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年糕
桂林晚报
2023年01月11日
■厉勇
老家在农村,从小到大,家里几乎每年都会打年糕。烙印在记忆里的,是年糕满满的温暖和幸福。
年糕年糕年年糕,讨“一年比一年高”的彩头。小时候,仿佛只有春节才吃得到,所以每到年底,我就巴望着爸爸妈妈早点打年糕。
家乡的年糕有两种,一种是糯米年糕,另一种是粳米年糕,以粳米为主,加少量糯米,俗称“晚米年糕”。我家以后者为主。爸爸妈妈会把今年刚刚收成的新米浸泡在一个水桶里,七八十斤甚至一百多斤白花花的粳米在水里吸收水的灵气,白泡泡浮了起来,多了起来,这中间会换一次水。在它彻底发酸之前,沥干水分,送去年糕加工厂,用机器把年糕打出来。有时也会加些糯米,这样打出来的年糕更糯更软,口感更好。
有一阵子,村里有户人家专门找来了打年糕的师傅和机器,给村里人加工年糕。那临近过年的日子,就成了盛大的节日。
我们这些小孩子,天天泡在闹哄哄的年糕房里,没错,那里不光有热闹的忙碌场景,还有新鲜出炉的年糕。我们跟米泡在水里的情形完全一样,完全把那里当成了家。新打出来的年糕,热乎的香气在房子里四处弥漫,我们这些小馋虫就用甜蜜的讨好的话,从大人那里赏得一条年糕——刚出炉的长条形的年糕味道最糯软,而且热气腾腾,香气浓郁,让人食欲大开,像我这样的小孩子都能一下子吃两三条。
新打出来的年糕,需要立即叠起来,所以,村里的家庭妇女好多都在那里帮忙,年糕像流水线一样从机器里跑出来,一双双大手麻利地把它们一条条极有秩序地码起来,一摞一摞的,然后主人将它们放在箩筐里,挑回家。
吃年糕的方式很多,可以在炭火里烤得外焦里嫩,可以炒青菜,可以切成段放在白粥里一起煮……
外公也很喜欢吃年糕,每个春节,外公都不辞辛劳,从外地来我们家,拎好几十条年糕回去,也不嫌重。
年的车轮一圈一圈往前轧,父亲早早去世,连外公也离开我们好几年了,我则成了一个中年人。这中间,人世的变化,已经颇有沧海桑田的味道,但不变的是,我们家依然每年还打年糕,我始终还喜欢吃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