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版:桂林故事[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李宗仁公馆:

郭德洁的桂林别墅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6月24日    来源:桂林日报

  图①:李宗仁公馆文物保护单位标识。
  图②:李宗仁公馆正面。
  图③:李宗仁公馆背面。
  图④:这栋公馆一楼墙体由青石条砌成,近1米厚,窗户就开在墙体上,犹如碉堡。
□本报记者苏展 文/摄
  上一篇“老房子”说到,1938年,李宗仁原配夫人李秀文回到了“大后方”的桂林,结束了十几年“客居”生活。回桂林后,她在桂林置下多处房产,并请人设计建造了当时被李宗仁都称羡不已的桂花街小洋楼。
  有趣的是,同一时期,李宗仁和“二夫人”郭德洁回桂林都还是借住别人的房子。直到1940年,郭德洁回桂林开办学校和教养院时,才在甲山一块地皮上修建了一栋中西风格融合的美丽建筑,这栋建筑就坐落于桃花江路9号,现保存完好。

  对房地产并“不感冒”的李宗仁
  上篇写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之后,李秀文回到桂林,一开始她在义学巷(如今西巷)买下她个人第一处房产,这处房产是李秀文托族亲提前在桂林购置,她一回桂林便“拎包入住”,入住新居那几天,屋内大摆家宴,许多亲戚朋友都来这里为她接风洗尘,欢迎她回桂林。李宗仁这次也顺便回了桂林一次,算是放了个短暂的“假期”,这个假期结束之后,他马上就要北上抗日,迎接他的正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台儿庄战役。
  家宴间隙,李家长者说起李秀文义学巷这处房产的前前后后,转而对李宗仁说:“其实,德邻(李宗仁字德邻)你也应该有间私邸才好,地位不小了,每次回桂林,都是借住别人的房子,总不大好吧?自己没有一间像样的私邸怎么待客、应酬呢?”
  李宗仁笑笑说:“哈!我这辈子四海为家,到哪里都没有置过房子,还不照样有地方住,我还不曾想过在哪里起房子呢。这次回来,系筹划全省动员抗战,一有头绪,当即北上抗日。在此抗战时期,更顾不得许多,等赶走敌人,国家安定,那时再说吧。”
  其实,以李宗仁当时的身份和地位,想要置办一些房产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与当时许多国民党军官不同的是,李宗仁从小受母亲勤俭秉性熏陶,其个人在这方面并无刻意追求,从前面我们写他故居的篇章中,就能从他的成长经历中一窥一二。
  纵观李宗仁在桂林的几处房产,我们会发现,大抵都不是他主动置办的,比如此前写过的临桂两江李宗仁故居,曾一度进行了大面积扩建,但那都是其大哥李宗唐一手筹建;而大家比较熟悉的位于文明路的李宗仁官邸亦是抗战胜利后的1948年,他当选民国“副总统”后因公需要所修建;今天我们走进的这一间鲜为人知的老房子,虽然叫“李宗仁公馆”,其实亦是由其“二夫人”郭德洁一手筹建,实际“主人”也是郭德洁,李宗仁本人有没有到这间公馆住过,目前并没有直接证据。

  与李宗仁“并肩”的女人
  要了解桃花江9号这栋李宗仁公馆,我们还需从其实际筹建人和使用者郭德洁切入。前面的篇章中,我们有提到,郭德洁是李宗仁的“二夫人”,1923年这一年,李宗仁旅部设在桂平,在桂平经人介绍,娶了郭德洁。郭德洁原名郭儒仙,德洁是婚后李宗仁给她取的名字。
  郭德洁与李秀文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女性,李秀文属于旧时代传统女性,秉承闺教,无违夫子,认为女人婚后相夫教子,照顾家庭理所应当;而郭德洁则是心高气傲,争做出类拔萃的新女性。
  郭德洁与李宗仁结婚的时候,当时桂平刚刚兴起女子入学的风潮,郭德洁那时已经十六七岁,但她依然抓住时代的浪潮,到女子学校念书。也正是因为在女校念书,才有机会遇到当时到学校视察的李宗仁。
  回顾李宗仁的军事生涯,之所以能够一路扶摇直上,离不开他的这两位贤内助,在李宗仁大多数的征伐时间里,陪他上前线的基本都是郭德洁,而李秀文大部分时间则在后方,担负起抚养孩子和料理家务事的角色。如果说,李秀文是李宗仁成功“背后的女人”,那么郭德洁就是与他“并肩的女人”。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部分国民党军官的太太的精神生活是缺乏追求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躺平”,在李秀文的回忆录中就有对当时军官太太们纸醉金迷的生活的描述,“那时太太们几乎是天天有人请酒,今天是儿子尾巴,明天是千金满月,老爷生日。还有认干女儿的、拜干娘的、结拜姐妹的……总是没完没了,借此饮酒作乐。”
  “抗战那几年,太太们除了看戏、打牌、玩乐,还兴做起生意,有囤积棉纱、布匹、大米、食油的……有些神通广大的则伙同银行中人,搭起伙来,那就可以大发所谓国难财。”
  而郭德洁则不同,她嫁给李宗仁时还在念高中,在民国时期,高中生已经算是知识分子了。她善于交际,人缘好,有事业心,拒绝“躺平”。在北伐战争开始前,郭德洁凭借李宗仁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广西省党部监察委员。
  北伐战争开始,她随夫南征北战。这期间,郭德洁身兼数职,她既搞宣传,也去前线慰问战士,深入乡村城镇,帮助组织农民协会、妇女协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郭德洁任该战区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动员、组织妇女参加抗战。
  桂林成为“大后方”之后,郭德洁在桂林也开展了许多工作。1939年7月,广西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在桂林成立,郭德洁任主任委员,领导全省各界妇女开展“提倡新生活、改良旧传统、男女要平等”等宣传活动。
  1940年春节,桂林妇女组织街头宣传、表演、义卖,她亲自在街头人群中演讲,并带头捐献,还组织发动戏院、酒家搞义演义卖捐献及联系海外同胞捐献。同年,郭德洁在临桂两江宝山脚下筹建桂林儿童教养院,前后收容抗战中流离失所的儿童及前线阵亡军人的遗孤共1000余名。也是这一年,郭德洁还在桂林市西郊甲山创办私立德智中学,保护留用了一批仁人志士、学者、专家,亦培养了一批青少年。
  这一时期,郭德洁的工作重心主要在桂林,所以她便在甲山片区靠桃花江边建造了一栋别墅,用于办公和居住。这就是如今桃花江路9号“李宗仁公馆”的由来。

  “李宗仁公馆”真正的主人
  前面我们说与李宗仁相关房产,实际上他本人都未曾留下太多足迹,除了其本人对这方面“不感冒”之外,更多是因为其军人身份,无法安定所致。而作为与他“并肩的女人”郭德洁也是如此。不过到了抗战后期至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间,随着李宗仁和郭德洁的军政地位越来越高,生活也开始趋于稳定,郭德洁甚至也越来越有主见,“女强人”的形象越发明显,很多时候她做事都不再需要征得李宗仁的同意,反倒是李宗仁去哪做啥她都要过问。
  郭德洁的一生是争强好胜的一生,她在家中与李秀文争地位,从政路上亦是巾帼不让须眉。1948年,李宗仁要与孙科竞选“副总统”,从蒋介石到白崇禧都不赞成,面对众人的反对,李宗仁开始犹豫了,但郭德洁却坚决支持丈夫参加竞选,为了丈夫能够竞选成功,郭德洁没少出力,她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交本领,到处为丈夫拉票,同时还在白公馆设米粉宴,款待国大代表的夫人们,疏通关系。
  最终结果是李宗仁竞选成功。
  回到置办房产这件事上亦是如此,当年在桃花江边建这么一栋别墅也是郭德洁拿的主意。这座公馆是一栋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风格属于中西合璧,共有房间9间。其中会客厅、餐厅、卧室、书房、浴室、壁炉等一应俱全。大门取桃花江水流向,相向而行。整个建筑厚重、典雅。
  有趣的是,这栋建筑除了美观和实用之外,还把防御系统考虑了进去。郭德洁筹建的这栋公馆一楼墙体由青石条砌成,近1米厚,窗户就开在墙体上,犹如碉堡。一楼靠墙体开有与甲山山洞连接的暗道口,据说主要是为了在日本飞机空袭时逃生避险所设计。
  1940年,郭德洁创办桂林教养院和德智中学后,任院长和校长,许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当时她为了工作方便就常居于此。
  直到后来国民党败走台湾,李宗仁到美国做寓公,同样也是郭德洁拿主意在美国买了一栋别墅,一住十多年。直到1965年,李宗仁和郭德洁回国,住进了政府安排的位于北京的宅邸。
  然而,回国不久,1969年,李宗仁因病于北京去世,郭德洁则早他两年先逝。两人四海为家的生活在这里画上句号。
  纵观郭德洁的一生,如今这座位于桂林桃花江边的“李宗仁公馆”正是她和李宗仁双双处于“人生巅峰”时期所建。
  然而,再坚固的建筑也逃脱不了时间的腐蚀,再争强好胜的人也抵挡不了病魔的摧残,再美好的年华也抗拒不了被时代洪流所冲刷,如今看来令人不胜唏嘘。
  史料记载,李宗仁公馆在1948年进行过一次修缮,当时正值李宗仁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之际。而在新中国成立后,这栋小楼的用途也发生了多次改变,1949年桂林解放,李宗仁公馆成为桂林市西郊区政府办公所在地;1958年成为甲山公社办公场所;1965年,桂林市政府把李宗仁公馆装修成招待所,即甲山招待所;1988年,甲山招待所改称为“桃江宾馆”,这座小楼又继续作为办公楼使用;2017年这栋建筑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