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深山种果 荒地变“聚宝盆”
“千万富姐”的奋斗之路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03月27日 来源:桂林日报
陈小燕在采摘沃柑。
陈小燕近照
陈小燕展示获得的县级“十佳乡村振兴带头人”奖杯和证书。
陈小燕与女儿在育苗基地察看果苗生长情况。
陈小燕与工人交流果树剪枝技术。
□本报记者秦丽云 李忠波 通讯员李茂香 文/摄
11年前,身价千万的恭城女子陈小燕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弃商务农,承包荒山种果树。11年间,无数挫折接踵而至,低谷时,她甚至想过轻生。如今,坚强、执着打败了重重困难,57岁的陈小燕又站在了人生的新高峰:去年收入再超千万元。
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平凡女子,从城市返乡打拼,书写如此传奇的人生?
“千万富姐”承包荒山种果
出生于1967年的陈小燕,虽然只读了小学二年级,但她肯吃苦。20世纪90年代,陈小燕组团卖水果,被当时的媒体称为新时期的“红色娘子军”。积累了原始资金后,她又在灌阳县开起了宾馆,挣了上千万元,被当地的百姓称为“千万富姐”。
2013年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小燕到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苔塘村访友。该村四面环山,生态环境优良,却有一大片荒山。跟村民聊天才知道,该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土地利用率低,丢荒严重。
“要是谁来包一下我们这的土地该多好啊!”一个村民饱含期望的话语,深深触动了陈小燕。那一刻,她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乡亲们需要,我何不承包这片荒山种水果!
家人和亲朋好友得知消息,极力劝阻。“你都是千万富翁了,为啥还要去吃种果的苦?”“种果子只有受苦,想致富,几乎不可能!”当时正在念大学的儿子,担心母亲因此“误入歧途”,甚至以“绝交”相威胁。
“我想去做一件事,任何人都拦不住!”陈小燕说。当年3月份,她毅然决然地处理了灌阳县的宾馆,奔赴苔塘村。那年3月18日,陈小燕跟苔塘村村民签下了3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当场就拿出了约1500万元的全部家当,开启人生新征程。
困难接踵而至
面对这个“180度”的人生大转弯,陈小燕满腔热情,却也深知并非易事。从没从事过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她,毫无经验,只有一步一步地摸索前行。
困难,果然接踵而至。
第一年,陈小燕请人开荒,种了上百亩的桔子,并在桔子树下套种红薯,还养了3万只鸡。她经常加班熬夜给鸡打预防针。可就在鸡快出栏时,竟然莫名死了8000多只。而就在此前不久,陈小燕还因推着鸡食去喂鸡,被车子压破了左拇指。
身上的伤、心里的痛纠结在一起,让陈小燕忍不住大哭。特别是夜幕降临后,偌大的果园只有她一个人时,那种“可怕的安静”,让她睡不着,也不敢睡。
可是,还没等陈小燕缓过神,其他困难又来了。一次是架电线杆受阻,她天天买好酒菜去村民家做工作求人,却无人肯帮;另一次是她请不到工人采摘果子,自己一个人干,结果差点把手指弄断……
2015年,残酷的事实再次让陈小燕深刻地体会到搞农业的艰辛。当年她种下了300多亩花生,前后购买脱泥机、烘干机、脱壳机、榨油机等共花了10多万元本钱。年底一算账,她才发现:“不仅一分钱没赚到,连成本都没收回来。”
打不倒的“女汉子”
“搞农业太难了!但是既然做了,我就要坚持下去,要做好!”困难多,反而激起了陈小燕的斗志。
很快,陈小燕开始反思,并调整“战略”——外出学习。过去数年,陈小燕每年都会抽出一段时间,去泰国、日本以及我国浙江、台湾等地考察、学习。此外,她还向恭城、荔浦等地种果大户取经。
陈小燕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学到手后,又大刀阔斧地“开干”。她在恭城率先使用当时较为先进的“水肥一体化”大棚种植技术,并把牛、鸡、鸭等所产生的肥料以及其他一些农家肥,通过先进的技术输送到地里。为了种植生态优质果蔬,她拒绝使用锄草剂,还经常自己挑粪施肥。
经过几年的打拼,陈小燕的基地渐成“气候”,年收入三五百万元。当地政府关心支持陈小燕的事业,先后投资数百万元修通了产业路,买来了储水柜,搭建了一些果木避风棚,等等。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更大困难又来了。
2020年年初,疫情突如其来。彼时,陈小燕种植的1580亩砂糖桔正是采销旺季,原本价值超千万元的果子最终只卖了300多万元。
基地的发展,几乎陷入了绝境。
那一年春节,陈小燕独自在基地过年。看着挂在树上卖不出去的果,“想死的心都有了”。
“不怕苦,也不怕难。再大的困难,都要跨过去!”哭过之后,陈小燕又站了起来。
2020年上半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陈小燕再次贷款1200多万元,力挽狂澜。
百折不挠,越挫越勇。陈小燕,被乡亲们称为“打不倒的‘女汉子’”。
荒山变身“聚宝盆”
挺过三年疫情,陈小燕阔步前行。2023年,基地新建标准化水肥一体化设施633亩、钢架大棚60亩。
如今,陈小燕的事业再登新高峰。
“基地1000多亩果蔬,去年收入超过1200万元!终于挺过来了!”3月初,当陈小燕站在沃柑园中向记者讲出这个数据时,脸上笑意盈盈。她种植的高品质沃柑,批发价高达7~8元/公斤,脆蜜金桔更是实现了均价40元/公斤。
站在记者面前的陈小燕,千万富姐,却穿着朴素。她手上的一台老人手机已用多年。停在果园的那辆小轿车,已陪她跑了13年。亲友劝她换一辆新的“牌子货”,“匹配”她的身价,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女儿心疼母亲,劝妈妈买点“像样”的衣服,陈小燕也很直爽地拒绝了。她说:花钱包装自己,不如省点钱买肥料更实在。
看起来小气的陈小燕,其实并不小气。相反,她的大气,最为苔塘村及周边村民称道。
这些年来,每天帮陈小燕做事的工人从40多个增加到100多个,最多时一天的工人就有150多个,工钱则按照男女分工不同,为100~150元/天。11年来,她每月按时结算,从未拖欠工资。2023年,尽管还欠着贷款,但是全年工资600多万元,她全部结清。陈小燕还自我“约法三章”:附近村不管是哪个村民建房,她都要出资2000元,红包600元;学生考上大学,也要给2000元奖励;每年出资慰问村里的老人;每年新果采摘,她先每家每户送上几十斤请村民“尝鲜”再开卖。在改善苔塘村基础设施方面,陈小燕也是“大方得很”。单是2015年,她就投入18.5万元,先后用于村里建水池、修路、建篮球场等事宜。
当别人问她为何这么大方时,陈小燕总是笑着说:“一人富,不如大家一起富!”
11年的辛勤耕耘,苔塘村的荒山早已变“聚宝盆”,曾经主要靠外出务工谋生的村民也纷纷返乡跟着陈小燕干。苔塘村的一对村民夫妇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们夫妻俩跟着陈小燕,每年拿到了近10万元工钱,不仅盖起了新房,还买了小轿车。
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一名熟悉陈小燕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年陈小燕先后获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今年2月,她又获评该县“十佳乡村振兴带头人”荣誉称号。在恭城当地,乡亲们都亲热地称陈小燕是带来吉祥的“金燕子”。
3月初,陈小燕的大女儿刘春艳正式来基地报道,加入母亲的事业。
“年少时,我和弟弟都不理解妈妈。现在我明白,她做的一切,很了不起!”大女儿的一席话,让陈小燕颇感欣慰。
如今,陈小燕依然每天忙碌,管护果蔬、对接客户、外出学习,甚至帮工人们做午饭等,她都亲力亲为。她说,生活本来就是一个奋斗的过程,她从没后悔自己的选择。只要身体允许,她会扎根乡土,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