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版:“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别报道[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好媳妇传承好家风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3月08日    来源:桂林日报

  ▲尹杜娟(右三)在村里和一些年轻的“媳妇”聊天,讨论将良好的文明氛围传承下去。
  ▲文小凤在发放禁毒宣传单。
  ■编前语:
  又到一年一度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在桂林的众多乡村,广大的妇女同胞不仅用辛勤的劳作投身乡村振兴发展大潮,还在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上发挥独特作用。
  好家风兴万家。乡村巾帼,功不可没!值此佳节,我们特意采访了数位乡村巾帼的代表,她或是照顾瘫痪公婆数年的孝顺媳妇,或是在家庭重大变故面前坚强面对的好妻子、好妈妈,又或是既扛得起村委工作又兼顾家庭的好干部……她们用行动诠释尊老爱幼、宽容博爱、勤俭持家、爱岗敬业等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助推优良家风的传承。
资源尹杜娟:
外来“好媳妇”传承良好乡风文明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林木立 姜楠 文/摄

  “杜鹃在村里和大家相处都很合得来,为人勤快,对村子里的大小事也很上心,对待老人也特别孝顺,大家都很喜欢她。”在资源县中峰镇大庄田村抱财丘屯,一提到来自湖北孝感市的外地“好媳妇”尹杜娟,村民们纷纷称赞。
  2018年,30岁的尹杜鹃因为爱情,跨省远嫁,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生活中,开始了“新家”的生活。“最开始既听不懂方言,也不知道怎么和大家相处,所以就专心在家里做事,也算是把家里打点得比较好吧。”尹杜鹃说,因为做事勤快,很快她“好媳妇”的名声就在村里传开了。
  2021年,尹杜鹃的二女儿出生,当她还沉浸在一家人的幸福喜悦之中时,婆婆陈球英却突然被确诊肾病综合症,为此她毅然挑起照顾一家人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的重担。她一面操持家务,照顾老人,一面养育孩子。“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我一直在学习护理知识,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虽然有些累,但我觉得只有这样我才能安心。”在尹杜鹃的悉心照料下,婆婆陈球英的病情已经逐渐好转。
  “我觉得我儿媳妇是最好的,在日常生活方面,买衣服裤子、生活用品上都不用我操心,为人特别体贴、大方,现在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我感到很幸福。”与记者说起儿媳妇的“好处”,陈球英开心地掰着手指头数了起来。不仅如此,尹杜鹃照顾婆婆的事迹,在村子里也传开了,大家不仅为她的精神所感动,也以她为年轻人的榜样。
  从听不懂方言,到满嘴“本地话”,到成为人见人爱的“村里人”,尹杜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好媳妇”的含义。
  3月,春回大地。抱财丘的自然美景、廊亭景观和农家小院有机结合,形成独具农耕文化特色的庭院景观。走在村子里,该村文化墙上随处可见“廉政家风家训”“家规故事”“讲文明树新风”等内容,营造起了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
  “我觉得我们这个家庭充满着爱,是个很团结的家庭,他们对我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所以我觉得自己怎么做都是应该的。”尹杜鹃说。
兴安文小凤:
“好媳妇”和“禁毒社工”双重榜样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张华 文/摄
  中午时分,兴安县溶江镇莲塘村村民文小凤在地里忙完活就立即赶回家。
  她停好面包车,娴熟地卸下竹筐,转身就走进了厨房,和婆婆一起为家人准备午饭……这是文小凤最平常的生活画面。
  近年来,村里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文小凤被推选为“好媳妇”。文小凤20年前嫁到莲塘村,就更多地承担起赡养公婆、养育儿女的责任。因丈夫长期在外担任葡萄技术员,家里大小事,上到老人就医,下到小孩读书,都由她一手操持。前些年,公公卧病在床,文小凤在病榻前喂饭、处理大小便,没有一句怨言。
  不仅如此,在溶江镇的禁毒战线上,文小凤也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故事。被评为莲塘村好媳妇以来,她不仅在生活中扮演着一个贤良淑德的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更在禁毒社工的岗位上展现出了坚韧和执着的品质,为溶江镇的禁毒工作做出了贡献。
  “刚入职的时候,我接手5个村委,80多个吸毒人员,其中有9个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每个吸毒人员每年尿检一次入户走访两次,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每月尿检、谈心谈话一次,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翻开一页页吸毒人员的档案,看着一张张神态各异的面孔和被毒品侵害的人,让人心酸却又心痛。”从未接触过禁毒工作的文小凤,除了感受到压力之外,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社区资源优势。通过深入溶江镇各村、社区、单位、学校,开展禁毒宣传和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居民们普及禁毒知识,帮助他们认识毒品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她的努力下,禁毒戒毒知识宣传教育覆盖率达到了100%。
  在社戒社康人员的监督管理方面,文小凤更是展现出了“好媳妇”的耐心和细心。她深知这些社戒社康人员是禁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她不仅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更是以耐心和细心去感化他们,引导他们走上正道。文小凤说,自工作以来,她共走访帮扶和电话回访吸毒人员、社戒社康人员480人次,在她的努力下,帮助7名社戒社康人员成功戒除了毒瘾,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平乐方翠芬:
“孝”字当先 书写好家风

  □本报记者刘菁
 通讯员尹志华 文/摄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孝”这一字,在方翠芬身上表达得淋漓尽致。
  方翠芬的家在平乐县平乐镇马渭村。轻声细语、平和温柔是记者对方翠芬的第一印象。彼时,正值午饭时间,她正忙着给一家人做饭。据了解,她的婆婆因年纪渐大,偶尔会生病住院,尽管再忙再累,晚上她也到医院陪护,直到老人康复出院。婆婆出院回家后,她一心想着帮助老人调养身体,经常变着法子做菜,又买来各种营养品给婆婆调养身体,老人家的身体也日渐康复。
  为人父母,方翠芬时刻牢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也特别孝顺父母、尊敬奶奶。
  方翠芬的婆婆黎俊梅是一名朴素的农村妇女,在马渭村提起黎俊梅,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她是一个少见的好婆婆。
  自儿媳娶进家门已经有20多年,她们之间从没有红过脸,吵过一次嘴。在媳妇刚结婚进门的那段日子,有人说“媳妇是外姓人,对她再好也没用,一个不好就啥都不好了,面上过得去就行了。”她不仅没有听这些话,还反驳道:“媳妇虽说不是亲骨肉,但她是陪儿子过一辈子的人,既已结成夫妻,我就当她是自己的亲姑娘。”因此,她和儿媳经常说贴心话,在生活中,她身为长辈,率先垂范,无微不至地照顾儿媳,特别是儿媳在工作忙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地做点好吃的饭菜,默默地支持她,遇到困难鼓励她,这也让方翠芬内心无比感动。
  方翠芬当选马渭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后,婆婆黎俊梅常常对儿子说:“翠芬现在工作涉及面广事情多,你工作比她轻松一点,以后家里的事你尽量多做一点,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工作上的事。”她这番话儿媳方翠芬听了乐在心里,喜在脸上,在婆婆和丈夫的大力支持下,方翠芬工作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优秀党组织书记”。
  方翠芬在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生活中更是处处关心他人,家庭关系也处理得和谐美满。在村民眼里,她是个孝顺的好媳妇;在婆婆心中,她是个值得信赖的好儿媳;在孩子眼里,她是善良的母亲,是他们的榜样。她用爱付诸实践,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成为村里婆媳和睦的榜样。
   永福陈秀旺:
   她待婆如母 婆对她如女
  □本报记者刘菁 通讯员刘玉婷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但如何能做到“家和”却是一门需要付出一生去学习和践行的“功课”。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陈秀旺和韦水英婆媳俩,几十年如一日的相处,不仅婆媳关系亲如母女,家庭还一直保持着令人羡慕的和睦氛围,也将优良的家风传递给了下一代。
  1987年,陈秀旺经人介绍结识了现在的丈夫,她从当时的临桂县嫁到永福县广福乡广福村玉屏屯,组成新的家庭。在这里生活的三十多年里,让她最感慨的,就是遇到了一个明事理的婆婆。
  陈秀旺和丈夫育有两个女儿,在当时,不少老一辈仍有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也有村里人劝说婆婆韦水英,让儿媳妇再生一个儿子。“在我看来女孩和男孩一样好,女孩还比男孩更贴心。”韦水英说,为了让儿媳妇不受“欺负”,她下定决心将儿媳妇当做女儿一样对待,这让远嫁的陈秀旺倍感安心,也从心底里认定了这个将自己视如己出的婆婆。
  由于夫妻工作都比较忙,婆婆还主动提出照看孩子,帮着夫妻俩将两个孩子照顾成人。“我非常感恩我婆婆,有她帮助照顾小孩,这些年我们也轻松许多。”陈秀旺回想起来,双手握住婆婆的手,眼眶逐渐湿润了,婆婆对自己的好,她全部都记在心里,也付诸在行动上。
  陈秀旺的老公在家里排行老大,相比其他兄弟姐妹,日子虽不算富裕,但也过得“宽松”些,陈秀旺作为大嫂,便主动将老人接来家里照料。“表面上是我们照顾老人,其实是我们享着老人家的福呢。”陈秀旺说。
  “她良心好”是婆婆韦水英在采访中对记者说得最多的话,“热心肠”是邻居对陈秀旺中肯的评价。如今,在她的照顾下,82岁高龄的韦水英身体仍旧硬朗,时不时还能帮家里喂些鸡鸭。陈秀旺脸上也有了岁月的痕迹,不变的是,每天都挂着幸福的笑容。细数一起生活的日子,两人竟都回想不起一次争吵,婆婆关爱媳妇,媳妇孝顺婆婆,双方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情似母女,在这样和睦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们受到言传身教,都十分尊敬长辈。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希望老人家能多享几年福,我们一家人能一直和和睦睦地生活下去。”陈秀旺说。

  (下转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