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历史数字报
|
批判网络文化消费主义 塑造青年精神生活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08月02日 来源:桂林日报
□吕诗 李开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不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文化消费是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价值期待的一种消费样态,包括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然而,随着资本逻辑的扩张、大众传播媒介推动,文化消费突破时空束缚而延伸到网络虚拟空间,并逐渐异化为带有消极倾向的网络文化消费主义,渗透于青年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探索应对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策略,让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揭露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面纱,增进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应对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较量。其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网络文化消费主义进行深层次批判,运用阶级分析法剖析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帮助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应对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能力。其二,发挥主流价值的灌输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价值,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于青年日常生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整合功能,为广大青年提供明确的价值导向。要增强对青年思想动态的把握,了解青年文化消费需求,以此摆脱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因此,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防止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 提高网络文化作品供给质量,满足青年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期待。在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影响下,我国媒介传播多数是以资本逻辑为导向。尽管我国网络文化作品日益丰富,但也存在缺乏滋养价值的文化作品,导致青年网络文化消费日益庸俗化。在网络空间资本逻辑的推动下,部分文化产品趋向符号化,逐渐丧失道德约束力和审美感染力。防范网络文化消费主义,需要提供蕴涵正确价值导向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满足广大青年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其一,坚持立足时代潮流的创作导向。一方面,既要洞察时代发展大势、倾听青年的真实想法,也要发出时代声音,创作青年喜闻乐见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将人民作为文化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造出符合青年精神文化需要的网络文化作品,不断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此增强青年的文化幸福感。其二,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在网络文化产品创作过程中,不仅要“力戒粗制滥造”,将“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创造出“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其三,发挥主流媒体对文化产品内容的主导作用,实现娱乐功能和教化功能同频共振。主流媒体作为风向标,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社会舆论的走向,应通过官方影响力创作优质的网络文化作品,实现真正的“以文化人”。 以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培根铸魂,提升青年文化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通过提升网络文化产品的质量,添加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筑牢青年抵御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思想防线。首先,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激发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不断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青年精神境界。其次,坚持网络文化消费中青年媒介素养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青年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既要打破文化消费主义在媒介的支配权,帮助青年挖掘网络优秀文化作品、批判价值观念存在问题的文化产品,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媒介舆论,不断净化网络文化空间。最后,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树立正确媒介观。一方面,提升对媒介信息的理解和反应能力,引导青年识别各种泛娱乐文化、恶搞文化和丑化文化等产品,使其走出“娱乐至上”的文化消费假象。另一方面,提升青年媒介使用能力,引导青年正确使用新媒体,发挥新媒体在批判网络文化消费主义中的积极作用。 引导青年树立科学的价值追求,践行理性的文化消费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要引导青年对文化、消费和文化消费的科学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文化观,践行理性的文化消费行为。一是强化青年对网络文化作品的甄别能力。网络文化消费主义充满“泛文化”“低俗化”“庸俗化”等内容,青年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并主动抵制。二是增强青年文化消费自觉。通过培育青年文化消费自觉,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带来的消费观,形成科学的、理性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践行正确的消费行为。在网络文化市场中,青年通过甄选优质文化产品及服务,自觉抵制劣质、庸俗的文化产品,促进商家产出更多具有正能量、符合发展时代潮流的优秀文化产品。三是养成健康理性的网络文化消费行为。既要注重榜样示范和朋辈群体对青年文化消费行为的影响,发挥“名人效应”和“示范效应”,又要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青年网络文化消费中的导向作用,助推青年养成健康理性的文化消费行为。因此,要消除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引导青年从自身实际出发适度文化消费,塑造青年健康向上、积极正面的消费心态,摒弃错误心理引导下的盲目消费行为。 基金:本文系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人文实验室”理念下大学校园文化场馆育人研究(XYCBZ2024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吕诗(1986—),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电话:13826019704,收刊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区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 李开庆(1996—),男,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