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宝宝睡眠知多少
——婴幼儿睡眠指导篇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2月13日 来源:桂林日报
□申炎杰(桂林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2020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中国”。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
家长的不良睡眠卫生对孩子的睡眠质量也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导致孩子出现哄睡难、易惊醒、昼夜颠倒,缠着家长陪睡等现象。年龄越小,睡眠问题发生率越高,据调查,28%—40%的0—3个月婴儿有睡眠问题。
一、行为性失眠原因——不恰当养育
1.缺乏正确的睡眠养育知识;
2.养育方式不当(入睡、夜醒处理时过度安抚);
3.阻碍儿童自我入睡能力的发展;
4.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口渴或过饱,环境等因素均会导致睡眠不安。
二、宝宝一天睡多长时间才算合适
《中国0—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睡眠推荐量:
1.0—3月推荐睡眠时间(13—18小时/天)
2.4—11月推荐睡眠时间(12—16小时/天)
3.1—2岁推荐睡眠时间(11—14小时/天)
4.3—5岁推荐睡眠时间(10—13小时/天)
三、儿童睡眠卫生指导
睡眠环境
1.卧室应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2.可在卧室开盏小灯,睡后应熄灯;
3.不宜在卧室放置电视、电话、电脑、游戏机等设备。
睡床方式
1.婴儿宜睡在自己的婴儿床里,与父母同一房间;
2.幼儿期可逐渐从婴儿床过渡到小床,有条件的家庭宜让儿童单独一个房间睡眠。
睡眠姿势
1岁之前宜仰卧位睡眠,不宜俯卧位睡眠,直至婴幼儿可以自行变换睡眠姿势。
规律作息
从3—5个月起,儿童睡眠逐渐规律,宜固定就寝时间,晚7:30—8:30就寝较合适,一般不晚于9:00,但也不提倡过早上床。
节假日保持固定、规律的睡眠作息。
四、婴儿期睡眠时间
1.帮助孩子学习识别白天和黑夜的差异。
·白天适当减少孩子的睡眠,室内光线要亮一些,逗他们玩;
·睡觉时,把光线调暗些,尽量不要过多干扰;
2.固定喂奶时间,促进内在生物钟与外界环境同步。
·可以在孩子生后第1周开始固定晚餐的时间;
·3—4个月后,就可以让孩子逐渐适应定时的喂奶。
五、幼儿期睡眠时间
1.白天和晚上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
2.每次睡觉前,至少要保持3个小时的清醒状态,晚上入睡前应保持4个小时的清醒时间;
3.每次坚持在孩子醒着的时候将他放到小床上;
4.准时上床,准时起床,即使是假期也维持固定的上床和起床时间。
六、睡前活动
1.安排3—4项睡前活动,如盥洗、如厕、讲故事等;
2.活动内容每天基本保持一致,固定有序,温馨适度,活动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
3.活动简短又温馨,共同度过“愉快时光”;
4.活动结束时,尽量确保儿童处于较安静状态。
七、入睡方式
1.自我平静是儿童学会从觉醒状态转入睡眠状态的基本前提;
2.培养儿童独自入睡的能力,在儿童瞌睡但未睡着时单独放置小床睡眠,不宜摇睡、搂睡;
3.将喂奶或进食与睡眠分开,至少在幼儿睡前1小时喂奶;
4.允许儿童抱安慰物入睡;
5.儿童哭闹时父母先耐心等待几分钟,再进房间短暂待在其身边1—2分钟后立即离开,重新等候,并逐步延长等候时间,帮助儿童学会独自入睡和顺利完成整个夜间连续睡眠。
八、儿童优质睡眠3+3法则
三要
1.要在宝宝犯困时放在床上,培养其独自睡眠能力;
2.要让宝宝与父母同屋不同床,有助于夜晚连续睡眠;
3.要有效提高宝宝夜晚睡眠的时长及睡眠质量。
三不要
1.不要依赖拍背或摇晃等安抚方式让宝宝入睡;
2.不要让宝宝在喂奶后才能入睡;
3.不要过度干扰宝宝夜晚睡眠。
宝宝的睡眠规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并且逐渐向成人睡眠的模式发展。宝宝睡眠质量的好坏,尤其是夜晚睡眠效率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宝宝体重、身高以及认知能力的发育,是影响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从小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更好地促进宝宝健康、聪明地成长。
虽然宝宝的睡眠是一个较新的育儿话题,但随着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关心日益增加,宝宝的睡眠质量也逐渐受到了家长们的重视,而如何帮助宝宝从小培养较好的睡眠习惯也成为年轻家长们密切关注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