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中的品格与传承之光
——观唐长兴及其研究生书法篆刻展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13日 来源:桂林日报
唐长兴 草书《龙腾虎跃》69cm×131cm×4
唐长兴 篆刻《唐长兴篆刻》122cm×244cm
唐长兴 篆书《静坐虚怀六言联》34cm×136cm×2
唐长兴 篆书《老子,诗经集句联》103cm×179cm
2018级 葛亮 行书
选录《颜真卿列传》98cm×180cm
2020级 胡慧捷 篆书
节录《溪山秋霁图跋》120cm×248cm
刘亚军 篆刻《君子笃于亲》
甘默雷 篆刻《青山自是多奇骨》
□秦冬发
唐长兴,桂林人,生于1965年3月,字为之,号太和,斋号太和堂、谦听楼、观云庐。现为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广西师范大学伍纯道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主任,广西书法院院士,桂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获广西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桂林银行教师奖”等荣誉称号。1988年6月举办“唐长兴书法篆刻展览”;篆刻作品入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第二届篆刻艺术展;书法和篆刻作品均参加第一、二、三届广西艺术作品展,其中篆刻作品获优秀奖(第三届);应邀参加日本国“第21回日本篆刻展”;书法作品被印度尼西亚国家美术馆收藏。出版有《书法篆刻教程》(合著)。
“饮之太和——唐长兴及其研究生书法篆刻展”12月7日在桂林美术馆举行。感谢长兴兄邀请。原本拟于座谈会上发言,由于参加座谈会的大咖、名人很多,时间又非常有限,所以就没有参加当天的座谈会。兹将拟讲要点整理、增删,迻录于此。感谢日报刊发。
首先谈谈我对长兴的印象。虚怀若谷,谦逊低调,内敛精进,这是长兴兄给我的印象。这次他向广西师范大学捐资20万元,设立“唐长兴书法奖学金”更是让我敬仰,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赵铁在开幕式致辞中说,这“不仅是对其书法造诣的认可,也是对其教育精神和艺术成就的肯定”。弘道树人,精艺尚美。长兴赓续前贤遗风,勤奋努力,值得点赞。
其次谈谈我对长兴书法的印象。他的书法辨识度高,在桂林书法圈里,就我目光所及,有独特性,易识别。长兴早年书法有其师伍纯道之风,晚近作品又常以吴昌硕、齐白石风格示人。四年前,我看一博兄写的《纵横可象 刀笔相融——唐长兴书法篆刻印象》一文,文中所附长兴书写白石老人“百家书卷先人迹”诗,真好(按,这次展出未收录),我说“就我所见,桂林书法界也就只有长兴兄专属了”,有与桂林众书家不同的面貌。这次展出的白石老人“喜看山水冒风尘”诗亦是此种风格。其他的,如书傅山“竹雨、茶烟”联、拟白石老人笔意的“白马、杏花”联、草书“忽然湖上片云飞”诗、篆书集兰亭序“静坐、虚怀”联、廿三岁自题小照“笑傲、长歌”联、隶书“为人、治学”联、甲骨文老子集句“自见不明”、草书“龙腾虎跃”四大字、颜体楷书杜甫“五岭皆炎热”诗,还有自书刻石的“好水奇峰佳丽地”“连璧本难双”诗作拓片,等等,各种书体、各种形式,各有面貌、各呈气象,皆属精挑细选的上乘之作。特别是篆书拟吴昌硕笔意书写古今十二家文人贤士歌咏桂林山水的诗篇文句,几乎占满展厅整版墙面,颇具视觉冲击力,令人惊艳、叫绝。
关于书法,我们常讲字如其人。我想讲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南宋端平前的某日,张琮登上容州逍遥楼,看到牌匾上颜真卿写的“逍遥楼”三个大字,颇有感慨。“扁榜谁其书?太师龙蛇字。弹压南容筦,江山倍增气。”又说:“我来登斯楼,凛凛敬节义。”从颜真卿的书品见其人品,更从颜真卿人品誉其书品,人品为书品加持。多年前,对于颜真卿的书法,我曾有个比喻:其字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端坐中堂,你推门进去,看见后不由自主地会肃然起敬。第二个例子:几年前,我在叠彩山北麓第一眼看到宋代文彦博“江山万里”四字石刻,感觉与伍纯道老师的书风有相似之处,当然应该说伍老师的字有文字之风。我们知道伍老师是学颜体闻名的。文彦博“江山万里”四字甫入眼帘,我觉得也有颜体之风,待我再仔细看下方的李秉绶跋语,忍不住激动起来:“今观此四字,其端威重望之气犹溢于楮墨间也。”所谓端威重望之气,不就如同我对颜体书风的一个比喻吗?!李秉绶在跋语中讲述了辽使耶律永昌见到文彦博的故事,“曩时辽使耶律永昌来聘,见公于殿门外,却立改容曰:‘此即文潞公耶?’”这正是书品即人品,以及字如其人的最好注脚!怪不得李氏要将此四字书法“镌于李园之豁然台,以镇山隈”,作为镇山之宝。今观长兴兄书法,窃以为其风格稳重、凝练,内敛、潇洒,与古为徒,出陈创新,深入钻研书学传统,正与其为人相同;其字宜以大字呈现,这与其篆刻作品于方寸之地辗转腾挪又形成鲜明对比,二者有机融于一身。此外,伍纯道老师书学颜体,长兴是伍老师弟子,其书作自然也承袭了颜体宽博端庄的面貌。
这次展出作品共76件,是长兴与其50位历届书法研究生创作的。研究生中4人治印,尺寸不一;其余书法,楷行隶篆草,各体皆备。所展作品风格多见师承,令我眼前一亮,比如2021级甘默雷的治印、2018级葛亮的隶书《启功论书绝句一首》、2016级苏刚楷书王维《观猎》诗、2022级瞿子东篆书戴荃《悟空》、2015级衡芙蓉行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等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2016级书法学研究生代表、百色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刚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唐长兴教授的因材施教和严谨教学让他深刻理解了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修行。窃以为这是对长兴兄教学成就的肯定与褒奖,用赵铁副书记的话说,“此次展览既是唐长兴教授师生优秀作品的集中展示,也是对广西师范大学美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检阅。”
我还想谈谈学书初心与持之以恒。我以为学习书法的初心不是参展,也不是创作,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实用。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中说:“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想前人之高致也。所谓法帖者,其事率皆吊哀、候病、叙睽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盖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披卷发函,烂然在目,使人骤见惊绝。徐而视之,其意态愈发无穷,故使后世得之以为奇玩,而想见其人也。至于高文大册,何尝用此!今人不然,至或弃百事,敝精疲力,以学书为事业,用此终老而穷年者,是真可笑也。”古人讲究“三立”,立功、立德、立言。在欧阳修看来,书法乃“学者之余事”。但时代不同了,毕竟古人生来就用毛笔写字,而今人要想写好书法,除了悟性之外,还真得要下一番持之以恒的苦功夫不可。长兴学书,幼承庭训,15岁即拜在著名石刻研究学者、篆刻家林半觉与著名书法家、教育家伍纯道门下,历经数十年寒来暑往的锤炼,临池不辍,奏刀不歇,方才呈现出今日之古拙厚重、优雅潇洒的气象与风雅。至于参展、创作,一切皆应是水到渠成之事。如今,长兴在书法之创作与教育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对广西书法艺术发展作出了贡献。可喜可贺!
近十余年来,我专注于桂林石刻文化的普及宣传推广工作,所以于石刻文字、特别是石刻印章的辨识,向长兴兄时有请益。2022年年初,长兴书张次辉《登伏波山感赋》诗,刻石立于伏波山公园,他在刻工镌刻基础上又操刀修正、精益求精的形象,深印我的脑海。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最后,祝长兴兄书法、篆刻艺术长青,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