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5天票房仅5000万元 豆瓣评分5.2
为何三大影帝也救不活《断网》?
桂林晚报
2023年03月09日

《断网》海报
警匪动作片一直以来都是香港电影的拿手好戏,但拍了这么多年,要想再出新意,并不容易,于是,开拓新的题材和领域,就成为了给类型电影注入新意的重要手段。正在热映的《断网》走的就是这个路线。
《断网》由郑保瑞编剧,黄庆勋执导,郭富城、任达华、林家栋三大影帝主演。这样的阵容,可谓是一部大制作了,但市场反应并不如意。上映5天只取得了5000万元的票房,远低于预期。
该片的豆瓣评分仅有5.2分。有网友认为,虽然影片在金融犯罪题材上有创新,但影片中网络世界的特效画面却非常粗糙,缺乏想象力。此外,片中出现的警察,连基本的破案常识和技术都不具备,十分降智。
高点映口碑成摆设
我们从头梳理《断网》从超预期逐步跌回平庸的过程。
第一点,单刀直入地说,相较于刘德华、甄子丹这样的超头部港星,郭富城的市场号召力确实要差上一截。
在目前内地港片票房榜上,郭富城一番主演的最高票房项目还是来自2016年的《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11.98亿元——这很大程度得到了春节档的加成。而除了近期另一部《风再起时》之外,郭富城的再上一部港产片《麦路人》累计票房仅有1802.7万元。
因此尽管《断网》看似是近两周上映新片中体量最大的一部,拥有港式犯罪题材+监制郑保瑞、导演黄庆勋+郭富城、任达华、林家栋三影帝组合这样的优秀班底配置,但在前期热度上,并没能造成太大的市场反响。
片方或许也有在热度方面的考量,决定让《断网》改走口碑路线,在映前采取了小规模点映的形式率先释出优质口碑。这确实换来了猫淘点映9.2的优质口碑,但这个动作却也为影片后续埋下了更大的雷。
这便是《断网》的第二点问题,失效的宣发策略。
在映前阶段,《断网》的热度始终处于低位,一方面源于主演流量有限,另一方面也在于宣发策略的不出彩。
首先,《断网》虽在3月3日形成了独占之势,拥有极为宽松的档期环境,然而影片上映日期总体还处于三月冷档期,接下来便是三八妇女节,对于一部男性向的电影来说,基本上没办法获得额外的档期加成。
其次,众所周知,影片点映就是为了抢跑,提前发酵热度口碑。但此次的《断网》几乎可以用无效点映来形容,一来在点映过程中片方缺乏匹配的营销动作,二来此次点映也没能把口碑发酵开来,整部电影的存在感可以用稀薄来形容。
正式公映之后,《断网》的猫淘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豆瓣评分也只有5.2而已。
电影制作技术撑不起艺术野心
《断网》的最大问题,在于电影制作技术撑不起艺术野心。
1999年,基努·里维斯主演的《黑客帝国》一经问世,就震惊了世界影坛。影片对于网络世界的逼真描绘和想象力十足的视觉营造,直到现在也很难被超越。《断网》讲述的也是网络世界,是利用网络“洗钱”的犯罪活动。为了让观众对于网络世界中的“洗钱”交易有一个直观的体验,影片也采用了类似《黑客帝国》的做法,就是让角色进入到网络世界里,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但遗憾的是,影片在特效制作的水准和想象力上都太平常,本该是影片最大的看点,最后却成了观众吐槽最多的地方。甚至有观众认为,有些网络大电影的特效也要比《断网》有水准。
虽然现在的观众一刻也离不开电脑,但当创作者把诸如“防火墙”“杀毒软件”“暗网”“重置”“人工智能加病毒”这些概念在影片中大量使用时,还是让人看得有点头晕,毕竟,普及电脑知识并不是观众来看电影的主要目的。为了让观众体会到紧张感,影片不得不在其中加入了多场追车和打斗的戏份,郭富城扮演的网络安全主任卓家俊也从一开始刻板沉默的“码农”摇身一变成为了以寡敌众的动作高手。其中有一场在悬空玻璃上的打斗戏,更是让人想起了此前黄飞鸿电影中的桥段。
说是三位“影帝”同台飙戏,但故事的真正主角是卓家俊和反派上司陈明志(林家栋饰)。可能是为了宣传效果,影片给了任达华饰演的调查科督察孙斌不少镜头,但其实这个角色纯属多余,他的各种“低智”操作也引起了不少观众的不满,比如让证人自己把证据送到警局来,也不对证人的家属采取保护措施,这些基本常识的缺失,让这个人物彻底沦为“工具人”。
影片前半部分以展现网络世界里的奇观为主要卖点,但受制于特效制作技术的不足和想象力的匮乏,并不能有效调动起观众们的兴趣。后半部分才是传统的警匪动作片的模式,中规中矩。
说《断网》是一部科幻犯罪片,也说得过去,这种创新精神值得称赞,但创作者对于此类题材的制作难度预估不足,说白点,就是电影制作技术难以支撑起艺术野心。早知如此,还不如一开始有意缩减那些网络世界的“五毛钱特效”,将重点放在营造卓家俊的心理氛围和刻画他跟陈明志之间的个人较量,这样或许更能引起观众们的共情。
据《北京日报》、犀牛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