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何信:热血洒长空,青春化彩虹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4月24日    来源:桂林日报

  图①:何信生前与飞机的合照。(记者翻拍)
  图②:何平抚摸父亲生前物件。
  图③:人们参观航空英烈展馆。
 图④:何信生前使用过的物件。
  图⑤:何信生前的读书笔记。
  ■开栏语:
  为大力弘扬英烈精神,做好新时代英烈褒扬工作。近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首批1468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相关信息,其中有10名桂林籍的英烈,他们分别是何信(广西桂林)、蒋盛祜(广西兴安)、李嘉礼(广西全县)、马毓鑫(广西桂林)、莫休(广西阳朔)、杨永章(广西平乐)、张暠(广西灵川)、周纯(广西兴安)、文锡富(广西桂林)、欧阳霖(广西平乐)。据了解,此次公布的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相关信息包括英烈姓名、籍贯、生卒年月等。在公布的桂林籍航空英烈中,本报通过史料查询、走访家属、故地等再次讲述英烈的抗日故事,缅怀抗日航空英烈,传承报国精神。

  □本报记者周文琼 文/摄
  一件被三个弹头穿过的飞行服——
  空军烈士何信:带伤撞日机同归于尽

  在一个工作日的上午,记者来到文明路的李宗仁文物陈列馆,在搏击长空铸忠魂——台儿庄大战牺牲的广西航空英烈展馆,有不少市民游客在此参观。抗日航空英烈何信的故事也在这里被呈现。
  为再现何信抗日牺牲的事迹,副馆长文劲在策展时收集了大量的文史资料,“他牺牲得太悲壮了,他牺牲时身上穿的飞行服被三颗子弹打穿了……”从这件被三个弹头穿过的飞行服,文劲讲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青年在战场上的胜利和牺牲,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中国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守护……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时期,为了扩充实力,争夺地盘,各地军阀不惜出重金购买飞机,组建自己的航空队。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先后有东三省、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山西、湖南、福建、新疆等地区的军阀建立了自己的空军。
  1934年4月,广西航空学校在柳州成立。广西航空学校一共培训了3期飞行学员,毕业了2期,何信便是一期生,后被选派至日本明野驱逐飞行学校学习,学成回国即加入广西空军。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率改组为第五路军的桂军,北上开展对日作战,广西空军则全部交归中央航空委员会统辖,其中第一、二驱逐机大队改编为中国空军第三大队7、8两个中队,广西航校并入杭州笕桥中央航校。何信是当时8中队副队长。改编后,广西空军人员的级别都比原来降低一级,但他们人人心中只考虑如何为国杀敌,对个人的利益均不计较,那时他们的年龄大多是二十几岁。
  1937年冬,7、8中队奉命开赴湖北襄樊机场,接受驾驶苏联飞机的训练。1938年1月,到甘肃兰州接收苏联援华“伊—15”式战斗机。按当时中国空军编制,每中队有飞行员11名,配飞机9架,使飞行员可以轮流警戒、休息,但7、8中队飞行员参战心切,人人要求领取一架飞机,所以上级特许每人领取一架,共22架。领到新飞机后,大家精心检查,反复试飞,有的还在机身上涂上自己设计的图案,便于战友在空中也能认出自己(当时飞机上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仅靠机身两旁的图案来相互识别),他们心中都下定了狠狠反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
  1938年3月16日,日军以数十架飞机、30余门火炮和坦克,对滕县发动猛攻。中国军队第122师王铭章师长督战死守,但苦于无重火力反击,战场情况十分危急。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为了鼓舞守军士气,请求空军支援,他在电话里很中肯地对吴汝銮大队长说:“我也不要求你们太多,只要你们在前线飞几圈,扔几颗炸弹,使守军官兵亲眼看见我方飞机支援就行了。”
  3月18日天刚亮,7、8中队共18架伊—15战机,每机挂上8颗小炸弹,出击滕县一带日军,编队在高空观察日军阵地时,地面上有些日军官兵看到天上有飞机过来,以为是自己的飞机,一切照常活动,有的摇起帽子向飞机打招呼。我编队迅速向他们俯冲并且投弹,直到我机展开轰炸时,日军才张皇失措,四处逃命,炮兵阵地、车队顿时弹片横飞、浓烟滚滚,被炸得死伤一片。第三大队的这次出动,不仅轰炸了前线日军阵地,还打下了日军的轰炸机,有力地支援了前线战斗。李宗仁司令在收到捷报后,情不自禁地连连说:“你们打得好,打得好!”并说:“就是这2架敌机,天天按时来徐州轰炸,太可恶了,你们把它打掉了,我要给你们请功!7、8中队,都是从广西过来的,要狠狠打击日本强盗!一定要给家乡父老争光!”
  随着滕县失守,徐州前线战况愈烈。第五战区又向空军求援,任务与前次支援一样。3月25日拂晓,中国空军3大队受命起飞14架战机,轰炸扫射台儿庄前线日军。何信率机前往,轰炸任务完成后,就在7、8中队14架战机返航至归德机场(商丘)附近上空时,一场大空战发生了。
  突遭敌方18架驱逐机从高空俯冲攻击,8中队陆光球队长、何信副队长运用娴熟出色的技术和灵活的战术,指挥战友编队立即解散并左右急转,躲过敌机反复两次的高空攻击,从而逐渐进入缠斗状态。就整体而言敌机比我机多4架,我机有不少已和敌机形成“一对一”的缠斗,只有少数几架仍须同时对付多架敌机,我方仍处于被敌机尾随状态,形势依然不利。但我方飞行员始终斗志高昂,个个沉着应战,决心与敌人纠缠到底。大家共同的信念是:“只要缠住一架敌机,就是对友机的有力支援,只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就是最后的胜利。”由于双方参战飞机共达32架之多,空战区域渐渐扩大开来。整个虞城县与归德市方圆数十里范围之内,满天飞机翻滚追逐,机声隆隆,枪声阵阵,天地为之震撼,实为抗战以来少见的大空战。
  狡猾的敌人发现陆光球、何信所驾驶的战机为领头长机时,遂重点派多架飞机对他俩围攻。激烈缠斗中,队长陆光球座机油箱中弹起火,他受伤后当即跳伞,躲过不讲国际公约(不射击跳伞飞行员)的日军射击后落地生还;而副队长何信奋起反击,竟驾机向敌主机迎头撞击,敌机大惊,慌忙逃命,何信抓住良机,射出最后一排子弹命中,敌机拖着长长的黑烟坠了下去。激战中,何信被另一敌机击中胸肋三弹,在人伤、机损、弹绝的情况下,他放弃跳伞机会,再次操控伤机,毅然撞向另一架敌机。敌机猝不及防,被撞坠毁,何信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
  台儿庄大战结束后,何信等四位烈士遗体被运回了桂林。广西社会各界人士及空军代表于5月3日举行了隆重的全市性公祭,历时三天三夜,上万人参加了祭奠。为表达对英雄的尊重和其功绩的表彰,广西省政府特准将何信烈士安葬在尧山西麓的尧庙遗址上,墓碑上方有李宗仁的题词“为国牺牲”四个大字。
  2015年8月,何信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如今,那件被子弹穿透的飞行服仍被何信的家人所保存,用生命来守护祖国的精神在传承。

  何平眼中父亲:温暖、善良、可爱——
  不忘来时路,热血源于初心

  何信为国捐躯之时年仅26岁,他的儿子何平仅八个月大。何平一直跟随着祖母长大,从小他就从祖母那里知道自己父亲的故事。
  如今何平已经86岁,他常被邀请到大学、企事业单位等讲述父亲何信的故事,每一次都热泪盈眶,激情澎湃,他说,因为父亲的故事伴着他一路成长、变老。记者在三多路的何信纪念馆(这里也是他们的家),见到了何平。他再一次讲起父亲的故事,伴随着一件件何信留下的物件,在战场之外,何平眼中父亲是那么温暖、善良、可爱,从他的述说中,何信如何从一个好少年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信念的,为国捐躯的烈士都有迹可循了。
  “他是一个太好的人,几乎说不出他的缺点来。”何平介绍,何信1913年1月出生在桂林通泉巷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最早加入同盟会的革命者。何平说,老屋门前有一口大水缸,不到10岁的何信每天早上起床就去挑水,把大水缸灌满,只为了方便母亲一天用水。挑完水他就去爬山,回来洗了澡才去上学,因此他从小身体倍儿棒。
  何信11岁时,父亲去世,家里贫困,为减轻家里负担,他转入公费的广西省第二师范就读,因为该校每月有两元津贴。津贴他全部拿回家给母亲。他还自学刻章,卖了钱也是补贴家用。
  他拿出父亲刻的章、读书时候的笔记、当空军时候用过的望远镜……满是皱纹的手轻轻抚摸已经泛黄的笔迹,继续讲述。
  他说,何信一直都很懂事,家里困难,到了过节家里加菜,一个咸蛋分成四份,家中妹妹的咸蛋被淘气的孩子吃了,他主动让出自己的一份咸蛋;妈妈不开心时,他还会变戏法哄妈妈开心。86岁的何平,也给记者变起了父亲的拿手戏法。“你看我的手指会变长……”现场他变的戏法把记者和他自己还有旁人都逗乐了:老人家笑着停下来,声音哽咽了,他说:“多好的一个人。”
  在日本学习的时候,何信曾参加比赛并获得奖金,他为自己的母亲买了披肩,为家里所有的亲人都买了礼物。“孝顺、懂事,几乎认识的人都这样称赞他。”上了战场后,何信给家里写了家书:“亲爱的云妹,想念你!我们的儿子球球(何平乳名)已经八个月大了,要学着说话了,不要教他说爸爸、妈妈,一定让他先学会‘抗日’两个字!日寇一天不打倒,就没有国,也就没有家……”他还对母亲写道:“母亲,您从小教我精忠报国,现在,儿精忠报国的时候到了,万一儿为国捐躯,母亲千万不要过分悲伤,您想到儿是为中华民族而牺牲的,您会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您养育了一个好儿郎。”
  “他在战场上当时跳伞逃生,或许我还能见到父亲,可父亲愿意用生命多打掉一架敌机。”何平说,这就是他的父亲,用生命教会他有国才有家。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英烈精神永传承。或许正如记者在李宗仁文物陈列馆台儿庄大战牺牲的广西航空英烈展馆中,看到一名参观者在留言板上写下的:他们并不是生来勇敢,赴汤蹈火,只为护你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