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版:健康桂林[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开拓服务深度、延展服务宽度、提升服务温度”

市妇幼保健院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勇担社会责任,守护人民健康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20日    来源:桂林日报

  ▲市妇幼保健院与叠彩区签订“党建引领 教医融合 护航健康教育”合作协议。
  ▲2024年11月23日,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被授予“全国乳腺疾病专科能力建设联盟培训基地”称号。
  ▲市妇幼保健院与恭城妇幼开展“党建+医联体暨清廉融合共建”活动。
  ▲医院内科、外科、介入科、五官科等科室设施齐全,以综合实力为后盾,具有“强专科、大综合”特色。图为综合外科主任周辉生在为患者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开放床位125张,不断优化诊疗空间布局和环境设施。
  ▲医院临床心理科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进校园活动。
  □本报记者胡晓诗 通讯员李玉梅 何永芳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妇女是重要力量,儿童是未来生力军。
  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待。作为一所集医疗、急救、保健、康复、教学和科研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综合实力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近年来,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突出医院公益性,不断开拓服务深度、延展服务宽度、提升服务温度,推动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高效协同、优质惠民、智慧赋能。2024年1—11月,全院门急诊服务超53万人次,住院服务近3万人次,3000多个新生命在这里诞生,门诊满意度和住院满意度均超97%,全市妇幼健康服务项目惠及50余万人次,妇幼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区内先进水平,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党建篇——党委领航定向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市妇幼保健院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中,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医院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把支部建在科室上”,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实施科主任、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纠治医疗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行动、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影响力谋私贪腐专项整治行动等为抓手,不断擦亮“清廉广西建设先进集体”的金字招牌。
  2024年,医院获推荐为自治区“清廉广西建设示范单位”;医院党委党建品牌“妇幼健康 党建先行”通过市直机关优秀党建品牌复核,新生儿科党支部获桂林市首个自治区“五星级公立医院党支部”;农工党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总支获评自治区“先进基层组织”;医院法治建设实践案例《扎紧制度笼子 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获中国医院协会2024年度医院法治建设进取案例;以党委委员、副院长韦毅为原型的沉浸式廉政教育舞台剧《医生妈妈》荣获桂林市卫生健康系统比赛一等奖。
  服务篇——强学科精技术
  践行“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宗旨

  精雕专科技术,开拓服务深度
  家住荔浦的龚女士已40岁,因继发不孕5年多,连续在外院实施4次试管婴儿辅助生殖技术,均告失败。求子心切的她和爱人于2024年6月来到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经过专家“一对一”门诊,制定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一次成功怀上了宝宝。
  为让更多家庭“怀得上、孕得好、生得顺、养得优”,市妇幼保健院围绕“妇女生命全周期、儿童生长全过程”延展服务链条,深化服务内涵。2024年以来,该院以“生育友好”为核心,以内科、外科、微创介入科为后盾,优化以生殖医学中心、妇科、产科、产后保健科、儿童保健科等优势学科为龙头的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打造了重症医学科、临床心理科、医疗美容科等重点特色学科,孕育了10多个多学科诊疗(MDT)团队,以及针对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疾病、代谢减重、妇女宫颈癌、乳腺疾病等一体化管理的多个专病中心。生殖医学中心、妇科还开设了县级7个不孕不育专科门诊和2个妇科专家门诊,有效整合医疗资源,为基层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医疗服务。同时,儿童保健科以广西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和桂林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的优势申报桂林市重点专科,启用“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评估门诊”,全方位护航儿童健康。儿科癫痫疾病专科门诊获评国家一级癫痫中心,婚前保健科获推荐为第二批国家级“婚前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
  提升妇幼健康保障水平,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医院实施“青苗英才”内部人才培养计划,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27名,全院拥有高级职称人员达到278名,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
  加速学科建设,延展服务宽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2024年7月,市妇幼保健院临床心理科成立,重点关注妇女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广西妇幼心理疾病诊疗联盟单位。
  18岁的高中生肖肖(化名)被焦虑抑郁情绪困扰多年,症状日渐加重。在家人的陪同下,肖肖来到市妇幼保健院临床心理科就诊,住院期间,医生为其进行了专业的心理评估和系统治疗。肖肖从原来不敢出门,慢慢敢于走出房间与身边人交流,其他症状也基本改善,达到临床治愈标准,顺利回到校园。
  为引导更多青少年拨开心理迷雾,市妇幼保健院与叠彩区教育局、教育集团和学校开展深度合作,签订医疗保障服务共建协议,畅通区域医疗服务的“绿色通道”,并组织专家走进20多所中小学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心理与应急救护知识,促进“医教融合”。
  这一年,市妇幼保健院不断在医疗服务上做“加法”,积极探索医疗融合新模式。在“医防融合”方面,医院重点建设桂林市儿童青少年健康指导中心,融合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眼科、口腔科、心理科等儿童系列专科,聚焦儿童近视、肥胖、心理健康等问题,与疾控、学校、社区多部门联合,致力于为广大儿童青少年提供一个集健康科普、咨询指导、疾病干预为一体的专业平台,被列入桂林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在“医养结合”方面,医院深化老年友好医疗机构内涵,建设使用的清风护理中心实施慢性疾病急慢分治,与设在心血管、神经内科的老年病区实行“医疗—康复—护理”双向转诊,已有超70名老年人受益。
  改善就医体验,提升服务温度
  简洁明了的标识系统,让患者可明确方位,快速找到就诊科室;门诊楼和临床科室布局持续完善,资源配置得以优化,特别是儿科开放床位数达到125张,成为全市床位数最多的儿科……为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今年5月以来,市妇幼保健院围绕诊前、门诊、急诊、住院、诊后等5个就医环节出台实施28项便民惠民举措,受益患者近25万人次,共减免费用57万余元。
  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医院不断升级“智慧掌医”服务,提供分时段、全流程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等线上服务,2024年门诊预约挂号率达到81.7%以上;开通医保“刷脸支付”方式,就医更便捷;引入人工智能辅助宫颈细胞学筛查,解决7个县区妇女免费宫颈癌检查项目的病理标本检测难题,使病理诊断大幅提速;上线“互联网+护理”服务,解决患者出院后遇到的新生儿护理、更换胃肠管等专科问题,让护理触手可及;智能机器人“小护士”不仅可以引导孕妇及家属到科室,还可以进行视频宣教,指导住院须知、产后运动、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相关知识,将人文关怀融入智慧服务中。
  担当篇——勇担社会责任
  助力妇幼公卫服务提质增效

  牢牢守住母婴安全防线
  近年来,妇女生育年龄推迟、生育政策调整,高龄孕产妇占比增加,分娩风险随之上升,对医疗卫生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守护桂林妇幼健康的主力军,市妇幼保健院始终牢记“母亲安全、儿童优先”的宗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全力保障母婴安全。
  2024年1月16日,经历了130天的“生命闯关”,出生体重仅500克的超早产儿小玉(化名)在医护人员的接力救援下,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终于出院。
  小玉的成功救治,是医院早产儿精细化管理和多学科通力合作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市4个市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之一、市级产科质控中心依托单位,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新生儿科联合微创介入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多学科组建危重症救治团队。2024年,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的医疗技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帮助抢救院内外危重孕产妇35名,新生儿窒息复苏43名,救治新生早产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111名。设立桂林市高危孕产妇管理办公室,规范系统管理高危孕产妇2万余名,促进全市早孕建卡率、产后访视率稳步提高,住院分娩率为99.94%,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7.62/10万,用责任和担当守住了“母婴生命线”。
  将妇幼健康项目落实落细
  做好民生实事,绘就妇幼幸福底色。2024年,市妇幼保健院在市卫健委指导下,继续牵头落实国家、自治区“23免5补”妇幼健康项目,让惠民政策惠及千家万户。
  1—11月,医院累计为6.12万人次提供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评估和指导、免费增补叶酸等服务;为2.41万名孕妇提供产前筛查并对符合条件的给予补助;为近3万名新生儿免费开展了听力、遗传代谢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实施地贫防控“五项免费技术服务”,地贫防控技术服务实现全过程免费,全市连续四年实现重型地贫儿“零出生”……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等各阶段综合干预措施落地有声,严重致死致残性出生缺陷得到有效遏制。
  针对女性健康“两大杀手”宫颈癌和乳腺癌,市妇幼保健院协同各县(区)妇幼保健院为广西户籍和城镇困难妇女实施“两癌”免费检查项目。“十四五”以来,累计为超30万人次妇女提供了免费“两癌”筛查;医院更自筹经费,为1.58万人次的城区适龄妇女提供免费“两癌”筛查服务。
  公益篇——创新公益形式
  丰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内涵

  发挥健康科普主阵地作用
  一粒药、一根针,可以治病;一篇文、一堂课,亦可救人。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市妇幼保健院不断优化健康科普教育工作,让市民群众重视健康、维护健康、享受健康,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截至2024年,医院已连续七年开展桂林市“关爱青春,守护健康”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为2万余名职校中专学生普及艾滋病防治和青春期保健知识;420多名医护人员先后走进社区、单位等开展100多场义诊、公益讲堂等活动,惠及群众2万余人;眼科团队为目标学校的1万余名学生实施了儿童青少年视力筛查与监测建档项目,科普近视防控知识。
  线下接地气,线上聚人气。医院医护人员通过互联网远程会诊、远程产前诊断,指导患者用药、康复、健康管理,在门诊就能做科普。医院各类新媒体平台账号创作发布科普视频105个、科普文章285篇,用户打开手机上的“互联网+健康科普”APP和小程序,即可轻松获取健康知识,全年阅读量突破130万人次。同时,医院联合市总工会、叠彩区教育局面向单位职工、社会团体、学校开展关爱女性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科学孕育、孕妇学校“云探院”等健康直播59场,网络观看点击量22万余人次。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促进妇幼健康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地区服务差距,是推进健康桂林建设的重要举措。
  目前,市妇幼保健院与北京协和医院等区外知名医院和桂林市及周边地区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共27家,与兴安妇幼和恭城妇幼签订“党建+医联体暨清廉融合共建协议书”,与临桂区妇幼保健院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并增挂“桂林市妇幼保健院临桂分院”牌子,选派党员专家挂职执行院长1名、副院长1名、科主任5名,帮助临桂分院发展儿童保健、产科、妇女“两癌”筛查等业务,并创办儿科住院病床20张。
  家门口有“医”靠。据统计,医院年内下沉常驻妇、产、儿、医学影像与放射、中医等专家47人,短期下乡相关专家22人次,指导开展新技术37项、教学查房297次、业务培训110次、病历讨论66次,专家开展及指导手术45次,组织孕产妇抢救15例,成功率100%,产科急救演练5次、新生儿急救演练15次、新生儿窒息复苏8次,实现双向转诊700人次。
  织密公益慈善救助网
  公益是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2024年,市妇幼保健院充分发挥公益慈善救助在医疗卫生健康系统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减轻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阳光雨露。
  医院小儿外科作为国家先天性结构畸形项目定点医疗机构,协助来院治疗患儿申请救助金额6.2万元,并在李家杰博士“珍惜生命基金”救助公益项目帮助下,为来院治疗的先天性消化道闭锁等出生缺陷患儿申请救助款,累计完成救助300余人,合计救助款项达到200余万元;生殖医学中心争取到“关爱家庭生育健康”爱心助孕公益项目,为我市110对家庭经济困难、需要进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不孕不育夫妇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药物援助和B超检查费用,总价值55万余元;儿童康复科为特殊儿童申请康复救助,150余人次获得总计96万余元的费用救助,让更多特殊儿童能得到及时的救助和关爱。
  长期以来,医院主动链接社会慈善资源,与中国出生人口缺陷救治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万志仁慈善基金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困难患者争取结构畸形救助、成长天使和母婴安全等基金帮扶,直接服务患者和家属近千人。
  未来,市妇幼保健院将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不动摇,不断创新公益形式,扩大公益参与空间,奋力书写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健康桂林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本版图片均由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