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为疫情,市民获得了一个超长“假期”,不少市民在练就各种厨艺的同时也埋下了“增肥”烦恼。近日,不少市民在微信朋友圈吐槽“疫情肥”,与此同时,减肥成了朋友圈的一个热词。 不少市民吐槽“疫情肥” “我身高1.74米,体重66公斤,原本的标准体重,几个月内硬生生的变成了超重体重。”家住九华路的伍先生,最近在微信朋友圈吐槽自己“肥得变样”的烦恼。原来,伍先生是一个运动达人,平常总是非常注重自己的体形。但是,从春节至今,他的体重从66公斤飙升至75公斤。谈起体重飙升的原因,无外乎就是自己吃得太多,运动得太少。 伍先生说,春节本来就是容易体重飙升的一段时期,活动频率减少,再加上大鱼大肉、各种碳酸饮料,很容易长胖。更重要的是,今年疫情期间,出门的频率少,几乎是天天呆在家里做各种美食、品尝各种美食,然后就是躺沙发、看电视、吃零食,肥肉就不知不觉地增加了。 因为伍先生做的是销售,复工复产后也很少去办公室。最近,因为工作量增加了,去办公室的频率多了起来“同事们都说我‘长圆了’,这个评价,太扎心了。” 家住解东社区的蒋女士,最近也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体重对比图。去年春节前,她晒出的体重是60公斤;5月底,她的体重是67.5公斤,还配上了哭泣的表情。蒋女士说,她身高1.6米,原本体重就不怎么轻盈,漫长的寒假过后,她的体重再攀“高峰”。特别是到了夏天穿上换季的衣服,才发现去年穿着合体的裙子、T恤等,都得放进衣柜,原因就是自己太胖了。 此外,还有不少市民也纷纷在微信朋友圈吐槽“疫情肥”,表达着增肥后的无奈和愁闷。 市民掀减肥热潮 家住七星区鸾西一区的覃女士,因为过去的几个月期间体重增加10斤左右,选择了去一家美容美体中心减肥。覃女士说,她自己本身不爱锻炼,在很短的时间内没法减肥,只好去美容美体机构体验一下,“毕竟花了钱,才能忍住嘴,才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 与覃女士选择去美容美体机构减肥不同,伍先生决定依靠锻炼和合理饮食相结合的方式减肥。伍先生说,“疫情肥”产生的根源,就是吃得太多,运动得太少,他相信:只要能管住嘴,迈开腿,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体重一定能恢复到标准水平。如今,坚持运动减肥一个月左右,他的体重已经由75公斤降至72公斤。 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减肥机构在这两个月期间纷纷涌现。从观音阁往芦笛路方向,再延伸至清秀路,约2000米左右的街道两旁,有4家减肥机构。居住在这一带的市民罗女士告诉记者,这4家减肥机构其中有3家为最近一个月新开。 在九华路经营着一家中药养生店的秦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店原本主营中医按摩,中医减肥只是附带项目。从今年4月至今,很多顾客来咨询中医减肥项目。从5月初至今,每天来该店做中医减肥项目的人络绎不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疫情期间有增肥烦恼的顾客,大家都想尽快甩掉肥肉,恢复健康体重。” 营养学家:减肥需讲究安全和科学 虽然减肥成了当下不少市民的紧急需求,但是如何安全、有效地减肥,依然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对此,桂林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营养科主任谢琪说,健康地减肥,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安全和科学的方法。 谢琪说,医学减肥分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低能量、低营养模式,就是控制总能量,降低总的营养物质摄入的模式。第二种是高蛋白模式,就是尽量不吃主食,多吃蛋白质,动员脂肪来供能。第三种是轻断食模式,也称间歇式断食,指的是一周中5天相对正常进食,其他2天(非连续)则摄取平常能量的1/4。 “每一种减肥方式,适合不同的人群。”谢琪说,比如肾功能不全的人群,不适合高蛋白减肥模式;而轻断食模式,适合需要减肥的年轻女性。 “要选择合适自己的方式,才能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谢琪说,健身人士长期保持相应的运动与饮食习惯,才不会有增肥的烦恼。而需要减肥的人群,需要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理的减肥方法并持之以恒,才能健康、安全、有效地达到减肥的目的。 记者秦丽云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