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赋能医疗高质量发展
我市推进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让患者少跑路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27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张婷婷 通讯员秦继才
“真是太好了,没想到那么快就看好了。”日前,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通过“检验检查互认共享系统”查看了王女士女儿在其他医院拍的胸片检查以及检验结果,很快完成了诊断和治疗,3项可互认的检查检验报告为患者节省时间的同时,还省了180元的检查费。
这样的就医新体验在桂林并非个例。病人无需重复拍片、重复检验、花冤枉钱,就能高效完成治疗,这得益于我市卫健系统推进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打通了医疗数据共享互认“高速路”。目前,桂林已经实现医学影像检查项目3类52项、临床检验项目7类73项互认项目共享调阅、实时提醒、精准互认。
打破信息孤岛
告别重复检查
市卫健系统始终把医技创新改革摆在首要位置,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努力消除群众跨医院重复检查检验的顽症。
依托桂林市人民医院建设集数据收集、汇聚计算、互认互通、统计监管、开放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全覆盖的《桂林市区域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互认平台”),使各医院间检查检验结果相互贯通,实现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互信互认。该平台成为广西首个实现地市级所有二级甲等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实施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互认的信息平台。
2024年4月1日至12月19日,平台已接入全市范围内的99家各级医疗机构,累计处理各类检查数据超267.5万人次,患者调阅达385.6万人次,跨院数据调阅超21.22万人次,完成远程诊断2.63万例。据不完全统计,为患者节约各类检查检验费2280多万元。
优化信息构架
就医便利高效
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数据存储于不同的医疗机构,如果没有统一高效的共享平台和协调机制,高质量的互认就很难实现。打通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建立统一的共享平台是关键。
为此,我市建立全国第一个以鲲鹏云为底座的区域医疗平台,以“云计算”作为技术支撑,影像数据、临床检验结果从医院存储到云端,提高了医疗数据传输和数据存储的安全性、扩展性、及时性,使医生不仅能以高清无损方式实时查看二维原始影像,还能进行网络化三维可视化重建,及时获得相关的检查检验结果,准确、快速地分析诊断疾病,实现了高质量、便捷化共享互认。
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刘晟说:“互认平台大大提高了我们医生的工作效率。以前需要等待患者重新检查的结果,平台建成后可以直接调阅共享的结果,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及时的依据。”
强化四级联动
“近享”优质服务
我市还充分结合桂林医疗实际,在现有医疗信息化体系基础上,构建起了覆盖“自治区—市—县(区)—乡镇”的四级医疗协作平台。如南溪山医院与雁山区人民医院的数据实现互联互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让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优质医疗服务。
除了雁山区人民医院,南溪山医院还与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灵川县人民医院等结成医联体帮扶医院。在医联体建设不断走向深入的同时,南溪山医院通过专家共享、技术共享、数据共享、教学共享等途径,推动基层医院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的目标,提高患者就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接入该平台后,医生开具检查检验项目单时,若患者近日在市内其他医疗机构做过相同检查检验项目,平台会弹窗提醒医生查看有“桂HR”互认标识的结果,避免重复检查。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时效性多为1周到3个月,临床检验结果互认时效性多为3天到60天。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2024年桂林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重要内容。至今年年底,全市45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1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16个县域医疗共同体,以及部分二级乙等及以下医疗机构将实现检查检验结果线下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