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丰富多彩 节日气氛浓厚
今年“双节”
桂林文旅交出亮眼成绩单
●详见 2、3 版
活动丰富多彩 节日气氛浓厚
今年“双节”
桂林文旅交出亮眼成绩单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已经结束。记者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双节”期间,桂林假日经济持续火爆,在文旅部门精心策划之下,各种活动丰富多彩,为市民游客送上了精彩纷呈的“旅游盛宴”,也助力文化和旅游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相关数据显示,9月29日至10月6日,我市接待游客总人数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近五成,实现旅游总消费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超六成。
A级景区引领潮头 品牌效应持续发酵
10月7日,记者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经初步预测,9月29日至10月6日,我市接待游客总人数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近五成,实现旅游总消费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超六成。其中,过夜游客近百万人次、一日游游客超500万人次。据抽样调查显示,广东、湖南、贵州、浙江、湖北、天津、北京、河北、江苏、山东为来桂林前十旅游客源地。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A级景区引领潮头,品牌效应持续发酵,是我市假日旅游市场的特点之一。
假期前4天,七星景区、象山景区(含伏波山景区和叠彩山景区)、芦笛景区、冠岩景区、桂林园博园、神龙谷等景区及相关旅游企业、酒店累计接待市民游客25.67万人次,同比增长64%。
象山景区为方便市民游客欣赏象山水月、三月争辉的夜色美景,将夜间营业时间延至晚上9点半,构建“白+黑”游览模式,将免费门票经济转型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综合经济,有力地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双节”以来,象山景区共接待197500人,同比增长115.1%。
阳朔是桂林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假期里,各景区的节庆氛围浓厚,历村月亮山、遇龙河万景码头、漓江景区观莲码头等地迎来了大批游客,漓江景区和遇龙河景区出现旅游高峰。假期前三天,漓江景区和遇龙河景区接待游客就突破12万人次。如此火爆的人气,吸引了央视再次聚焦阳朔山水,漓江阳朔段登上央视新闻联播《美丽中国》,展现了无限魅力,优美的景色和优质的服务获得游客们一致好评。
当下,“世界梯田原乡”龙脊梯田迎来最佳观赏季,层层叠叠的梯田,依山而建的寨子和连绵起伏的群山蔚为壮观。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最佳旅游乡村”的龙脊镇大寨村游人如织,被誉为“天下第一长发村”的黄洛瑶寨推出了红瑶歌舞、长发梳妆、红瑶手工制品等旅游体验项目,吸引大批游客前往。
文旅产品形式多样 市场需求得到满足
假期里,我市文旅部门推出了赏月、吟诗、看戏、观展、喜迎国庆等超百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假日气氛异常浓厚。
市文广旅局开发的“桂林微度假”微信小程序全新上线,为游客提供丰富、快捷的旅游资讯。游客可利用“桂林微度假”随时查询全市各景区(点)、旅行社、酒店推出的系列旅游优惠促销活动。其中,红溪景区推出的假日门票抖音壹元抢购,阳朔县推出的热气球、竹筏漂流、攀岩等项目,灌阳县推出的“展传统村落神韵·记魅力灌阳乡愁”嘉年华暨名优特农产品展销活动,恭城举办的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等受到热捧。而全市各景区、景点、旅行社、酒店、民宿也推出了众多旅游优惠促销活动,点燃旅游市场。
传统公园景区方面,桂林园博园开展了亲子运动嘉年华、缤纷美食狂欢节、唯美漫步荧光走、百人篝火晚会等活动;芦笛景区举办了别有“洞”听——芦笛天籁之音中秋音乐会,带来自然与艺术交融的感官体验;七星景区再现传统中秋拜月仪式,身着汉服穿越历史;叠彩山景区的千里江山数字艺术馆,可享受国宝级长卷《千里江山图》与数字技术整合带来的东方意境美学的感官盛宴;桂林非遗保护传承中心在西山公园举办“西山雅集”,邀请市民游客共同体验茶道、花道、香道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与桂林本地特色非遗项目。
此外,桂林画院、桂林美术馆、市群众艺术馆以及各县区文旅部门举办了各种主题艺术展和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极大满足了游客和市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下转03版
活动丰富多彩 节日气氛浓厚
今年“双节”
桂林文旅交出亮眼成绩单
上接02版
夜游桂林景色更美 假日旅游成为爆点
从今年“五一”假期开始,我市旅游市场呈现出一个新变化:夜游热度不断攀升。来到“双节”黄金周,夜晚的桂林大街小巷热闹持续。
假期以来,我市各公园、景区、宾馆、街区等提前谋划,积极“上新”文旅产品,致力打造桂林夜游新名片。以十字街片区为市中心,两江四湖的环城水系延伸出去,山水、文化、美食、市井、潮流在此交汇。
夜幕降临后,乘船游览两江四湖是不少游客的首选。桂林城徽象鼻山、玻璃桥、日月双塔、阳桥浮雕、榕湖九曲桥、凯旋门、红桥、木龙湖等景观,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璀璨。行走在王城根下的市井街巷、名人府邸,只见大红灯笼、彩灯装点了古韵,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感受,夜色中的逍遥楼分外雄伟,具有历史底蕴的东西巷集吃住行娱购为一体,成为游客的必游之地。
除此之外,绚丽多彩的滨江路,烟火气满满的新潮夜市悦兴部落、板路街、庙王街等等,都是市民游客向往的去处。在这些地方,市民游客特意来打卡,三五好友围坐,感受热闹的节日氛围和漓江边的烟火气息。
“朋友从四川来桂林,我专门带他们来感受桂林的夜市文化。除了特色小吃,还可以看文创和表演,感觉真不错。”家住秀峰区的市民陈先生带着朋友在兴进悦坊边吃边逛,玩得不亦乐乎。
文旅市场运转有序 服务质量有效提升
“双节”已经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事实上,为了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我市文旅部门和景区、景点在各方面做出提前谋划和调整,以服务好广大游客。
节前,我市派出多个工作组到基层一线督查检查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检查旅行社、A级旅游景区、文化娱乐场所等文化旅游行业单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等情况,督促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切实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假期里,我市派出检查、暗访人员,对重点旅游景区(点)、重点接待酒店、重点旅游县(区)等开展安全检查或暗访,并在发现个别问题后要求立即整改完善。
八天假期,我市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短信、新媒体平台等,及时发布旅游景区(点)的交通、住宿、旅游、天气、卫生等信息,向游客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保障,各级文旅部门每天派出工作人员到重要点位检查指导,督促切实落实落细责任,确保旅游市场运转有序。这个假期,我市文旅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未发生重大紧急事件或文化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事件。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我市旅游市场交出亮眼成绩单。市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市文旅市场掀起的消费热情,折射出桂林文旅消费市场的强大韧性和内需活力。
记者马翔 文/摄(除署名外)
节前都是“宝” 节后成烦恼
吃不完送不走的月饼怎么办?
刚刚过去的小长假,本地许多销售月饼的商家都在清仓甩货,原本一两百块钱的月饼礼盒只需五六十块钱,还有商家更是在打折的基础上再买一送一。虽然距离中秋节已经有一周多时间了,但还有不少市民表示,不仅商家卖不完,自己家里的月饼更是吃不完,成为了“甜蜜”的烦恼。
那么中秋节过后,吃不完的月饼该如何处理?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商家 月饼价格“大跳水”
10月6日上午,记者在叠彩区万达广场超市内看到,目前只剩下一个货架上还有售卖散装月饼,最便宜的月饼1.5元一个,价格稍微贵一些的月饼也都打了3折到5折不等。这些月饼大多是常见的莲蓉、五仁、香辣牛肉、草莓、凤梨等口味。
“节前买的月饼礼盒大多数都是一两百块钱,折合下来每个月饼也要十几二十块钱一个,现在中秋节过了一个星期,好多月饼价格都降到个位数了。”正在选购月饼的李先生说。
在下梁江路的一家超市内,货架上还摆放有一些月饼礼盒,记者看到原价79.8元的月饼礼盒现在只要29.8元,还有原价218元的月饼礼盒现在只要65.8元,基本上都打折到了3折左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货架上摆的这些就是剩下的库存了,中秋节过了以后基本上就没什么人买礼盒装的月饼了,但是陆陆续续还有些顾客买一些散装月饼。
叠彩区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记者看到有一家销售月饼的临时摊点挂着“最后一天买一送一”的牌子,吸引了一些市民前去购买。摊点上大多数月饼的价格在每个15元左右,买一送一折合下来一个月饼只要几块钱。销售人员说:“今天最后一天,先卖完就先收摊了,卖不完的话就退回公司统一处理。”
在叠彩区另一家大型超市内,已经是完全见不到月饼的影子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绝大多数品种的月饼在中秋节前一两个星期就卖完了,剩下的月饼在中秋节后一两天没卖完也统一撤柜了。
市民 月饼根本吃不完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大多数人表示家里还剩下不少吃不完的月饼。
“今年中秋节收到了8盒月饼,真的是太多了根本吃不完。”家住圣隆路附近的黄先生说,家里只有他和妻子儿子3个人,亲戚朋友送这么多月饼来实在是觉得有些浪费,但也不好拒绝别人的一番好意。他打算让儿子带一些月饼去学校分给老师和同学们,剩下的就放在冰箱里,当零食慢慢吃。
“传统月饼大多重油重糖,吃一两口就腻了,家里人都不怎么喜欢吃月饼,但是直接丢了又觉得可惜,只能放进冰箱里保存起来。”家住芳华路附近的吕先生说,中秋节的时候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习惯性地赠送月饼,但是真正喜欢吃月饼的人并不多,许多月饼都是在家里放过了保质期以后丢掉。
“丢掉那么多月饼怪可惜的,希望以后大家从源头上减少浪费,数量上少买一些,礼轻情意重,中秋节有个祝福的意思就很好了。”吕先生说。
家住群众路附近的文先生告诉记者,他在网上看到有人倡议将吃不完的月饼捐赠给困难人群,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方式,但是目前在桂林市没有见到有相关的慈善机构组织这种活动,希望以后能有相关活动给市民们提供一个方便的捐赠途径。
也有部分市民表示,吃不完的月饼就直接扔掉了,或者拿来喂流浪猫流浪狗。
医生 尽量不要长时间保存
经过一个黄金周,家中的月饼如果实在吃不完又不想扔,能不能低温保存?对此,记者也采访了相关专科的医生,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月饼高糖、高油脂的特点也决定了月饼的保质期有限,因此月饼最好吃新鲜的,尽量不要存放尤其是长时间存放,否则高糖、高油脂的月饼里很容易滋生细菌,会增加食用者腹泻的危险。如果月饼确实一时吃不完,可放入食品袋内或糕点盒内保存。软式月饼放进干净的篮子里挂在通风处。也可将软硬两类月饼分层堆放在食品柜内。那种吃不完就放在冰箱里“长期保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此外,老人小孩不宜多吃月饼。据了解,每年由于多吃月饼引发消化道疾病患者不少。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这些人往往是“三高”人群——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以及一些冠心病病人。吃月饼过多,还容易使原有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的患者再度复发,引起剧烈的胆绞痛及上腹痛。另外,医生还提醒,由于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老人消化吸收能力较差,所以,儿童和老人都不宜多食月饼。
支招 月饼和包装都可以“变废为宝”
其实月饼还有许多其他的处理办法,通过再加工,改善月饼甜腻的口感,做成一道新的美食。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月饼切成小丁做成蔬菜沙拉,这样的沙拉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也很好地解决了月饼甜腻的问题。”家住芦笛路附近的董女士说,基本上任何口味的月饼都可以拿来制作沙拉,既简单又方便,她家吃不完的月饼很多都是这么解决的。
家住七星路附近的周女士则把月饼做成了主食和甜点,“莲蓉、豆沙、枣泥等甜口的月饼可以把馅料挖出来包包子,如果嫌麻烦的话也可以直接把月饼切成小块或者捣碎了拿来熬甜粥,这样就可以很好地稀释月饼的甜味。”周女士还告诉记者,这些甜口的月饼除了拿来做包子熬粥,还可以把月饼捣碎了加入牛奶、水果等材料,放入冰箱冷冻以后做成冰淇淋,小朋友们十分爱吃。
家住春江北路附近的赵女士还把月饼做成了饼干,成品颇受家人朋友欢迎,还有朋友专门把家里剩下的月饼拿来给她做成饼干。“像五仁馅、香辣牛肉馅等这些偏咸口的月饼,可以直接捣碎以后加入面粉和少量水拌匀,再擀成小饼放进烤箱200℃烤25分钟就制作好了。”赵女士说,这样烤出来的饼干吃起来口感很像鸡仔饼,因为制作过程中没有额外添加油和糖,所以吃起来不会腻。
除了月饼本身以外,月饼的包装盒也可以再次利用起来。家住芦笛路附近的蒋先生就把大月饼礼盒做成了收纳盒,摆在家里鞋柜上,平时用来存放钥匙和一些小工具,月饼礼盒里的小包装盒则拿来当针线盒。“其他的纸盒、硬纸板等就拿来跟小孩一起做手工,培养小孩的动手动脑能力。”蒋先生说,跟孩子一起做手工,既增进了亲子关系,也在实际行动上从小就给孩子树立了环保节约的观念。
记者李贝 文/摄
消费掀热潮 活力再释放
——2023中秋国庆假期盘点
高速公路川流不息,景区景点“人从众”,大型商超人气火爆,电影市场红火向好……今年恰逢中秋、国庆双节并行,超8亿人次出游、国内旅游收入超7500亿元,持续上涨的热情、不断刷新的数据,映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彰显着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
双节合一
“中国红”与“民族风”相映成景
10月1日,天安门广场,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万游客在此见证五星红旗迎着第一缕阳光冉冉升起。来自云南的姜宇带着刚上小学的儿子,专程赶来。“10年前我第一次看升旗仪式,今年是孩子第一次观看,希望他能铭记这一天。”
在沈阳,红色展览走进社区,社区居民聆听党课党史,深入了解东北人民如何在党的领导下走上奋斗发展之路;在延安,红色演艺吸引游客,人们在红色革命舞台剧中沉浸式体验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在杭州,当中国运动健儿走上领奖台、当国歌在场馆内响起,人们的爱国情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中秋国庆相连,家国共融相依。这个假期,深入人心的不只有红色主题活动,与中秋、传统文化相关的“民族风”,也在各地掀起热潮。
在成都,新“十二月市”开门迎客,人们着传统服饰,观唐宋历史,品味千年成都商贸繁盛、烟火十足;在重庆,非遗民俗展精彩不断,万盛金桥吹打、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等表演令人惊叹“不虚此行”;在扬州,人们通过传统仪式寄托月圆人圆的美好愿景。
人流如潮
文体旅融合趋势明显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中秋节、国庆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同比增长71.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同比增长129.5%,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5%。
8天假期,让人们的出游需求集中释放。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旅游市场呈现出几大新特点。
——中长线游成主流。东方邮轮“梦想”号邮轮开启天津至韩国济州岛的首航之旅;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通航点增加至30余个;国人在欧洲、大洋洲、南美洲等旅游国家的租车订单量明显上涨……
与前几年火热的本地游、周边游相比,今年随着人们流动加速,从跨城到跨国,出行半径显著增加。
——亚运游、小众游市场火爆。假期期间,杭州亚运会赛事火热进行,前往杭州观赛、旅游及休闲娱乐场景的出行需求进一步攀升。滴滴出行的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杭州网约车出行需求比去年同期上涨超50%,顺风车出行需求比去年同期上涨超40%。
美团数据显示,今年假期不少小众城市酒店订单量较2019年增幅显著提高,林芝、万宁、汕尾、临沧等住宿订单量翻倍增长,全国服务零售日均消费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153%。
——文体旅融合趋势明显。假日期间,上海迪士尼乐园、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武汉黄鹤楼等文化地标成为热门目的地;成都、长沙、重庆、广州、西安等富含“网红”文化的城市更受青睐。飞猪数据显示,近一个月“研学游”搜索热度同比去年增长超2.6倍,“汉服旅拍”搜索热度同比去年增长超五成。
业内人士认为,从需求侧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多元化,激发游客出游的触点越来越小,一支视频、一顿美食、一次赛事、一场音乐节,都可能促成“说走就走”的旅行。
市场升温
消费潜力进一步激活
酸甜酥脆的锅包肉、营养丰富的参鸡汤……中秋、国庆假期期间,位于吉林省梅河口市的英兰朝族饭店人气火热,午餐时间门前坐满排队等位的客人。
“客流达到平时的4倍以上,每天从早忙到晚。”饭店负责人李英兰说,今年以来梅河口旅游的火爆带动了餐饮消费,这个假期,饭店单日最高营业额比2019年增长了近3倍。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国内消费市场充满活力。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假期前7天,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9%;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同比增长94.7%,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164%。
全国各大商圈纷纷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北京华熙LIVE·五棵松举办花灯巡游等活动,为消费者带来沉浸式互动体验;温州世贸银泰百货打造节日市集,并派送上万张市集消费券;上海月星环球港推出系列首发首秀活动……
假期期间,节庆礼品、绿色智能家电等商品线上线下销售火热。在京东平台,低温月饼、水果礼盒等多个品类商品销售旺盛,假期婚庆鲜花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苏宁易购数据显示,假期全国门店空气净化器、节能热水器销量同比增长52%和128%。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将持续组织开展各类促消费重点活动,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为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贡献力量。
丰富多样
文化市场火热向好
战争片、动作片、喜剧片、动画片……纵观今年国庆档的电影市场,共有十余部新片上映,影片题材类型多样,有效丰富了假期文化生活。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6日,2023国庆档(9月29日至10月6日)档期内总票房突破26亿元,其中《坚如磐石》票房成绩领跑。整体来看,《志愿军:雄兵出击》等以现实题材为基础的影片与《前任4:英年早婚》等喜剧片,激发观影消费动能,为电影市场的复苏向好贡献了力量。
多地群众活动和文艺演出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文化和旅游部节前公布的40个全国旅游演艺精品项目吸引众多观众,热门项目一票难求;北京市推出各类文化活动超2000项近万场次,其中包括1862场线下文化演出;上海歌剧院舞剧团的舞剧《嫦娥》、西班牙塞维利亚弗拉门戈舞蹈团舞剧《卡门》等精品剧目在广州轮番上演,带给人们更多视听感官享受……
9月17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我国第57项世界遗产。假期中,这一新晋世界文化遗产迎来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旅游打卡热潮,千年茶文化令游客徜徉流连。
“新业态引领文化和旅游产业提质升级。”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力表示,将引导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艺术展览、文旅展会、文体赛事等新场景有序发展,成为旅游发展新动能。
据新华社
以总理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哈马斯宣称俘虏多名以色列人
针对7日爆发的新一轮巴以冲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天宣布,以色列进入“战争状态”。与此同时,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当天发表视频声明宣称,确认在军事行动中俘虏了一些以色列人。
内塔尼亚胡当天说:“哈马斯今早对以色列国及其公民发动了突然袭击。”他表示,这不是普通的军事行动,是“战争”,他已指示动员预备役部队进行还击,“敌人将付出前所未有的代价”。
据以色列医疗部门7日消息,新一轮巴以冲突已造成至少40名以色列人死亡、500多名以色列人受伤。另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消息,以军当天空袭加沙地带多处目标作为报复,已造成一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一名在以色列的中国工人被流弹击伤,目前已送往医院治疗。
当天早些时候,哈马斯向以色列南部和中部地区发射2000多枚火箭弹,耶路撒冷罕见地遭到多轮火箭弹袭击,全城响起防空警报。新华社记者目击以色列民众纷纷躲进避难室躲避空袭,耶路撒冷上空出现火箭弹留下的白色痕迹,并多次听到以方拦截火箭弹时发出的巨大声响。
以色列军方证实,20多名巴勒斯坦武装人员越境进入以南部,并与以军发生冲突。社交媒体发布的视频显示,多名身着军装的蒙面武装人员持枪乘坐皮卡车出现在以色列街头,现场响起密集交火声。以军表示,以色列南部多个犹太人定居点被巴勒斯坦武装人员控制,以军正在与他们进行巷战。
目前,以色列已关闭机场和陆路口岸。以南部居民被告知不要外出,其它地区民众不要远离避难室。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7日提醒在以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当地安全形势,切实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安全。如遇紧急情况,及时报警并与使馆取得联系。
据新华社
从秋分到寒露 亚运会今日闭幕
山水相逢,终有一别。杭州第19届亚运会将于8日闭幕,闭幕式将于今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举行。
每次大型体育赛会的闭幕式都像一场嘉年华,8日适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据主创团队透露,闭幕式将把“大莲花”打造为一个“亚运花园”,全球首创的“数控草坪”将为观众带来绝佳的视觉感受。
与开幕式点火方式一样,亚运圣火的熄灭方式届时也将是一大看点。据悉,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火炬人”会在闭幕式上再次亮相,而且还拥有了自己的名字——“弄潮儿”。
可以预见的是,和开幕式与最后一棒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塔一样,“弄潮儿”也将参与到熄灭圣火的仪式之中。届时“弄潮儿”将以何种方式、与谁一起熄灭主火炬塔,将是闭幕式的最大悬念。而在见证亚运圣火熄灭后,“弄潮儿”将如何离开,也令人颇为期待。按照总导演沙晓岚的说法,“这将是一个非常温暖和动情的经典瞬间”。
在杭州亚运会赛场内外,涌现了大量精彩瞬间和动人时刻,这些令人难忘的记忆也将在闭幕式上通过短片的形式一一重现。届时观众们可以仔细寻找,看看自己心中的那些高光表现和动人时刻有没有入选其中。
综合新华社
零封日本队
中国女排九夺亚运会冠军
在昨晚进行的杭州亚运会女排项目决赛中,中国女排3:0战胜日本队,以六战全胜且一局未失的战绩成功卫冕。这是中国女排第9次获得亚运会冠军。
由于此前在巴黎奥运会资格赛中表现欠佳,未能获得直通资格,因此亚运会比赛对中国女排而言至关重要,球队需要借助这项洲际赛事迅速调整,重回正轨。
作为亚运会卫冕冠军,中国女排此行目标就是夺冠。过往历届亚运会比赛中,中国女排斩获8金3银1铜共12枚奖牌。
在进入决赛之前,中国女排分别以3:0的相同比分战胜了印度队、朝鲜队、韩国队、越南队和泰国队,队伍并未受到太多考验。
中国女排目前排名世界第6,日本女排位居世界第9,后者在半决赛中3:1淘汰了越南队。
由于并未派出全主力参加亚运会,这支日本女排的整体实力对比此前巴黎奥运会资格赛时肯定有所下降,不过包括西川有喜、长内美和子、田中瑞稀、中川美柚等人都是2022年女排亚洲杯冠军队的成员。
李盈莹赛前也表示,中国女排要做好充分的困难准备,决赛会是一场艰苦的较量:“日本队非常顽强,我们要发挥好网口的优势,全力以赴、拼尽全力去争取这块金牌。”
不过在这场决赛中,日本队未能给中国女排制造太多威胁。攻防两端,中国女排数据全面领先,特别是拦网环节。仅用时21分钟,中国队25:15拿下首局。
第二局,日本队通过调整状态有所提升,但中国女排一直保持着比分上的领先,并以25:21再下一城。第三局,节奏依然被中国女排掌控。面对强有力的拦网,日本队始终没有找到太好的破局方法。拿下第三局后,中国女排顺利卫冕,六场比赛一局未失。
至此,中国女排打完了年内最重要的两项赛事——巴黎奥运会资格赛与杭州亚运会。从结果上看,有喜有忧。第9次获得亚运会冠军固然可喜,但未能提前锁定巴黎奥运会资格,这也暴露出球队在对抗世界顶尖强队时还有欠缺。
虽然未能直通,但中国女排获得巴黎奥运会资格的希望还是很大。除以世界排名锁定入场券的方式外,由于目前尚无亚洲球队直通,中国女排只要在明年截止线前稳住亚洲第一的排名,就可以参加奥运会。只要球队后续发挥稳定,保住当前排名,日本队很难实现反超。
面向巴黎奥运会,在未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女排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由于两年前在东京奥运会上意外折戟小组赛,因此球迷对中国女排在巴黎强势反弹抱有很高期望。
能否接住这份期待,就要看女排姑娘们的了。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
8日21时16分寒露:
兰衰花始白 荷破叶犹青
新华社天津10月7日电(记者周润健)“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北京时间10月8日21时16分将迎来寒露节气,这是深秋的节令。此时节,露水盈盈,寒气渐重,随着最后一批鸿雁南飞,冬天的脚步开始隐隐走来。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第五个节气。如果说白露是由炎热向凉爽的转折,那么寒露则是由凉爽向寒冷的过渡。
这段时间首先会出现“终结”性质的物候特征,比如寒露三候中的初候“鸿雁来宾”。鸿雁俗名大雁,是随着季节变换而南北迁徙的候鸟,古人观察到鸿雁的这一习性,便将其作为岁序更迭和气候变化的一个标志。在二十四节气中,多次以鸿雁之飞作为时间信号和物候特征,如雨水三候中的第二候“候雁北”、白露三候中的初候“鸿雁来”、小寒三候中的初候“雁北乡”等。
在由国庆看来,“鸿雁来”与“鸿雁来宾”相比少了一个“宾”字,意在以示先后之别。
他解释说,鸿雁南飞并不是同一时间、同一批次,它们因所处地区不同、气候不同、距离不同等原因,有的早早南归,有的迟迟未动。古籍中记载“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意思是说白露时节先期到达南方的鸿雁,很像是率先回家迎客的主人,而寒露时节南飞的鸿雁已是最后一批,又仿佛是姗姗而来的客人。
同为南飞鸿雁,有先来后到,也有主宾之别,古圣先贤在遣词用句上的考究,准确表达了一个时段气候变化上的开始与结束。随着鸿雁南飞的终结,深秋已至,天气渐寒。
民谚曰:“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意思是说,大雁来了,离下霜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这一自然现象也引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咏雁”情结,借南飞雁来寄托对故土、故乡、故人的思念之情。
大雁不仅带来冰凉秋霜,也带来斑斓秋色。寒露时节,秋色渐渐浓重起来,从北到南铺天盖地般展现出来:北方层林尽染、如霞似锦;南方红黄夹杂、俏丽多姿。
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秋景,不妨约上三五好友到山野郊外,登高远眺,与蓝天低语,向白云招手,既赏心悦目,又怡情养性。
观展
5日,桂林美术馆内,一家三口在观看“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展”。孩子坐在爸爸的肩膀上,饶有兴致地欣赏着一幅幅生动的版画作品。 记者李凯 摄
“秋吃果 冬吃根” 不妨这样试一试
“秋吃果,冬吃根”是中国传统养生观念的一种,意指秋季多吃水果、坚果,冬季多吃根茎类食物。古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季节变化的观察,认为在对应季节吃这些食物更有益健康。这种说法放在当下也很有道理。
秋天的水果,如苹果、梨、柿子、葡萄等,大多能健脾补气、开胃助消化,帮助身体吸收更多营养。此外,还具有清热润燥、生津止渴的作用,有助预防秋季干燥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秋季水果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比如苹果富含膳食纤维和钾,有利于控血压;梨含有丰富的钾,有助保持呼吸系统和心脏健康;柿子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对提高免疫力有一定好处;葡萄富含抗氧化物质,有助预防心血管疾病。建议大家换着样吃,每天摄入200-350克为宜。
秋天也是很多坚果的成熟期。作为植物的种子,坚果具有安心养神、健脾养肺的功效,体虚者秋天常吃,有助补养元气。入秋后,昼夜温差较大,心血管负担加重。坚果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丰富,能调节血脂,是名副其实的“护心食物”,因此很适合秋天食用。坚果镁含量较高,常吃可调节情绪,有助预防秋季抑郁。
除了这些共同优势,不同坚果各有营养特长。杏仁是维生素E的最佳食物来源之一,有助皮肤保湿。秋天多吃点杏仁,可对抗秋燥带来的皮肤干燥和紧绷感。杏仁可以直接吃、煲汤,也可以做成杏仁糊等糕点。榛子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B6等,可作为一种天然的多元维生素食用。花生物美价廉,脂肪酸构成较合理,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超过80%,有助调节血脂。建议每周摄入坚果50-70克,相当于每天吃带壳葵花瓜子20-25克(约一把半),或花生15-20克,或核桃2-3个,或板栗4-5个。
冬季适合多吃根茎类食物,比如山药、萝卜、莲藕、牛蒡、红薯等,其中大多富含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为人体提供充足能量,增强机体御寒力,是“冬补”的好选择。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成分,可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其中的黏液蛋白还有助降低血糖。山药可以炖煮或炒制,也可制成山药粥或山药糕。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消化酶,能促进消化,具有“消积滞、清热、化痰、理气、宽中、解毒”的功效,民间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萝卜可生食或炖煮,也可制成萝卜干或萝卜汤。红薯营养均衡,可刺激肠道蠕动,预防冬季因上火导致的便秘。红薯最好蒸着吃,或切块后放到粥里煮,以保留其营养成分。
据《生命时报》
“双节”期间
全市道路交通平稳有序
本报讯(记者苏文娟 通讯员聂梦娴)中秋、国庆“双节”长假期间,全市道路未发生长时间、大范围交通拥堵,未发生较大事故,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有序。
假期里,我市进出城路段、前往各县(市)的高速公路车流量明显增长。秀峰区文化宫、中心广场,七星区万达广场等商圈周边道路,象山景区、七星公园等景区路段,桂阳公路、凯风路、桂磨路、翠竹路等进出城道路,以及通往阳朔、龙胜等旅游热门景区的高速公路均出现了人流量、车流量集中的情况。其中,阳朔县迎来游客高峰,从9月29日起,遇龙河景区、十里画廊、兴坪等景区车流量持续增长。截至10月6日下午5时,全市交警共出动警力6000余人次,帮助群众50余次。
此外,针对高速公路易拥堵路段,桂林交警提前制定交通疏导和分流绕行方案,并紧盯服务区(停车区)停车秩序,坚决杜绝停车区车辆外溢到高速主线的现象,最大限度消除隐患,确保道路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安全、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