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版:县区新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灌阳孔家村:

因孔子后裔聚居而得名的古村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1月02日    来源:桂林日报

  ◤孔家村的月亮门。
  ▲孔家村的炮楼。
□本报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蒋人轲 李丹桂 文/摄
  在灌阳县灌阳镇,有一个孔姓聚居的古村孔家村,该村的孔姓村民,是源于孔子家族的分支。近日,记者前往孔家村,探寻这个古村名字的由来。
  孔家村,位于灌阳镇秀凤村,地处灌阳之东,距离灌阳县城7公里。自古以来,孔家村就被誉为风水宝地。村子背靠大山,面向千里沃野,视野开阔;清澈的秀江自东向西缓缓流过,犹如一条绿带萦绕着村落,整个村子可谓山明水秀。
  据孔家村的村党总支部书记郭继军介绍,孔家村名的由来,与该村的历史息息相关。孔家村先民的原籍系山东省曲阜翠仙村,始迁祖孔克善,系孔子传五十五世孔思忠的第五子。先民于明朝洪武初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随堂兄孔克成任荆门刺史后,游学粤西,卜居灌阳县秀江屯,也就是如今的孔家屯,距今已有20多代、650多年历史。现今,孔家村有480多人,以孔姓为主,是桂林市辖区内唯一的孔子后人群居地。
  孔家村依山坡之势而建,山坡下,大多是新建的小洋楼,沿着蜿蜒的村道往上,则是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群。古民居群内,有纵向的石板路,也有横向的巷道,把各个房屋、院落串联起来。如此这般,街巷与街巷交接,房屋与房屋相通。可见,居民从一开始建村,就注重规划,讲究对称、整齐。
  据了解,孔家村古民居建于嘉庆年间,其设计布局按山东孔府式样装修。全村三条大门(一条中门、两条侧门),大屋(正屋)、小屋(侧屋)共三十余座,依次有序排列,有风水墙、马头墙、花墙,有传统的街巷十余条等。此外,天井走廊、堂屋、巷道用青石板和小卵石铺成,路路相通,墙壁飞檐不仅雕龙画凤,还绘有各种花虫鸟兽,雄伟壮观。
  “我们村为什么叫孔家村,因为我们都是孔子的后人,村子就是孔姓的聚居地。”谈起村名的由来,依然居住在古民居内的村民孔齐祥、郭凤英夫妇,侃侃而谈。82岁的孔齐祥告诉记者,从小,他就和家人生活在古民居内。在他们家的门楣上,刻着“诗礼传家”四个大字。而在他们生活的地方,处处展现着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古民居的大堂、门楣、墙壁上,经常可以看到孔子的形象,以及“子曰”等经典名句。“修身正心”、“孝悌忠恕”、“诗书传家”等字样,出现在各家各户的门楣之上。孔齐祥还说,孔家村的乡亲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大家以孔子的教诲为行事准则,以儒家风范传承家风,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
  另据村民介绍,古民居中还设有香火堂,是孔家红白喜事的重要场所。村里人娶媳妇、嫁女儿、老人去世、婴儿出生,都要到香火堂叩拜行礼。曾经,香火堂前摆放了一张周围有花草图案的案桌,案桌上摆放着孔子的灵位,灵位旁边雕有双龙戏珠之画,灵位中间写有“圣祖孔公仲尼之灵位”字样。不过,随着岁月流逝,这些承载着许多文化内涵的旧物,已经不在。
  据灌阳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介绍,孔家村的古民居传承了徽派建筑风格、结合桂北民族特点,形成了湘南式桂北民居建筑网格,蓝粉墙、青砖瓦,是重要的外部特征。古民居院内部为三开间木结构,条石垒基,窗棂雕花,内院天井为青石板镶嵌,光滑整洁,古朴典雅。
  漫步在古建筑群之中,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孔家村的三道特色古门,它们分别是大门、中门和小门。这些古门均为圆形,被称为月亮门。月亮门采用砖石修砌,门基选择质地优良的青石块修建,门拱也均用青石砌成,由此构成了一个攻防兼备的体系。门楼虽不算高大雄伟,但形状古朴典雅、美观大方。
  参观完古民居群,记者沿着另一条村道折返。在紧靠村口的一处古民居旁,记者看到了一个高高的炮楼。这座炮楼占地面积并不宽,仅十来个平方,高度却有十五六米。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个炮楼,曾是旧时村民作为观察哨所之用,地处村口要冲,登高望远,便于发现匪情,及时报警防备。在今人看来,炮楼的高度并不显眼,而在百年之前,绝对算是鹤立鸡群。
  2023年8月,孔家村被列入第四批广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近年来,不少游客前往孔家村,他们一边参观孔家村颇具特色的古民居群,一边感受孔家村的独特魅力,体验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