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版:县区新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龙继年:从贫困户变村支书
我在乡村振兴新赛道上领跑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4月26日    来源:桂林日报

  龙继年在传授小毛桃嫁接大红桃花的景观苗木种植要点。记者刘健 通讯员万佳敏 摄
  □讲述人:龙继年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万佳敏 整理

  我叫龙继年,是荔浦市马岭镇地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大家公认最忙的人。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到村民家里解决邻里纠纷,到养殖场了解鸵鸟的生长情况,去种植基地察看荔浦芋长势,在村委会组织讨论村里的经济规划……在地狮村的任何角落,几乎都有我奔走忙碌的身影。
  但就在几年前,我还是一个需要帮扶的贫困户。2013年,我的母亲患上了慢性病,为了帮助母亲治疗病痛,我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不少外债,因此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那期间,我迷茫过,甚至有一段时间对未来感到灰心。好在国家的好政策像春风一般吹醒了我,让我在脱贫的赛道上脚步变得更轻盈。
  在国家扶贫政策和帮扶人的帮助下,我探索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向村里先富起来的砂糖桔种植户学习,主动参加各种种植技术培训,结合实际不断改进种植方法,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地狮村的砂糖桔种植方法,获得砂糖桔大丰收,果子也卖了好价钱。
  看到自己努力换来的收获,我更加充满信心,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我一举摘掉“穷帽子”,并且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种果达人”。靠着种植砂糖桔,我不仅还清了外债,还翻修了自家房屋,日子过得蒸蒸日上。我还记得,那一年亲戚朋友来串门都不忘学学砂糖桔种植经验,许多种植户也特地跑来向我请教,对我来说,人生有了另一种体验。
  我知道自己能脱贫,除了我自己的努力以外,也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和帮扶干部的鼓励。于是,我觉得不能只顾自己的发展,便开始带着乡亲们大力发展砂糖桔种植。每年一到砂糖桔的管护关键期,我都要到田间地头对砂糖桔果农开展实地防虫等技术培训。
  我们村叫地狮村,下辖大塘岭、小塘岭、地狮和大长洞、小长洞5个自然屯,当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41人。在我的带领下,地狮村民通过大力发展砂糖桔种植,成功挖断了穷根,甩掉了穷帽子。
  2017年,我当选为地狮村支部书记,身份的转变让我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也从脱贫致富的赛道转移到了带领大家致富的新赛道上。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新的考验。
  我坚信,要想富裕起来,村里必须发展产业,但是我们农民靠天吃饭,农产品又非常容易受市场行情影响,如果单一发展某一项产业是很危险的。
  特别是随着砂糖桔产业的日渐低迷,我意识到了产业兴旺必须解决市场问题。那几年,我一边帮着村民稳定现有产业的发展,一边研究如何多元化发展地狮村经济。
  在一次赴外考察产业的过程中,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规模养殖。搞养殖需要的财力和人力相对较大,我就带领村民们建起了合作社,搞起了养殖场,并购入了80余只鸵鸟进行试养。
  2022年8月,我们的鸵鸟养殖场顺利运作起来,村民们到养殖场工作,既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也让他们亲身感受养殖场的运作与盈利——每只成年鸵鸟可以卖到1000多元,成为农户增收新渠道。
  为了发展鸵鸟养殖的配套产业,我带头发展起牧草种植业,并引导村民依法有序流转土地,搞起了罗汉果、百香果、大棚蔬菜等试点种植,均获得了好收成。2022年度村集体收益超11万元。
  这一次,在村民们眼中,我又一次“摸准”了乡村产业发展的风口,不同的是,这回是带着全村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种养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种养,成功实现由过去单一的传统种植模式向多元化特色农业种植模式的转型升级,实现村民增收致富。
  村子里的产业丰富起来了,村民也赚到了钱。但我仍然不觉得满足,在我看来,要想发展首先思维不能停滞,任何一点松懈,都可能让我们落后别人。
  所以,我仍然没有停下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脚步。我和驻村第一书记提出了“一主多元”的产业发展之路,在继续做大做强当地荔浦芋、砂糖桔、马蹄、香瓜等特色产业的同时,引导群众发展多种种养产业。
  有人问过我致富的秘诀是什么?每次我都这样回答他们:勤劳是我们中国农民的智慧根基,也是乡村“致富经”。我也将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尽可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多元化、混合型的各种农业经营模式,坚持市场导向,了解市场需求,看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农民就种什么。
  去年年底,我在自家试验田搞起了小毛桃嫁接大红桃花的景观苗木种植,上市后很快销售一空,七分地能获益1万多元,我认为还是有前景的。今年开春之后,我继续种植该品种,探索种植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同时村委工作是重中之重,还是要团结一切力量,服务好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