠肺炎的传播,做好外来人员登记备案,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向社区汇报。
退休不褪色 余热暖人心
“五老”义务巡防志愿服务队现有成员16人,如果有人退出,也会马上有新的成员补上。“大家都说,这支队伍一个都不能少。”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基本都是一退休就来到社区参加活动,然后加入服务队的,他们也是发自内心地真诚地为居民服务。
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周崇炳今年已经80岁了,他年轻时当过兵,退休后一直积极参加社区的大事小情,他常说,人生短短几十年,一定要把握这些有限的时间,多做一些为人民服务的事情。对于这句承诺,他说到做到。周崇炳住在芦笛路南二巷4号,他平时就乐于助人,他所在楼栋的卫生都是他和老伴一起打扫的。“看到哪里脏了就去扫,看到哪里需要清洁了就去拖地。”周崇炳的邻居说,“周老是个很热心的人。”记得在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工作人员正缺人手,周崇炳就主动前来报到,要加入疫情防控的志愿者行列。那时候,周崇炳每天早上7点就来到社区,帮着一起摆桌子,拿小喇叭通知大家下楼做核酸,有一次周崇炳发现有居民在楼上求救,门锁出了问题,打不开门被困在了屋里。周崇炳发现后到处找人开锁,由于太着急,一不小心摔倒在楼梯上,嘴上破了一个大口子,最后帮居民处理好门锁问题后,居民非常感动,一直说“真的很感谢社区志愿者。”
队员杨金榜也是热心志愿者,他为人低调朴实,说起自己参加志愿者的事情,总是说“也没做什么事”。但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却对他评价很高。工作人员说,杨金榜退休后加入社区大家庭,社区有什么工作,他都是随叫随到,默默做事勤恳服务,等到事情结束后,他又默默离开,从来没有抱怨和自我夸耀,只有“随叫随到”的勤恳。受到杨金榜的感染,社区工作人员跟服务队打交道也是“直来直去”。“杨伯伯,你和我上去巡山,这里有点陡,我怕其他叔叔阿姨上不去。”社区工作人员一说,杨金榜就明白了,他手脚利落地爬上教子坳,仔细查看周围有没有火情危险,巡查之后,杨金榜乐呵呵地说:“以前我们单位就在这一带,我太熟悉这一带了,为了预防山火爬个教子坳不是问题。”
“这些服务队队员,他们真心为社区服务,我们对他们真是发自内心的敬佩。”每每说到这支志愿服务队,社区工作人员就如此感叹,他们能做小事,也能解决“大事”。社区工作人员记得有一年,社区内有一男子突发意外身亡,由于当时他在一间很少使用的柴房里,最后被发现时,尸体已经有些腐烂发臭了。当时社区工作人员联系相关部门处理了尸体问题后,周围还是有很大味道,不少居民也觉得有些忌讳,一时半会不愿意往那边走。最后是志愿服务队的队员黄冬生站了出来,他主动找来消杀用品,自己前往柴房,为周围的环境尽心消杀和打扫。黄冬生的举动不但解决了气味问题,也给居民吃了一颗定心丸。“社区这么大,难免有些意外发生,我们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就行了。”黄冬生这样说也这样做,安抚了周围居民的不安情绪。
社区工作人员说,虽然这支志愿服务队叫“五老”,但他们其实只是年龄比较大,从工作岗位退休了,但他们的心态都很年轻,尤其不少队员坚持锻炼身体,身体素质和年轻人有得一拼,他们从原来的工作岗位又来到了社区这个工作岗位,岗位变化了,但不变的是他们一颗善良奉献的心。
凝聚志愿精神 树立榜样力量
唐泽华是去年刚加入志愿服务队的居民,她的加入纯粹是因为“看得多了”。唐泽华说,每次看到“五老”义务巡防志愿服务队在社区里巡逻,她就感觉很有安全感,有时候还跟队员们聊聊天,反映一下社区的问题。后来了解多了,她也会打趣说:“我也要加入你们的队伍。”唐泽华之后也真的加入了这个队伍,“感觉跟着大家一起给居民们巡逻和服务,很有成就感。”唐泽华说,自己是受到大家的影响加入队伍的,她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吸引更多人加入队伍,为居民和社区做贡献。
观音阁社区工作人员说,志愿服务队除了为社区和居民服务,其实还有“榜样”的作用。社区作为大家庭,每位居民都有建设社区的义务,但有时候他们可能找不到服务社区的门道,志愿服务队为他们加入社区大家庭做了榜样,让更多的人知道所谓服务社区并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哪怕你跟着志愿服务队捡一次垃圾、铲除一次小广告都是做贡献,每个人都这样做,社区才会建设得更好。
同时,志愿服务队也是观音阁社区建设“平安观音阁、和谐邻里亲”党建品牌的重要助力。在日常工作中,按照社区党员志愿者在社区楼栋中的居住位置,社区还设立了邻里服务岗,鼓励其与周围居民结成对子,形成圈子,互帮互助。通过服务岗开展“义务巡逻”、“邻里守望”、“爱心志愿者”、“阳光关爱”等活动,实现了小区治安大家管、居民有困难人人帮、残疾孤寡有所助、老人儿童有所依的和谐局面。
最重要的是,义务巡防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居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充分发挥了社区党员在建设平安和谐幸福社区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引领作用。社区义务巡防志愿服务队伍由小变大,吸引了众多的居民群众参与到义务巡防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平安建设大众参与的辐射带动作用,也使社区综合治理平安建设更加贴近群众生活,让大家共建“和谐邻里亲”,共享“平安观音阁”。
记者苏文娟 通讯员程秀兰
下期预告
在观音阁社区,还有一处桂林城北居民的共同美好记忆,那就是电影院。这处电影院当年承载着丰富居民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任,也留下了“人山人海看《少林寺》”的难忘回忆,下一期,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电影院,看看光阴深处的故事,听听胶片中的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