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版:综合新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加强“力度” 提升“温度”

桂林市检察机关多举措
观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5月31日    来源:桂林日报

  检察官为学生讲授法律知识。(市人民检察院供图)
□本报记者黄敏 通讯员王立慧
  今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围绕就业、食药、社保等民生热点以及劳动者、消费者、妇女等重点人群,聚焦一个地区、一类人群、一个行业等突出问题,重点加强民生司法保障,运用法治“力度”切实提升民生“温度”。
  在深化未成年人这一特定群体权益保障方面,桂林市检察机关积极提供全面、综合的司法保护:实行精准帮教,预防和减少涉罪未成年人再次犯罪;通过推动法治教育建设,挽救迷途失航少年;打造全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统一品牌,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建设未成年人观护基地
  探索罪(错)少年挽救机制

  2020年4月,桂林市检察院与团市委在桂林市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合作建立了桂林市首个未成年人观护基地,为桂林市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以及涉罪(错)未成年人提供考察、帮教和矫正平台。观护基地以“检察官(党员)+观护人员+青年志愿者+心理咨询师+N”的模式,对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进行训诫教育、远程观护、家庭教育指导、法治教育、心理干预疏导、思想动态跟踪、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观护帮教活动。
  自基地建立以来,众多因涉罪(错)的未成年人在此被挽救,小董(化名)就是其中一位。
  在读中专期间,误入“歧途”的小董被安排到观护基地进行帮教。通过观护帮教活动,小董思想上发生了转变,行为上也有了喜人的变化。观护基地专家说:“考验期内,小董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和羞愧,能够认真撰写思想汇报,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参与帮教活动,能正视所存在的问题并配合帮教逐步纠正。”其所在学校老师也说:“在学校,小董变得热心班级和学校事务,也开始担任班长、学生会干部等职务。”考验期结束后,小董通过参加成人高考,成了一大专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在读生。
  小董的案例是未成年人观护基地探索罪(错)少年挽救机制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未成年人观护基地18个,对80个案件115名涉罪未成年人进行观护帮教,累计观护帮教942人次,已有88人结束观护,27人处于观护中,顺利回归社会的观护对象无一例再犯罪。

  开设专门学校法治课堂
  帮助“脱轨”少年重新起航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专门学校教育制度的完善是少年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据了解,目前桂林市检察机关已经完成4所专门学校法治教育建设。其中,桂林市第二十中学是全市规模最大的专门学校法治教育点。
  为推动该专门学校法治教育常态化建设,雁山区检察院充分利用辖区高校多、师资力量丰富、学生专业水平高的优势资源,从各高校法学院在校学生中招录30名“校园检察官助理”作为“雏雁护航队”成员。检察官坚持每周带领“校园检察官助理”进入专门学校开展针对性的法治特色教育,并设立首个“雏雁信箱”,搭建“校园检察官助理”、检察官与学生答疑互动、倾听心声的平台,为涉罪(错)未成年人精准解决难题。
  “我们在专门学校每学期安排12周24次普法课程,并与专门学校、广西师范大学法学系老师共同研发出‘法律与规则’、‘学好劳动法,端好小饭碗’、‘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治安管理处罚’等一系列针对性法治课。”雁山区检察院未检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我们在专门学校开展的针对性法治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门课。”
  据了解,目前送到专门学校学习的11名涉罪(错)未成年人在观护期内得到有效的矫治教育,回归社会后4人已经就业,7人继续到职业技术学校学习。
  此外,雁山区检察院还积极构建“检校团企社”未成年人社会观护体系,与高校、团委、企业、社工等单位共同签署《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合作协议》,分别在不同的观护点开展不同的观护教育。同时,对观护对象实行动态评估管理,由观护基地对涉罪(错)未成年人在观护期间的表现进行跟踪、考评,观护基地专家和社工每月到各观护点了解、收集观护对象帮教情况,并根据帮教进展情况在不同观护点之间进行转送。

  打造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
  陪伴少年向阳而生

  2004年,永福县检察院牵头成立了桂林市第一支有教育、政法、宣传、妇联、团委、关工委等部门参与的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志愿组织——永福县“呵护未来”志愿服务队,并在永福县堡里镇初级中学的操场上开展了第一堂法治课,开启了呵护未来的长征路。
  此后的二十年,该志愿服务队队长、永福县人民检察院三级高级检察官助理赖家明和他的团队走遍了永福县所有乡镇、走进了桂林的100多所中小学校,甚至前往南宁、玉林、来宾等地的大中小学,义务开展法治教育和关爱活动。总行程十多万公里,受众50万人,帮助、挽救困境未成年人370人。
  在给学生们上法治课时,赖家明意识到,法治课即便再精彩,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有限甚至短暂的,特别是一些有困难或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只有持续不断地跟踪帮扶、疏导,他们内心的困惑、不良行为才会真正得到解决和矫正。带着思考,赖家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于2020年创设了“赖老师工作室”,利用周末、节假日或晚上的时间来到工作室,接待有需求的家长和孩子,接受他们的咨询或倾诉。
  为更好地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发挥检察官的主导作用,2023年3月,桂林市人民检察院把以赖家明为代表的“赖老师工作室”推广升级为全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检察文化品牌,旨在建设一个集办案、维权、帮教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未成年人服务平台,为未成年人、家长和教师提供法律知识普及、法律援助,为未成年人开展行为矫正、心理疏导、困难帮扶等服务。
  如今,“赖老师工作室”已在全市开办了23间,共开展个案咨询1780人次,提供心理疏导84人次。“赖老师工作室”法治宣讲团成立以来,在全市4个城区、6个县的30所中小学校共开展了43场法治课,行程近1300公里,覆盖超过5万名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