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移民中心:
党建引领幸福生活 后续扶持启新程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12月29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胡晓诗 通讯员王本瑛
2023年,市生态移民中心强化党建引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库移民工作的讲话精神,聚焦搬迁群众增收、稳岗就业、后续扶持项目、公共基础维修维护等工作,把党的执政理念落实到生态移民发展的各项工作中,着力把安置区建设成为搬迁群众的美好家园。
拓宽渠道促持续增收
“搬得出”只是基础,实现“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才是关键。
2023年,市生态移民中心完成水库移民培训461人,通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培训,培养出一批致富带头人和创业就业能手,为移民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重点建设全州县老乡家园集中安置点冷链仓储基地(一期)等4个产业项目,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发放外出务工人员交通补贴、县域稳定就业补贴,以“真金白银”促就业。
“我们持续做好集中安置点的防返贫监测工作,对尚未消除风险的搬迁户或者人均纯收入较低的搬迁户,加强帮扶联系,制定针对性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加大帮扶力度。”市生态移民中心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
据悉,我市易地搬迁群众中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共6712户15682人,已实现就业的有6712户15343人,巩固实现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家庭“一户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
扶持项目建设助产业发展
近年来,市生态移民中心充分结合县域资源禀赋,从全产业链角度出发,利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项目资金,系统指导各县(市、区)实施特色产业项目,推动县域经济提档升级。
临桂区六塘镇小江村是生态移民村。2023年的夏天,一场五人制足球邀请赛使这个村子热闹不已,来自我市各村(居)、企业、机关等的12支参赛队伍在两个月时间里,每周末进行同场竞技。为打造出以点带面、以点连线的片区新型后扶移民村寨建设示范性工程,市生态移民中心以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村容村貌居住环境优化、产业造血为核心,在小江村打造广西足球村超——足球圩日品牌,有效促进当地高质量发展。
此外,中心整合阳朔县3个库区16个村委会64个村组后扶资金创建了阳朔县水库移民产业创业园,在阳朔县工业集中区建设了标准化厂房8栋。通过突破村组空间整合资金,探索了一条库区移民发展的新路子。
与此同时,灵川县兰田瑶族乡的生态旅游发展项目也顺利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和转型升级,把兰田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促进移民产业增收。
通过落实“移民后扶项目储备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发展移民后扶项目库实现了“谋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为移民后扶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安置点治理提升居住条件
沿着平坦的公路来到灵川县公平乡田心村,一栋栋新居宽敞明亮,门前屋后的花圃与小洋楼相得益彰……
田心村只是我市多个移民村旧貌换新颜的缩影。为使移民村整村提升工程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市生态移民中心对有条件开展康养民族旅游特色的一线品牌项目,从专业设计院聘请高级人才进行设计,按照乡村振兴要求进行全方位包装规划,让广大移民群众得实惠。
居者有其屋,也要居者优其屋。我市对43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展多次专项排查,已基本完成156处需要维修维护项目的修复;通过安置点集中宣讲、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帮扶联系人进搬迁户家中指导卫生整洁工作等,搬迁群众生活实现从“安居”到“宜居”的转变。同时在安置点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送文艺精品下基层”惠民演出等系列活动。截至目前,我市开展主题活动进安置点76次,丰富了搬迁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